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抽水试验过程中井损产生的原因及确定方法,运用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井损计算方法,对乌兰陶勒盖水源地WL6号孔的抽水试验资料的井损计算程序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该水源地理想降深与实际降深的经验公式。利用Aqui Test软件,分别计算了忽略井损和考虑井损两种情况下潜水(承压水)抽水井渗透系数及给水度(贮水率),从计算结果来看,计算井损、修正降深所得的各参数的值要比不考虑井损的值大;井损对潜水的抽水试验资料的影响要比承压水的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非稳定流理论出发,将稳定流抽水试验概化为包含零流量抽水时段的阶梯式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析出井损仅存在于非零流量抽水的时段,据此确定了求参计算拟合的主要目标和井损的计算方法,进而编制了适合于直线边界,边界性质为定水头、隔水、边界不存在或边界无影响三种常见情况的计算程序。并结合实例,反演了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准确地计算了水文地质参数、井损及井损与抽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潜水含水层井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多落程抽水试验所取得的△hw2~f(Q)关系曲线,推导出了潜水含水层中井损计算公式或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潜水含水层中稳定流抽水试验井损的计算方法;对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准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井稳定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察中取得含水层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依照裘布依水井理论,承压井的降深与流量成正比。但是,在水井动力场中,由于径向流速的不断增大,过滤器的阻力以及三维流等作用,使两者之间往往呈非线性关系,形成不同的涌水量曲线类型,即产生所谓井损。因此,利用单井抽水资料计算含水层参数,首先必须消除井损。单井抽水的井损消除,目前一般采用抛物线方程  相似文献   

5.
王来宾  李郡  张银妹  王琰  崔娅杰 《地下水》2023,(6):140-143+166
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在水文参数计算中必须考虑井损问题。以河北省安国市地热井为例,进行该井为抽水孔进行单孔三降深抽水试验、并带两个观测孔的孔组抽水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稳定流公式对该地热井进行渗透系数的计算对比,并利用三种井损计算公式对该孔的井损值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探究了井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可知:水文地质参数单孔降压试验计算中若不扣除井损值,则求得渗透系数明显偏小。采用单孔三降深实测降深值计算的渗透系数过小。一般经常采用抛物线方程法、三次曲线方程法两种井损计算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热储的代表性地热井进行应用对比可见,单孔三降深试验采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时必须要消除井损后再进行参数运算,采用抛物线法计算的渗透系数整体比采用三次曲线方程计算的结果偏大,抛物线法计算的渗透系数更能反应地层真实渗透能力。影响井损的因素主要有一般有井径、成井结构、滤料层的有效粒径、洗井质量(洗井不彻底井损值占比就大)及成井工艺,同时含有较多的随机因素。  相似文献   

6.
抽水试验中,动水位数据采集记录及处理分析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自动水位计被广泛用于抽水试验,通过传感器压强水头变化值获取水位降深。因井管内水流动会产生水头损失,自动水位计安放位置不同会导致获取的井水位降深不同,不同于传统方法测得的井水面降深,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合理放置自动水位计以及在参数计算中如何应用其获取的水位降深都亟待开展试验研究。在黑河流域第四系大厚度含水层地区,选择典型单层试验孔和利用分层封隔技术实现的一孔同径多层抽水孔开展试验研究,在动水位以下抽水试验层段上部、中部、下部以及潜水泵上部和下部分别放置自动水位计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结果表明:抽水试验中因井管内水流沿程水头损失及速度水头差异导致不同位置自动水位计获得压强水头变化值不同,本次试验实测到井筒内不同部位井损值;井损值在潜水泵进水口处最大,随距潜水泵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为避开井筒内较大水头损失对参数计算的影响,自动水位计宜优选安放在潜水泵上部接近动水位位置;在单孔抽水试验中利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时,自动水位计获取水位降深含井损不可忽略,需通过多落程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扣除后使用。同时,抽水试验中自动水位计不同位置获取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为更好地理解井中水头损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Chac.  AG 刘予伟 《地下水》1994,16(1):27-30
本文用离散影响函数核(discrete kernel)方法分析了在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的井径经验井损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井的容量可以减小井损量,且井容量对抽水初期是有影响的;增大井径可以克服井的无效性;大井径经验井损的比降深与抽水量呈非线性关系;在大井径中的无量纲时间降深曲线(其井损分量遵循Jacob方程)不是唯一的,它与抽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井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贤  秦毅 《地下水》1995,17(2):57-58,61
本文阐述了井中水跃值的存在,分析论证了影响半径R与渗透系数K的关系。从而利用井中水跃值ΔS和Dupuit稳定渗流理论可推导的完整井出水量公式建立方程S=Sc+ΔS。再用单孔(井)多落程(不少于三次)稳定渗流抽水资料计算含水怪渗透系数K。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室外抽水试验,将试验的精度提高到90%以上,且无需增打观测孔,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该方法也可作为观测孔抽水试验对照计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深孔小直径井抽水问题,我队探矿技术科设计制造了110型拉杆泵,实现了抽水和测水同步进行。该泵泵量可调,零件少,加工简单,利用现有钻机配备的设备和器材就可以进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费用低,且资料准确可靠,该泵已顺利地进行了152.35—163.85m之间的两个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  相似文献   

10.
华北东部平原深层抽水井水跃值计算方法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水跃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不足,认为在华北东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强烈的漏斗区,这些方法均难以应用。同时提出了C—G法,即一次定流量抽水同步观测抽水井和观测井的水位,合理地解决了区域背景水位对水跃值计算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修正后的多次定流量试验法——两次定流量抽水法相比,C—G法计算结果可靠。然后探讨了如何间接获取抽水期间抽水层区域背景水位动态资料的方法,校正背景水位波动对抽水水位的影响,采用自动水位计(DIVER)同步监测井中大气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最后分析水跃值随时间和抽水井水位降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王明章 《贵州地质》2011,28(2):118-121
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抽水井口径对抽水试验成果存在较大影响、传统的裘布依井流公式对井涌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本文以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岩溶含水层中井抽水试验成果资料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井径与井涌水量以及含水层水文参数计算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裘布依井流计算公式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清北京市通州地区深部地热井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本文选取研究区内新钻凿成功地两眼地热井(京通-3井和京通-4井)进行抽水和观测试验,对京通-4井进行大流量和小流量的抽水试验,同时观测其邻近的京通-3井中的水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对京通-4井进行抽水试验时,附近的京通-3井中的水位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京通-3井没有受到抽水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两眼地热井距离约2km,相对较远,在对其中一眼地热井进行抽水试验时,其并不能影响到邻近相对较远的地热井中的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3.
抽水试验最优化设计,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地下水系统优选出一个抽水试验设计,它使抽水试验的费用最小化,而试验所获资料能满足识别参数所要求的可靠性,它可以概化为一个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其决策变量是确定抽水井和观测井的位置及井数、抽水量和观测频率等,采用搜索算法求解了这一优化问题,得到了理论最优解,并进行了实例演算。  相似文献   

14.
井中水头损失问题,可严重影响抽水试验成果的使用,如何正确的解决此问题,是保证抽水试验成果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实测井中流量及水位资料出发,探讨了抽水试验时,井中水头损失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单井抽水试验资料为基础,计算出该区的新近系砂砾岩含水层的出水量为40m^3/h。为解决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及同层回灌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带有观测孔的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试验表明:该区的渗透系数为32.16m/d,影响半径为166m,回灌渗透系数为14.38m/d,回灌影响半径为61m。据此计算干扰井单井抽水量为38.51m^3/h,干扰井单井回水量为11.14m^3/h,同时确定该区的抽灌井比例为1∶4。根据用水需求,该区设计抽水两口,回灌井8口,备用一口回灌井,形成该区的水源热泵系统。系统运行近两年来,单井出水量、回灌量及水位降深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施工了一个主抽水井和两个观测井,采用了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完整井多孔、单孔抽水试验的公式法、非稳定流的完整井的半对数直线图解法和基于抽水试验资料处理软件的纽曼模型求参法三种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各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差不大,能够相互验证。最后,选取半对数直线图解法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计算结果。该研究对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单孔抽水试验称作井试验,有别于设置有观测孔的含水层试验。井试验无专门水位观测孔,且受井的完善程度、施工工艺及井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井中水位下降值失去真实性,其Q=f(s)则为上述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所得资料用常规方法计算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亦受其影响而降低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XRJ1水文兼注浆试验孔、XRJ2注浆检查孔、水源井1号、水源井2号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认为XRJ2注浆检查孔出水量(相同降深)较XRJ1孔减小了近60%的主要原因是XRJ1钻孔注浆影响所致,与XRJ2孔在抽水试验中使用的桥式骨架过滤器没有关联。针对目前《煤炭资源勘探抽水试验规程》中关于过滤管孔隙率的要求.提出了抽水钻孔过滤管类型与孔隙率选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王烈  李开超 《地下水》2012,(2):40-41
渗透系数是工程降水设计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由于水文地质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的多样性,致使渗透系数计算值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西安地铁某车站地下车站段抽水试验为例,采用完整井稳定流数学计算模型,运用了单井法、观测井法、考虑井损的单井法、水位恢复法4种方法综合确定黄土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