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绍雍 《物探与化探》1980,4(5):41-51,40
地面磁测工作常常在山区进行,所得磁测结果是沿起伏地形线分布的。现有磁性体磁场的正、反演计算公式都是水平地形的。为了解释起伏地形上的磁异常,通常是将起伏地形化直或在起伏地形上用磁异常矢量进行解释。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山区工作,地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对测得的重力资料,如不注意分析、研究和消除地形影响,仍用水平观测面上所建立的一套正、反演概念,不仅定量、半定量解释,甚至定性解释,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重力资料的地形校正和地面磁测资料的地形校正一样,都是一种曲面延拓问题,即根据起伏地形上测得的重力异常,求得水平线或水平面上的重力异常值问题.所以,地面磁测解释工作中所用的各种地形改正方法均可应用于重力资料解释.由于  相似文献   

3.
起伏地形位场快速延拓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起伏地形上的测点垂直投影至水平面上,并将地形上的位场u放在水平面的对应点上,这样就有一个平面上的假想位场u。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计算平面位场的垂向导数δu/δn,将这个垂向导数移至地形的对应点上,近似作为地形上的位的垂向导数δu/δn。根据Green公式,从地形上的位u和位的法向导数δu/δn,用积分的方法可计算地形上部任一点的位。在计算出地形上部一个平面上的位后,可用FFT迅速计算其它平面的位,包括与地形相交的平面上的位。在通常的位场延拓方法中,如用等效源法解一个线形代数方程组要需用很大内存量,要耗去大量计算时间。本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省略了解线形代数方程组的步骤,从而大大节约计算时间。模型计算表明,本方法的计算精度是令人满意的。用本方法对航磁实际资料进行延拓,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山峡谷复杂地形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地形和场地条件,大量的工程(桥梁、大坝等)修建在这类场地上.实际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对边坡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山峡谷复杂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针对浅切割的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山体顶和峡谷底的高差在10...  相似文献   

5.
在金属矿电法勘探或工程、水文电法勘探中,复杂的地形往往使有用异常面目皆非。因而,在用电测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克服地形影响一直是重要问题之一。理论研究和大量野外实践都已充分征明,用比较法进行地形改正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地形干扰,突出有用异常,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法勘探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从飞机上自动记录地形的用途有二1.检查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的空地联系质量与偏航。原理是:将领航员标定在地形图上航线的地形,与仪器实际记录的地形进行对比。如空地联系质量好,对比误差应该是很小的。反之,则偏航较大。2.有助于异常的推断解释。为便于解释,航测仪(-25,-46)有4道检流计,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Surfer数据格式,编制了地形改正程序,可将地形校正到原始的假设平面观测断面图上,使观测面以实际高程的曲面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更接近实际的效果。断面图地形改正是表征意义上的地形改正,地改以后可方便客观地观察异常的空间形态以及各异常的相互空间关系,同时也使断面图更美观,更具有实际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富钴结壳是广泛分布在海底正地形上的一种铁锰氧化物,由于富钴结壳富含Co等战略金属元素,使其成为潜在的待开发海底资源。它包括结核型和层状型两种类型,受地形控制,使得坡度比较陡峭的地形上板状结壳分布广泛,结核型的则少见。富钴结壳分布水深介于400~4000m之间,其主要成矿元素Mn、Fe、Co和Ni等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边界单元法进行起伏地形二维位场向上延拓与换算,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和具体的计算公式。以地形上的磁异常Z为例,换算出地形上的H,延拓出地形上部的Z及导数δz/δx、δx/δy。计算结果与精确解符合得很好。在有效异常范围内,误差基本小于1%。  相似文献   

10.
岛弧—海沟系是地球上构造活动的场所之一,全世界约有30个.不知什么原因,这种海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为数不多,大多数位于太平洋.要想看海沟的地形,日本列岛是个最适当不过的地方.从三陆冲乘调查船向东进发,即可观察到日本海沟的剖面图.海沟地形 海洋调查船里装备好测定海底深度的仪器,连续观察测深器上的记录就能看出海沟的地形剖面.海底地形首先显示为浅于200米被称为大陆架的平坦面,但这种平坦面并不都是沿海岸线平行,而在一定场所有时向东伸展出好多.这里的地形称为大陆斜坡的缓倾斜面,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下移.在大陆斜坡上可见有称为深海平原的坡度极缓的地形.深海平原最深可达3000米,就日本海沟而言,愈向北愈深,向南愈狭.  相似文献   

11.
山区地形复杂,遥感影像地形效应明显,易造成"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增大了遥感地质填图的难度.但前人对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地质填图的地形校正模型讨论较少,特别是校正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时多缺少对应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校正结果易受地形异常影响.在Richter"山区"校正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形抹平模型,提出"Smoothed山区"校正方法,并与另14种地形校正模型在GF-1、GF-2、SPOT6山区影像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Smoothed山区"校正模型在山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校正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校正结果地形效应减弱,影像信息丰富不失真,并且直接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可为进一步的遥感蚀变提取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该模型适用于复杂地形山区的遥感地质填图.   相似文献   

12.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地形改正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γ能谱测量资料解释中,地形影响改正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常规的地形改正方法只能对测量剖面进行基于二维空间的修正,未考虑其它方向地形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特点初步探讨了一种三维地形改正方法--角度扇形改正.方法从锥台状辐射体照射量率基本计算出发,将作用范围内的地形辐射体按角度划分为若干环形,然后对各环按照同样的规律细分为若干个小的扇形辐射体,分别计算各小辐射体对修正点的照射量率,求和并计算出相应的地形改正系数,进而对空中测点进行地形影响改正,从而实现任意地形、任意飞行方式下的航空γ能谱测量的三维正演、反演及地形影响改正等计算,同时还考虑了范围不饱和、地面辐射体中放射性元素含量不均匀等因素.正演模型和实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三维地形改正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用样条函数插值的电阻率地形改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切割使电阻率法结果发生畸变,导致错误的解释,故有必要在推断解释之前对地形影响予以改正.我国早在60年代就系统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应用效果较好的是“比较法”.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地形影响,从而提高地质效果.这种地改方法,是将野外实测的视电阻率值逐点除以相应的地形异常: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隆升与欧亚内陆及北非的干旱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利用一个较为完善的大气环流模式(GCM)进行了一系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共进行了11个改变地形高度的数值试验,即对欧亚大陆上现代大地形所在地区(约10~60°N,50~140°E)陆地上所有格点的地形高度分别取为现代地形高度值的100%,90%,80%,70%,…,10%,外加一个无地形试验MOO,共完成了11个试验.结合与干旱化有关的地质记录,探讨了高原隆起在欧亚内陆及北非干旱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仅仅改变高原地区地形高度的数值试验结果与气候变化地质记录在趋势上有可比性,青藏高原隆升是中亚及北非地区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干旱化加剧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上述干旱区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新构造及新构造期“新构造”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出现所产生的地壳的构造,这种构造运动影响了并往往决定了现代地形的形成。因此,由新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在地形上明显地或隐蔽地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一般地形学著作中很少人谈论到片状侵触在地形发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散流作用是地形发育一项非常主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陈磊  王平  张怀 《沉积学报》2022,40(4):894-911
大河既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大陆地貌乃至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河水系形成与演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大陆构造演化引起地形的改变。传统观念认为,大河水系的演化主要受板块构造的影响即“构造地形”,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地形并非单纯由板块水平运动塑造,还包括由地幔对流造成的“动力地形”的影响。从深部地幔对流控制下的动力地形与地貌演化模型两方面,分别介绍了其概念,模拟计算以及模型验证。并以北美、澳大利亚、南美以及非洲的大河水系演化为例,阐明了大河水系的演化与长波长动力地形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相对于构造作用的局部影响,长波长动力地形能影响甚至改变大陆尺度上的水系演化模式。最后简要综述了亚洲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地形研究进展,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从侏罗世开始就受到了多阶段板块汇聚与俯冲的影响,动力地形情况复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东亚地区的水系演化与动力地形之间存在相应联系,这对亚洲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Ⅰ、自然地理概况天府背斜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区,在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北岸。在地形上为标高+400—+870公尺的褶皱山,还保持着原始的构造形式。以地貌划分而论,则可认为天府背斜为侵蚀构造地形。造成现有地形的作用力主要是外力,即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及剥蚀作用造成。各种形式的山岭,如单面山穹、连珠状山岭和槽地等都是平行于背斜轴向方向伸延的。冲沟正在发育。两翼有大的横断沟谷,成为背斜山的洩水道。地形形态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用多重二次方程的一个线性系统作重力地形改正的数字计算机方法。把这个线性系统拟合到由地形方格子所确定的和由测点本身所确定的点上,就得出一数学描述面。与数字地形模型相比,此曲面是真实地形的更好的模型。可用简单而快速的数字积分来计算这种曲面的地形改正。本文用一个理论上的例子说明,对于近测点地形改正,多重二次方程方法比手算法更精确。一崎岖地形地区的野外实例也说明此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实际重力测量。  相似文献   

20.
一、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在地质构造上可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凹陷及东部断块隆起区。在地貌上为一周边高、中间低的负地形,内部地形平坦,几乎没有被切割,湖泊和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