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的东部。为研究马鞍山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方案和保护对策,对该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提出远期保护对策建议。结果认为:马鞍山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合计为7.154亿m~3/a,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内以地表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以农村分散开采为主;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共分为不适宜开采区、一般开采区、开发利用潜力区和规划水源地区4个区,保护区主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建立和完善马鞍山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及保护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不科学,为了实现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分区研究。利用GMS软件构建南京市含水层系统的结构模型,并采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和水均衡法确定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建立地下水资源信息库。首次尝试提出南京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分区,将水量和水质并重考虑确定定量指标,在GIS平台上实现分区,共划分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潜力区和不宜开采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地下水保护目标,提出管理措施,为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奠定统一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陕西省田市镇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以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为基本依据,结合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构建了该区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利用MapGIS技术,将研究区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适宜开采区、适度开采区及禁止开采区。研究成果可为田市镇及周边地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方案、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陕西省田市镇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以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为基本依据,结合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构建了该区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利用MapGIS技术,将研究区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适宜开采区、适度开采区及禁止开采区。研究成果可为田市镇及周边地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方案、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威海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本文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根据开采潜力指数将其分为可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调减开采区,并就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  王西文  吕红  马世方 《地下水》2009,31(6):50-52
根据地下水主导功能将山东省浅层地下水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不宜开采区6类地下水功能区。按照地下水功能区的特点和水资源配置的需要,针对地下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分区分类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方案,评估方案实施效果。对于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修复和加强地下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5)
通过利用最新的水文地质成果,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研究了礼泉县北部山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式和施工技术方法,总结出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可分为岩溶地下水开采区和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层水开采区,并进一步指明开采区内地下水的勘察方法、取水手段、布井原则等,为解决当地饮用水困难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与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芳  孙亚莉  江金进 《贵州地质》2016,33(2):148-154
在分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优化的原则,对开发区域布局和开发规划分区进行了探讨;调整了黔中、黔西、黔北、黔东四大矿产开发利用区域,划定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矿产资源重点矿区三类规划分区。  相似文献   

9.
杨平 《地下水》2008,30(4):57-58
根据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对盆地区、岩溶泉域及重点开采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岩溶大泉泉流量及地下水漏斗区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做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白乐宁  韩建秀 《地下水》2008,30(5):41-44
研究了南阳市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划定了地下水开发和保护分区,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2019,39(6):34-40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1)
淄博市是一个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地下水占总供水量50%以上,针对淄博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以水文地质单元和行政区边界为基础,对淄博市浅层地下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对各功能区开采及水质现状进行评价,针对集中开采区、分散开采区、水源涵养区和不宜开采区分别提出保护方案,提出通过地下水分区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地下水精细化和属性化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水质分析资料,计算了山西延河泉域隐伏岩溶区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并进行了分区。通过钻探和抽水试验证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莹  马俊杰 《地下水》2010,32(2):56-57,106
在石油开采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十分有限。而目前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介绍了石油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分析认为原油泄漏及污水回注是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地下水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5.
曹小虎 《地下水》2004,26(4):300-302
地下水在山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多年不合理的开采已形成了严重超采局面,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通过对山西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分析,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衡阳市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及分区,从而将本市地下水资源分成A,B,C,D四种区域,并对各区域的开采远景做了详尽的分析。分区结果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单元法评价南社农业集中开采区的潜水资源,是“渭北黄土旱塬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课题中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项目之一。目的在于探索有限单元法解算数学模型,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全过程、实践效果和应用条件,以便于推广使用;并结合当地在开发利用地下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总结。一、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选择(一)水文地质模型研究区面积16.18Km~2,地处黄土塬间石川河谷的中段,属于一、二、三级阶地。潜水含水层为全新统至中更新统上部冲积砂砾卵石和砂层,赋存有丰富的潜水。它主要受地下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3)
运城市供水紧张,过度依靠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结合相关实测数据,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山西运城地下水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地下水保护理念与技术,结合山西运城地下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大力发展雨水搜集与节水技术,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可再生水资源联合供水"的保护式开发对策,并制定了具体落实策略。可为确保地下水降落漏斗不再扩大或逐渐收缩,可持续的保护、开发利用山西运城中深层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地下水可利用量及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列举了西北地区地下水可利用量计算方法后,给出了行政分区地下水可利用量,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可利用量的分布规律。在查清开采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西北地区地下水开采潜力,并提出了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岩盐矿床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盐矿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对盐矿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以理论研究居多,鲜有实际监测数据支撑,虽然有少量盐矿开展了监测工作,但其监测范围也多限于单个矿区、监测内容多为单个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的专项监测)。洪泽盐盆地质环境监测网是我国首个在整个盐盆范围内(覆盖现有开采区及规划开采区)统一规划建设的、集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网络,它的建设不仅极大地全面推进了洪泽盐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进程,而且其建设经验、监测手段、运行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地区盐类矿床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同时,长期的监测数据也能为进一步研究盐矿开采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