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星宇 《地球》2015,(3):10-13
<正>专家简介:赵文津,1931出生,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何梁何利奖专业评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顾问组组长。上世纪50年代,赵文津先后在安徽南部找铜矿和四川西昌地区找矿有多项发现,特别是发现了钛、钒、铁矿多个巨型矿床,获地矿部1980年评为30年找矿功勋物探大队称号获集体奖。因发展物探新技术,1998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2014年共有2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奖(其中科技类期刊10种),有4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提名奖(其中科技类期刊20种)。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2014年共有2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奖(其中科技类期刊10种),有4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提名奖(其中科技类期刊20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2014年共有2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奖(其中科技类期刊10种),有4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提名奖(其中科技类期刊20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2014年共有2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奖(其中科技类期刊10种),有40种优秀刊物获期刊提名奖(其中科技类期刊20种)。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张明祥,1972年生,山东苍山人。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199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生态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在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工作。2009年3月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担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新燕 《地球》2011,(11):44-45
2011年10月22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在贵州省关岭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于10月23日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开展科普放映公益活动。有1000余名学生和当地群众热情参与了这次重要的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
正专家简介:张建云,1957年8月出生,江苏沛县人。1982年7月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大学毕业。1987年5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12月获爱尔兰国立大学一等荣誉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爱尔兰国立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水利部水文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兼水利部大坝安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沈仁芳,1965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获浙江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世界著名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做博士后研究,1998~2000年在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2000~2002  相似文献   

10.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九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召开一次国际地震予报的科学及社会方面的跨科性科学讨论会。为了准务这次会议,决定在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先召开一次专家予备会议。今年4月由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部发出通知,正式邀请中国派二名代表参加。我国代表一行三人受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委派,于7月22日出发前往巴黎参加了这次专家予备会议。  相似文献   

11.
王永志 ,1 932年出生于辽宁省 ,1 952年考入清华大学 ,1 96 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工作。王永志 1 992年至今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航天技术专家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4 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王永志院士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董泰  相似文献   

12.
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27家期刊的编辑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在总结期刊工作,交流办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评比,地震学报获一等奖,中国地震获二等奖,地震地质、国际地震动态获三等奖,地震、地震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东北地震研究、世界地震译丛获优秀奖,地震学报(英文版)、中国地震研究(英文版)获国际交流奖。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学报》2021,43(2):后插1-后插2
正王平川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助理.2017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曾从事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4-34
尊敬的修剂刚副局长、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暨第8届第3次理事会今天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所有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地震科研和活跃地震学术气氛,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中国地震学会于1992年6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四次学术大会。全国地震领域及其相邻学科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共300余名参加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学术大会由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  相似文献   

16.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九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召开一次国际间地震预报的科学及社会方面的跨科性科学讨论会。为了准备这次会议,决定在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先召开一次专家预备会议。今年4月由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部发出通知,正式邀请中国派二名代表参加。我国代表一行三人受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委派,于7月22日出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地球》2016,(10)
正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揭晓近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揭晓,100名野外一线地质人获此殊荣。为鼓励青年人扎根基层,在野外一线建功立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人事司,于2014年共同发起并设立了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100人。第二届"金罗盘奖"申报及推荐工作于2016年3月31日启动,经过候选人申报、单位推荐等环节,进入到专家评审阶段,8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岩石力学专家、《地震研究》主编陈宗基教授因心脏病于1991年9月2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陈宗基先生祖籍福建安溪,1922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早年就读于印尼万隆工学院和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195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工作。他治学严谨,知识渊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12日至17日,碳酸盐岩区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国际讨论会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专家共150人,共同砌磋了碳酸盐岩区找油的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会上共宣读论文:大会49篇,小会33篇。中国专家介绍了“六五”期间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攻关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的方向。外国专家主要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达等已知碳酸盐岩区油藏的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礁块油藏的地球物理解释方法,突出交流了测井和地震地层学在油藏探测中的作用。从中国专家交流的情况看,通过两年多的攻关实践,在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1-1
正张培震,男,1955年生于河南省,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新构造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工作至今,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培震院士长期从事地震地质和新生代构造地质研究,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生长与动力学、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新构造与气候变化、利用GPS技术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