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回历法》和《明译天文书》是中国的天文名著。但人们对其译者马沙亦黑和马哈麻的生平事迹却一无所知。笔者从其后裔编撰的《马氏宗谱》等书中找到了线索,原来他们是亲兄弟。他们于明洪武二年随同父亲马德鲁丁自麦加到中国定居,并在回回司天监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两部译著,是其在任职期间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天文地质事件》(A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一书,用英文写成,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前夕(1989年7月)正式问世。  相似文献   

3.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0,(2):200-200
《中国的天文地质事件》一书已在英国爱丁堡和美国纽约出版,并于1989年7月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出售。它是中国地质出版社、英国苏格兰科学出版社和美国的万·诺斯特兰德·赖因霍尔德联合出版。  相似文献   

4.
徐道一等著的《A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中国天文地质事件”)一书由我国地质出版社、英国苏格兰科学出版社(Scottish Academic Press,Edinburgh)和美国万·诺斯特兰德·顿因霍尔特出版社(Van Nostrand Reinhold,New York)于1989年7月在美国纽约联合出版。全书共267页,约30万字。  相似文献   

5.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6-2023010016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佐藤传藏的《地质学》(1898)一书;《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高等地理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的编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逐渐成为中国地质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3,69(4):1589-1605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地史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佐藤传藏《地质学》(1898)一书,有关煤炭内容以及中国煤田分布图则来自日本海军少将肝付兼行发表在《太阳》(1903)杂志上的《东方之煤源》一文;《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透镜从先秦到五代的发展进程,着重从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出发,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证了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述的阳燧可能是玻璃平凸透镜;论证了南唐谭峭的《谭子化书》中记述的“四镜”可能是平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光镜和凹凸透镜。作者认为《谭子化书》“四镜”段可能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透镜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19,(4):158-158
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  相似文献   

13.
梁份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地理家学,平生主张“经世致用”,不尚空谈。曾三次亲赴西北边区,进行艰苦的实地考察,写成《西陲三书》。其中《秦边纪略》一书是记述我国西北边区情况的地理学专著,至今尚有参考价值。本文就梁份的生平、他的三次西北之行、《秦边纪略》的内容及其成书经过,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全体作者同意将本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未经《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书而许可,我(们)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评《检测技术及勘察工程仪表》一书耿瑞伦(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北京,100081)由鄢泰宁、曹鸿国、乌效鸣编著的《检测技术及勘察工程仪表》一书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发行。该书是专门论述检测技术及现代化仪表在本专业应用的专著。检测是包括勘...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丛书地质卷编委扩大会议决定:《当代中国的地质事业》一书1985年底交稿付梓.这次会议是1984年10月18日至21日在河北涿县桃圆饭店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部领导、地质卷主编、顾问、副主编、通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信息的蓬勃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以及网络的快速、便捷、经济、高效,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则从网上寻求和获取信息。为了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西北地质》现为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版模式,每期期刊除纸质版外均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EES)》及国内外著名数据库等媒介以光盘版或网络版形式进行传播,凡本刊刊用的稿件及封面照片,其作者著作权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为学术期刊网络版的正式出版平台,与以往没有正式刊号的优先数字出版不同,因已经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为学术期刊网络版的正式出版物,与以往没有正式刊号的优先数字出版不同,因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推进《地学前缘》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快速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将利用和依托中国知网(CNKI)研发并经国家批准的快速传播平台——CAJ-NP。《地学前缘》编辑部已签约加入了此传播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CAJ-N作为学术期刊网络版的正式出版物,与以往没有正式刊号的优先数字出版不同,因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