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大兴安岭北部上护林盆地恩和大岭火山机构主要由白音高老组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组成。实测剖面显示,该火山机构由侵出相、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岩相及火山沉积相构成,不同岩性、岩相围绕火山口大致呈对称分布,产状外倾,为中心式喷发的穹状火山。溢流相的流纹岩和次火山岩相的正长斑岩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5.3±2.3)Ma和(114.3±1.6)Ma,表明恩和大岭火山机构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火山机构为一次简单的火山喷发旋回一个喷发期次,大致的火山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岩浆溢流阶段,形成溢流相流纹岩夹少量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第二阶段为晚期火山爆发阶段,产生大量的爆发相火山碎屑岩;第三阶段为岩浆侵入阶段,分别形成侵出相松脂岩、次火山岩相正长斑岩等;第四阶段为火山活动的间歇阶段,形成火山沉积相火山-沉积岩。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饶河、密山、鸡东、东宁)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喷发作用具多期性(旋回),而每次喷发均形成明显的规律性的韵律。由爆发相、喷溢相、喷发-沉积相组成了每个完整的火山活动旋回。频繁的火山活动以及复杂的火山岩相造成了本区火山岩十分发育和具其独特的特征。通过对岩石的化学成份的研究,将本区的火山岩与邻区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同期同类火山主岩石做了对比,结论是它们同属于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型产物。  相似文献   

3.
梅勒图组火山岩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活动的主要产物之一,是确定大兴安岭地区白垩纪构造环境的重要岩石组合。本文以牙克石地区出露的梅勒图组火山岩为对象,重新厘定了该组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类型,并结合火山岩岩相与火山机构特征,反演了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该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安粗岩和橄榄玄武粗安岩,少量粗安质火山碎屑岩;其锆石U-Pb(LA-ICPMS)年龄为(114.25±0.5)Ma;火山岩相以溢流相为主,局部有爆发相和潜火山岩相;火山机构类型为裂隙式,晚期收缩为点式喷发,火山活动受控于海拉尔河北东向断裂,早期沿断裂发生溢流式火山作用,形成溢流相熔岩,随后收缩为点式喷发,形成了牙克石农场等处的坠落-溅落火山锥,晚期潜玄武粗安岩沿火山通道的充填,标志着火山活动的结束。火山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向伸展作用转化的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壳幔边界,且幔源组分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洼地相堆积构造特征。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存在3次快速喷发亚旋回及25个火山韵律,亚旋回之间不存在火山间歇期。其中,第一亚旋回和第三亚旋回的喷发方式均以爆发相与溢流相为主,而第二亚旋回则以溢流相为主。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的系统厘定和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旋回韵律特征,为研究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关的成矿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5.
林海锋 《福建地质》2022,41(1):26-37
晚白垩世石牛山组为东南沿海晚白垩世重要的沉积-火山地层,为一套陆相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平行不整合于寨下组之上;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石组合特征、火山活动旋回及岩浆演化规律等,将其进一步划分为2个岩性段,下段为火山碎屑沉积岩,上段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酸性火山熔岩组合,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对石牛山组上段流纹...  相似文献   

6.
冈底斯南缘泽当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根据泽当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剖面测制和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对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进行分类,将典中组火山岩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过渡相和火山沉积相。根据火山活动喷发旋回特征,将研究区典中组火山作用分为下亚旋回和上亚旋回,下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韵律,上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6个喷发韵律。根据火山岩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及其相互叠置关系,在研究区识别出1个破火山机构,2个层状火山机构,即结巴乡东破火山机构、多颇章西层状火山机构和擦结日层状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7.
刘文灿  孙善平 《现代地质》1997,11(2):237-243
金刚台组火山夺分布在大别山北缘金寨与商城之间,为一套以爆发相为主体的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系,时代属晚侏罗世。根据喷发韵律、岩石组合、角砾成分和蚀变矿化等特征,可分为早、晚两个亚旋回。通过火山岩相和火山构造研究表明,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为特征,属复式火山机构类型,就其形态特点来看属于锥状火山和破火山口。  相似文献   

8.
志留系滔河口组是一套发育于北大巴山地区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在1:10000地质填图和大比例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火山碎屑岩相序和组构分析,本文在滔河口组火山-地层中共识别和划分出22个岩相,5个相组合类型。区域岩相测量与对比揭示,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宏观序列自下而上由玄武岩相(一般下部为块状粗粒/细粒玄武岩相、上部为枕状玄武岩相)、凝灰角砾岩相、再沉积富辉石火山碎屑砾岩相、无结构或叠瓦状凝灰质粗砾岩相、凝灰质砂岩相、生物灰岩相或泥岩相构成。岩相组合横向变化显示滔河口组古火山活动西强东弱,火山活动类型为斯托柏林型(Strombolian-type eruption)喷发。相对地,研究区西部火山-沉积序列发育较为完整。滔河口组的地层序列与岩石组合与板内火山活动产物相似,本文认为北大巴山地区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形成于洋岛或海山构造环境,是板内拉伸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本区晚石炭世沉积岩和火山岩的岩相学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划分出山前洪积相(河流相)、水下三角洲沉积相、海岸潮坪相、浅海相、火山沉积岩相、火山喷溢相、火山喷发岩相、热水沉积岩相、火山热水蚀变岩相和矽卡岩相等10种不同岩相和相应的亚相,这种特征属大陆挤压收缩体制下活动大陆边缘上的火山-沉积岩相学组合类型。垂向相序结构表明在热水沉积岩相上下均有较强的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所需的热能。在库姆塔格晚石炭世压陷盆地中,热水沉积岩相的纵向相序结构为热水角砾岩亚相→菱铁矿岩亚相/石膏岩亚相→铁白云石岩亚相→碧玉岩亚相→铁白云石岩亚相,这种组合是寻找“库姆塔格型”大型石膏菱铁矿矿床的岩相学标志。本区火山-沉积岩相总的沉积序列显示向上由浅变深→由深变浅趋势,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华力西期岛弧带剥蚀区及其南侧(中天山)基底隆起带;火山喷发仍形成发生在浅海环境中,具有大陆挤压收缩体制下(中天山造山带)后陆盆地沉积特点;晚石炭世原型沉积盆地可能为后陆盆地,有利于大型石膏菱铁矿矿床保存。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东部早-中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东部存在四条NW-SE向大致平行分布的早-中三叠世地层条带,自东向西分别为普水桥组、瓦拉寺组条带,马拉松多组-加指拉组条带,夏牙村组条带和竹卡群条带.我们通过地层岩性及其自WN向ES均有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多趋势、区域构造特征、盆地延入云南西部中三叠世地层沉积具趋同性等特征,认为藏东四个条带的早-中三叠世地层,在沉积时为统一火山-沉积盆地.早-中三叠世期间,该火山-沉积盆地沉积作用自东向西不断推进,中三叠世盆地范围最大、海水最深,在江达-芒康-线出现半深水-深水复理石沉积.火山活动贯穿盆地发展全过程,其中WN部和WS部火山活动最强烈,火山活动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随着中三叠世强烈地火山喷发,于中三叠世拉丁中期结束盆地发展历史.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海水从东部侵入.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北麓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地质及岩相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摘  要  金刚台组火山岩分布在大别山北缘金寨与商城之间, 为一套以爆发相为主体的中酸 性钙碱性火山岩系, 时代属晚侏罗世。 根据喷发韵律、 岩石组合、 角砾成分和蚀变矿化等特 征, 可分为早、 晚两个亚旋回。 通过火山岩相和火山构造研究表明, 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 为特征, 属复式火山机构类型, 就其形态特点来看属于锥状火山和破火山口。  相似文献   

12.
崔峤 《矿床地质》1984,3(1):77-82
块状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型矿床、黑矿型矿床)与玄武岩-流纹岩建造的相互关系是由矿石与围岩形成的近似性所决定的,更确切地说,是矿石有规律地产在火山岩一定的岩相中。近年来,火山岩系的岩相分析已成为火山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块状硫化物矿床普查勘探工作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岩相分析和古火山恢复方法,可以对火山体、火山岩系的喷发沉积旋回,以及火山岩的层序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较为客观地总结出  相似文献   

13.
老爷庙-额仁山一带发育3套性质不同的火山岩,通过对其岩石组合、岩相、古火山机构特征的详细观察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晚泥盆世老爷庙组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发育盾状和层状火山,属海相环境,为板块消减带岛弧型高铝玄武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为陆相火山岩,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爆发相为主,常形成破火山及锥状火山机构,为陆-陆碰撞造山期火山岩;早二叠世中晚期卡拉岗组火山岩为一套以酸性为主的陆相火山岩,喷溢相发育,常形成穹状古火山机构,岩石组合为英安岩-流纹岩,为造山期弛张期火山岩,3套火山岩为板块不同阶段的火山岩,从老爷庙组火山岩→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拉岗组火山岩,岩石向酸性演化,地壳成熟度愈来愈高,南混合壳转化为陆壳.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陈建文  李长山 《地学前缘》2000,7(4):371-379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通过对火山岩的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岩芯测试及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营城组火山岩盆地分为 3大相区 ,即火山喷发区、过渡区和沉积区。火山喷发区岩性由各种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砂砾岩组成 ;过渡区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互层为特征 ,夹少量火山熔岩 ;沉积区岩性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火山喷发区内可识别出 8种类型的火山岩相 (空落相、溢流相、基底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泥石流相、火山沉积相、次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 )和 3种类型的火山机构 (层火山、微型盾火山和渣锥火山 )。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因此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分析对火山作用研究和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西四合屯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发育,广泛分布着火山作用形成的爆发相、溢流相火山岩.在显生宙地球历史中,如此巨大且迅速的火山作用普遍被认为是巨大种群灭绝的原因.与火山作用相联系的沉积相是火山作用间歇期形成的冲积扇-河流相、滨湖相、半深湖-深湖相,这些沉积相提供了研究火山作用对沉积环境影响的依据.义县期火山作用对沉积环境影响包括:义县期各沉积环境火山作用产物及火山岩风化产物的充填;各沉积相被当地多期(次)火山岩控制并埋藏于其下的火山-沉积相组合由下至上“螺旋式“规律性变化;义县期火山作用引起地表抬升与构造地形的变化,从而影响排流模式的变化;经历火山作用影响的生物群提供了义县期气候变化证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火山机构及成矿潜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小平  孟红  曹生秀 《地质力学学报》2008,14(3):251-262,250
新疆西天山地区的早石炭世古火山机构是形成金矿床的重要构造。本文通过对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火山岩相、喷发旋回、喷发韵律、成矿条件的调查研究, 初步确定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形成于331Ma±2Ma(早石炭世), 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 具有爆发相—喷溢相—爆发相的火山活动特征, 火山岩中金、锑、铋、锌、钼元素背景值较高, 有形成阿希火山岩型金床的成矿背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峰  周涛发  岳书仓 《新疆地质》2001,19(2):133-137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区内石炭纪火山岩主要沿红山嘴断裂带分布,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岩性主要为晶屑凝灰岩、碎斑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等。火山作用中爆发、喷溢、侵出3种喷发形式均存在,产生了爆发-喷溢相、降落相、侵出相及火山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构造为裂隙-中心式,断裂导致岩浆上升喷发,火山活动的中心位于西部的托格尔托别、阔科依达拉斯等地,而东部的塔斯比格、阿克提什坎、库马苏等地则位于远火山活动中心地区,火山活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西部以爆发-喷溢为主,东部则以侵出为主。  相似文献   

18.
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的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最早被国际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大火成岩省西区玄武岩已达成多项共识,而对东区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火山活动时限、岩石成因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区贵州普安玄武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典型剖面,明确该区玄武岩系岩石类型从底到顶总体为第1旋回的爆发相火山角砾岩、第2旋回的溢流相玄武岩以及第3旋回的火山沉积相凝灰岩。玄武岩系顶部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限定了大火成岩省东区火山活动时间持续上限为250 Ma。主微量元素显示该区玄武岩系以高Ti碱性玄武岩为主。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模式,Rb和Sr亏损、Ba和Hf富集等特征与贵州地区玄武岩、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西区高Ti玄武岩以及OIB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微量元素显示该区玄武岩源区可能为受交代的石榴石地幔橄榄岩,由深部地幔柱上升至石榴石橄榄岩稳定区部分熔融产生熔融体,和富集交代流体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混合形成,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地壳混染作用。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区普安玄武岩系形成于峨眉山地幔柱边部埋深较大、低程度部分熔融以及高压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天山伊吾马依当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分布、成因与构造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查明了该时期火山岩相从次火山相-爆发相-喷溢相-火山沉积相的分布特点;火山岩组合主要为一套岛弧相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及火山沉积岩.结合该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岩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早石炭世早期处于大陆裂谷向大洋裂谷转变的...  相似文献   

20.
谢冰晶  周肃  谢国刚  田明中  廖忠礼 《岩石学报》2013,29(11):3803-3814
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孔隆-丁仁勒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定年测试,在年波组下部的英安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LZ06022-2)中获锆石SHRIMP年龄为59.64±0.72Ma,在典中组下部的安山质晶屑凝灰岩(LZ06017-4)中获锆石SHRIMP年龄为69.97±0.72Ma,这是目前为止林子宗群火山岩底部的最老年龄。结合前人资料,对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火山活动、地球化学及形成年代等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整个冈底斯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为主,从早期到晚期爆发强度逐渐减弱,早期典中组以爆发相为主到晚期帕那组以喷溢相为主,且随着时间的演化火山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弱,早期东段比中段和西段火山活动强,中期西段和中段比东段火山活动强,晚期均较弱,年波组火山活动强烈且频繁,持续时间长,从而形成了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独特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从基性→中性→酸性岩浆演化的规律,全碱含量逐渐升高,岩石系列由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逐渐过渡;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特征,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产物,碰撞的起始时限在冈底斯带东、中、西段具有一定的差异,中段略早于东段和西段发生大陆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