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秦岭甘、川交界处海相志留一泥盆系成连续沉积,以细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川西北若尔盖县普通沟、羊路沟和甘南迭部下吾那沟等剖面内界线位于上志留统羊路沟组与下泥盆统下普通沟组之间。羊路沟组为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厚110—177.5米,含有丰富的各类化石。其中四射珊瑚可划分为下部Entelophyllia-Pilophyllum组合带和上部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包括有37属,大部分是晚志留世常见属种。床板珊瑚亦可划分为下部Laceripora dictyosa-Palaeocorolites xiawunaensis-Mesofavosites yanglugouensis-Squameolites gigantea组合带和上部Emmonsiella saaminicus-Squameopora sichuanensis-Squameofavosites sokolovf组合带,  相似文献   

2.
通过精细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从时代和生物群组合入手,重新厘定了志留-泥盆系各时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时序,在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建立较为合理的地层序列。研究认为,该区中-上志留统白山包组第一段可建立扭图瓦贝(Tuvaestrophiasp.)-薄扭贝(Leptostrophiasp.)-原始戟贝(Protochonetes sp.)生物群组合,第二段可建立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近平无洞贝(相似种)(Atrypacf.depressa Zhang)-盖嘴贝(Stegerhynchus sp.)生物群组合,第三段可建立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拉氏图瓦贝(Tuvaella rackovskii Tschernyschew)-扁平薄皱贝(Leptaenacf.depressa)-新疆高面石燕(Tannuspirifer xinjiangensis Zhang)生物群组合。上志留统老沟组可建立小鸽小无洞贝(Atrypellacf.columbella Barrande)-单褶准无窗贝(Athyrisinacf.uniplicata Grabau)-安嘎西盖嘴贝(Stegerhynchus angaciensis Tschernyschew)生物群组合。顶志留统-下泥盆统红柳沟组可建立肥厚灌木孔珊瑚(Steatothamnopora sp.)-沟孔珊瑚(Striatopora sp.)-拟灌木孔珊瑚(Parathamnoporasp.)动物群组合,下-中泥盆统卡拉麦里组可建立中华薄腔贝(相似种)(Leptocoeliacf.sinicaSu)-肠状珊瑚(未定种)(Enterolasmasp.)-双锥珊瑚(未定种)(Diplochonesp.)动物群组合,上泥盆统克安库都克组出现先鳞木(未定种)(Prelepidondronsp.)。志留-泥盆系生物地层单位时序的建立,对研究卡拉麦里碰撞带及志留-泥盆系地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精细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从时代和生物群组合入手,厘定了志留-泥盆各时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时序,在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建立较为合理的地层序列中上志留统白山包组第一段可建立扭图瓦贝Tuvaestrophia sp.)-薄扭贝Leptostrophia sp.)- 原始戟贝Protochonetes sp.)生物群组合第二段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近平无洞贝(相似种)Atrypa cf. depressa Zhang)-盖嘴贝Stegerhynchus sp.)生物群组合,第三段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拉氏图瓦贝Tuvaella rackovskii Tschernyschew)-扁平薄皱贝Leptaena cf. depressa)-新疆高面石燕Tannuspirifer xinjiangensis Zhang)生物群组合上志留统老沟组小鸽无洞贝Atrypella cf. columbella Barrande)-单褶准无窗贝Athyrisina cf. uniplicata Grabau) -安嘎西盖嘴贝tegerhynchus angaciensis Tschernyschew)生物群组合下泥盆统红柳沟组动物群组合,下中卡拉麦里组)动物群组合,上统克安库都克组出现Prelepidondron sp.)。志留-泥盆地层单位时序建立,对卡拉麦里碰撞带志留-泥盆具有。  相似文献   

4.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前人在该区建立的各组级岩石地层单元进行了梳理和对比研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1999)指导意见,建立研究区地层统一的填图单元。该区泥盆系岩石地层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将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中泥盆统头苏泉组和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将下涝坝芨芨台子一带和布尔汗库都克南部一带原大南湖组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和上石炭统七角井组;通过锆石U-Pb定年,将巴里坤萨尔乔克一带中泥盆统头苏泉组重新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下涝坝乡312省道北原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下部厘定为康古尔塔格组,上部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二者呈整合接触。对研究区泥盆系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确定了各组分布范围和地质时代,对确立研究区地层层序,提高地层划分及对比精度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秦岭中、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完整,特别是甘肃碌曲—迭部一带,除下、中泥盆统之间有沉积间断外,志留—二迭系均为连续沉积,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为研究中、晚古生代地层比较理想的地区。本文报道了西秦岭古生代的地层区划和地层系统,并根据岩相、生物群特征,阐述了古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将志留—二迭系划分为20多个生物组合,其中大部分可视作区域性带化石。西秦岭古生代地层的沉积类型和生物组合基本属华南型。志留系—中泥盆统主要为浅海相沉积,生物群可与华南、中亚、东欧等地区对比。上泥盆统—二迭系可明显的分为两区:南区仍为典型华南型,区域性色彩较浓厚;北区与祁连山南坡沉积特征接近,属过渡型。  相似文献   

6.
西藏申扎地区下古生界扎扛组的重新厘定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安臣  王彦  李广铁 《世界地质》2014,33(1):246-246
<正>西藏申扎地区地层以古生界和前震旦系地层为主。前震旦系为念青唐古拉群中--浅变质岩系;古生界包括:寒武系他多雄组、龙郊组,下奥陶统扎扛组,上奥陶统刚木桑组,上奥陶—中志留统德吾卡下组,上志留统扎弄俄玛组,下泥盆统达尔东组,下泥盆—下石炭统查果罗马组,中下石炭统永珠组,中石炭—下二叠统拉噶组,下二叠统昂杰组,中二叠统下拉组,上二叠统木纠错组,上白垩—古新统典中组,第四系为湖积、沼泽沉积、洪冲  相似文献   

7.
陆刚  胡贵昂等 《广西地质》2002,15(3):9-14,19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可划分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石炭系,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生物分带明显,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是较理想的地层分界。  相似文献   

8.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查明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洋盆形成和闭合时代,是新疆东准噶尔乃至古亚洲洋演化历史的关键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蛇绿岩带两侧志留—石炭系的岩石组合、结构构造、接触关系以及生物化石等沉积-构造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卡拉麦里构造带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在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北侧,广泛发育上志留统、下泥盆统与中—上奥陶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的角度不整合,普遍缺失下志留统,不整合面之下的奥陶系为变质达绿片岩相的安山岩为主,而在蛇绿岩带南北两侧的中、上志留统—泥盆系—下石炭统沉积体系特征相似,可以对比:地层间整合接触,产状平缓,褶皱、断裂构造和变质作用均不发育,主要为开阔的短轴背斜、向斜,与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中的强变形构造明显不同;岩石组合都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多见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产门类众多的动植物化石,反映了滨—浅海相的沉积环境。以上说明,卡拉麦里构造带晚古生代并不存在一个开阔的大洋,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洋盆在中志留世之前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9.
齐文  侯满堂 《中国地质》2005,32(3):452-462
对镇(安)旬(阳)矿田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本区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总体属层控矿床类型。铅锌矿赋存于下志留统悔子垭组、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及中泥盆统大枫沟组、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控矿构造为断裂、褶皱,容矿构造为顺层断裂带、剪切带,含矿岩石为含碳砂岩、千枚岩及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相、台地边缘及泻湖、潮坪、台地浅海。以旬阳泗人沟为代表的志留系铅锌矿属细碎屑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以旬阳大岭、赵家庄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弱改造型铅锌矿床;以镇安锡铜沟、月西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盐边地区志留纪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供了四川盐边地区从下志留统至下泥盆统连续的志留系年代地层系统的实际证据和原始材料,由上而下建立8个牙形石带,2个牙形石组合带和1个笔石带,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攀枝花阶、永兴阶、箐河阶、叉河阶、透底河阶和支六阶,分别归入下泥盆统、顶志留统、上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下志留统,为我国志留系安康阶以上地层的建阶研究工作提供了实际的基础资料。四川盐边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笔石相地层,其上全为碳酸盐岩相,其中牙形石发育良好,形成连续完整的牙形石带序列,这对我国和更大的范围壳相志留系年代地层系统对比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域地质填图时,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可与西邻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对此新建下石炭统帕斯群。  相似文献   

12.
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北缘志留纪地层主要发育滨-浅海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以往资料将其划分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原划为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的一套地层中发现大量早—中志留世化石,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将该套地层划为早—中志留世恰尔尕也组。该组化石的发现对吾尔喀什尔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组合特征、志留纪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桂北地区浅水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额头村组-下石炭统英塘组有孔虫十分丰富,可划分为10个组合带,每个带均可进行大范围对比,是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及建立以及孔虫系演特征为标准的杜内阶/维宪阶界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泥盆系/石炭系是广泛的不整合界面.在我国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呈现明显的沉积分异,这种差异代表着晚泥盆世以来沉积环境巨大变迁.为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本次利用岩石学研究手段,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的岩石组合、分布及岩相对比,刻画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沉积物质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质背景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四川若尔盖早泥盆世普通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泥盆世地层及志留、泥盆系的分界,已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国际上,关于志留、泥盆系的分界已作出决议,即以笔石Monograptvsvniformis三叶虫Warburgella rugolosa rugolosa和牙形刺Icrlodus woschmidti的同时出现作为泥盆纪的开始.在欧洲,早泥盆世牙形刺分为7个带,北美分为6个带,牙形刺早已成为洲际间泥盆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广西下泥盆统的那高岭组、郁江组、二塘组和四排组均已发现了牙形刺,并已确立了由Eognathodus sulcatus到Polygnathus serotinus的5个牙形刺带.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达茂旗北瓦窑一带的西别河组和查干哈布组是1:20万区调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当时归于上志留统。1:25万区调中通过区域对比,将分布于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系、泥盆系进行了归并,不整合面之下的为上志留统西别河组,不整合面之上的为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该不整合的确立,标志着晚加里东运动在华北地块北部增生带有明显的响应,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灵关一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剖面,将泥盆系划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和观雾山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4个腕足类组合带和2个珊瑚类组合带,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通过年代地层界线的讨论,初步认为该飞来峰内仅有下泥盆统和中泥盆统中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19.
四川宝兴灵关─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古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兵 《地层学杂志》1995,19(1):9-19
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灵关一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剖面,将泥盆系划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和观雾山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4个腕足类组合带和2个珊瑚类组合带,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通过年代地层界线的讨论,初步认为该飞来峰内仅有下泥盆统和中泥盆统中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20.
古新世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XXON公司P.R.Vail等人创立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准,对华南泥盆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上的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下泥盆统的洛赫科夫阶至上泥盆统的法门阶可识别出20~21个Ⅲ级层序。华南泥盆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界线均已确定,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地层界线均比相应的层序地层界线滞后。本文试图以层序地层序列为准,建立一新的地层系统作为相应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相对应的辅助性地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建立层序地层的系、统、阶界线系统以利于野外作业。华南地区的泥盆系内,除弗拉斯阶与法门阶的阶间界线置于饥饿层(starvedsection)外,其他的阶、统、系界线均位于有关阶(统)顶部层序中的HST的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