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分形法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进行了钼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靶区预测,以期实现该地区的找矿新突破。研究最终在桐柏-大别地区圈定出25个有利钼异常区及5个靶区,分别是枣扒靶区、吴山靶区、墨斗关靶区、两路口靶区、烈马咀靶区。其中,重点对两路口靶区进行了勘查工作,并且在该地区新发现了小型钨矿体。综合说明,分形法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的异常筛选工作优于传统方法,本次研究的成果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寻找钼、钨矿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切割较大,山体陡峭,岩石风化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活跃,降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是这一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SRTM3-DEM数据资料,选择鄂尔多斯及其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并定量分析了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并利用区域滑坡灾害调查资料,初步建立了地形起伏度、坡度与滑坡灾害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地形起伏度的区域地貌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集中发育地区的地形起伏度为200 ̄300m,在此范围内滑坡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8.5%,此区间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坡度为10 ̄18°,此范围内滑坡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6.7%,而此区间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5%。在地貌类型上,滑坡集中发育地区对应残丘、黄土塬及黄土墚等。通过研究区横向、纵向剖面的地形特征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它们均与区域滑坡发生和分布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为区域滑坡灾害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区域防灾规划和灾害区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陇川县地质环境脆弱,易发生滑坡灾害,对其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指导陇川县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陇川县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归一化植被指数、水系距离、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和道路距离等10个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和ArcGIS软件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滑坡高易发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中易发区主要位于中部、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低易发区主要位于陇把镇、城子镇大部分地区和户撒阿昌族乡的西北部;不易发区主要位于清平乡中部、城子镇中部部分地区、以及章凤镇大部分地区。在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包含83.56%的滑坡灾害点,且滑坡面积随着易发性等级的增加也随之增大。滑坡中、高易发区内发生的滑坡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滑坡面积的22.79%和58.13%,分析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特征相吻合,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区域的滑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铜川市滑坡侵蚀灾害强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川市是滑坡侵蚀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本项研究调查了铜川市滑坡侵蚀的形成环境,分析了滑坡侵蚀的基本规律,用现场调查得到的滑坡侵蚀量作等值线图,按照等值线将铜川市滑坡侵蚀强度分为剧烈侵蚀区、强烈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微弱侵蚀区5个等级的分区。结果表明,中等以上侵蚀区面积5 8.2 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6%。研究区内共有滑坡12 7个,滑坡侵蚀量115 42.6万t,占重力侵蚀总量的92.9%。研究表明,铜川市滑坡侵蚀非常剧烈,必须尽快建立防灾、减灾的预警系统,加大治理对人们生命财产有威胁的滑坡侵蚀。   相似文献   

6.
通过本次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总结了枞阳县火山岩地区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研究表明:降水、地形坡度和岩性是影响枞阳县火山岩地区滑坡的主控因素。研究区滑坡主要分布在相对高程低于10 m、地形坡度介于10°~25°的中-高丘微地貌、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系出露区、月平均降水量大于120 mm、人口密度为300~500人/km2的区域。建议枞阳县火山岩地区滑坡治理应采用以治水为主,拦挡工程、抗滑工程为辅的防治策略。本研究结果可为枞阳县火山岩地区滑坡防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桐柏山—大别山地区为湿润半湿润中低山景观区,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找矿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大别山北坡秧城一带金矿预查区开展土壤测量样品采样层位、加工粒级对比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区域的加工粒级和层位为-10目、B~C层;采用该方法在研究区开展的1∶1万土壤测量圈出清晰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地质工作提供地球化学找矿靶位。经验证,此方法行之有效,说明适应该地区的景观条件,可在同类景观区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降雨诱发的浅层黄土滑坡又最为典型。以典型黄土地貌区-柳林县为例,应用SINMAP模型,探讨模型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分析了随着研究区内降雨量的增加,滑坡变形失稳区域的面积变化、分布位置和扩展趋势。研究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滑坡所处位置逐渐由稳定状态向失稳状态发展,位于失稳分区的滑坡数量逐渐增加,说明降雨对该研究区的斜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由降雨触发的滑坡灾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SINMAP模型在黄土地区,对区域性降雨诱发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的模拟预测有效,可以用于黄土地区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道212线甘肃段地貌特征与滑坡泥石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国道212线甘肃段是甘肃省南北向的主要通道,在甘肃境内全长707km,公路沿线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区,特别是陇南市的宕昌武都段是我国最主要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区之一。线路通过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迥异,造成滑坡、泥石流类型和性质有很大差别。本文分析了该区地形地貌时、时空规律性及其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地貌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ArcGIS平台, 利用SRTM-DEM数据资料, 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为研究区, 提取了区内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等地貌参数, 统计了区内2319个滑坡点的高程, 初步建立了地形地貌与滑坡灾害点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滑坡灾害点及其高程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规律性, 滑坡灾害点发生的高程为400~800m和1400~2000m, 这两个区间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0%和28%;滑坡所对应的地形起伏度主要在300~600m, 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8.68%;滑坡灾害发生的地形坡度为10°~25°, 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4.70%。研究发现, 这些地区对应的地貌类型主要是深切的"V"型河谷和山谷地貌。此外, 从断裂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皖西大别山及其周缘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这里不仅有天然的山岳风光景点40余处,并且还有驰名中外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安丰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淠史杭灌溉总渠和佛子岭等五大水库;人文景观和革命历史遗迹也不胜枚举。此外,大别山区还有举世少有的造山带根部和爬行动物化石产出,更是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的限制。本区的经济发展较之安徽沿江和江南一带滞后。因此充分利用本区特殊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将不失为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无烟工业"的有利条件。本文就发展皖西的旅游事业提出了具体的见解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The occurrence,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eclogites in the Mt.Dabie area show that they were subjected to a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together with the country rocks,but their petrochemistry and REE geochemistry show some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the country rocks.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log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bot continental tholeiitic basalt and oceanic tholeiitic basalt.The rocks probably subducted to the upper mantle with the Dabie metamorphic complex.When elevated to the surface,they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taes of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区榴辉岩带中浅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层组合,及其中相当于震旦晚期孢粉组合的发现,为确定大别山区表壳岩的时代,及其与邻区的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区内标志岩层组合的系统追索,所确定的构造变形特征,对正确认识该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地区(安徽)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详细填图和研究资料,对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分布特点、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并对花岗岩类的起源及形成演化、顶蚀一塌陷侵位机制,及其与火山活动关系等作了较深入分析,为探讨大别山热隆史提供了较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南部的浅变质岩指宿松群和张八岭群。前者为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整合在扬子大陆晚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后者为古大别洋的洋壳,它和北部浅变质岩佛子岭群和梅山群一起,与洋壳俯冲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The Iwate–Miyagi Nairiku Earthquake in 2008, whose seismic intensity was M. 7.2 in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scale, induced innumerable landslides on the southern flank of Mt. Kurikoma volcano allocated along the Ou Backbone Range in Northeast Japan. Most landslides are detected in a hanging wall side of the seismic fault. Those landslides ar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deep-seated slide, debris slide, shallow debris slide, secondary shallow debris slide, and debris flow. Most common landslide types 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 are shallow debris slides and subsequent debris flows. They are intensively distributed along steep gorges incising a volcanic skirt of Mt. Kurikoma, consisting of welded ignimbrite of the Pleistocene age. Debris flows are also distributed even along gentle river floors in the southern lower flank of the volcano. The area of densely distributed debris slides, shallow debris slides, and debris flows is concordant with that of severe seismic tremor. Thus, genetic processes of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Iwate–Miyagi Nairiku Earthquake in 2008 are attributed to multiple causative factors such as geology, topography, and seismic force.  相似文献   

18.
安徽大别山腹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期作者等在大别山腹地开展1∶5万区调过程时,于中深变质岩中发现一套中生代火山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安山质晶屑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通过详细观察、追索,其中查明火山岩系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对认识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及热隆—顶蚀作用、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榴辉岩带中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别山榴辉岩带中浅变质火山—碎屑岩层组合及其震旦纪孢粉组合的发现,为确定大别山表壳岩的时代,及其与邻区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区内主要沉积特征识别,确立大别山浊积岩与浊流沉积序列及大地构造背景,正确认识该造山带的形成环境、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Carbonate rocks are one of the major hosts to eclogite in the Mt. Dabie region. Eclogite bodies enclosed in the carbonate rocks occur mostly as knobs, ovoids and lenses measuring centimeters to tens of centimeters in size. The bodies have been intensely carbonatized and usually have transitional contacts with their carbonate hosts. The carbonate rocks have abundant relics of eclogite minerals and their retrogressive derivatives. The REE patterns of the carbonat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negative Ce anomaly.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eclogite-bearing carbonate rocks in the Mt. Dabie region was produced by carbonatization of eclogites and their retrogressive derivatives. These carbonate rocks suffered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after their formation. This research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Project No. 9501102-0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