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Strongstrong-moderateearthquakeactivity withinandnearChina(September-November,1995)PEI-SHANCHEN(陈培善)(InstistuteofGeophysics,S...  相似文献   

2.
附录KFlinn-Engahl地震区域CodeSeismicRegionDesctpcion453Califonia-MexicoBorderRegion11CenralAlaska463W.Arizona-MexicoBorderRegion21S...  相似文献   

3.
(环文林,汪素云,宋昭仪)Thecharacteristicsoftectonicstressfieldaboutstrikeslipearthquake-generatingstructureintheChinesemainland¥Wen-Lin...  相似文献   

4.
Thecalibrationofmeasuringequipmentfortheobservationofseismo-electromagneticemissionQuan-XiZHANG(张全喜),Xin-MinLI(李新民)andMing-Ca...  相似文献   

5.
Crack-inducedanisotropyinthecrustfromshearwavesplittingobservedinTangshanregion,NorthChinaYuanGAO(高原)Si-HuaZHENG;(郑斯华)andYong...  相似文献   

6.
Presentaddress:SouthCaliforniaUniversity,USA.ContributionNo.93A0032,InstituteofGeophysics,SSB,China.andstationareseparate,supposingarandomandhomogeneousdistributionofthescattersinathree-dimensionalinfiniteandperfectlyelasticmedium.TheenergydensityatadistanceofrisgivenasE(r,t|ω)=[W0(ω)g0(ω)]/(4πr2).K(vt/r).exp(-ωQc-1t)vt>r(2)WhereK(x)=(1/x)ln[(x+1)/(x-1)],andg0(ω)isthetotalscatteringcoefficientcharacterizingascatteringpowerperunitvolumeofthehomogeneousmedium.Comparisonofvariousobservationsincludingcodadecay  相似文献   

7.
Thefinevelocitystructureofsediment┐base┐mentlayerintheThree┐GorgesRegionoftheChangjiangRiver(YangtzeRiver)HONG-XIANGHU(胡鸿翔),...  相似文献   

8.
Effectsofmagnitudeaccuracyandcomplete┐nesdataonseismichazardparametersHUI-CHENGSHAO(邵辉成),JIA-SHUXIE(谢家树),PINGWANG(王平)andYA-X...  相似文献   

9.
Studyonthefeatureselectionandclassifica┐tionefectofprecursorydataofgroundtiltZHENG-YUANLI(李正媛),DE-FUCHEN(陈德福),YI-LINWU(吴奕麟)a...  相似文献   

10.
MEASUREMENTSOFBED-LOADINRIVERRHINEMETHODS-FEATURES-COMPARISONS-APPLICATIONS¥BennoDroge(BundcsanstaltfurGewasscrkunde-BfG(Germ...  相似文献   

11.
ThestructurefeaturesofstickslipmechanismofthestrikeslipearthquakegeneratingstructureintheinterioroftheChinesemainlandWEN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断裂为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西起沧源县南,向东南止于澜沧江断裂,全长约168 km,走向280°~310°.该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根据其几何结构、最新活动性及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破裂带特征,可将黑河断裂从西向东划分为沧源-木戛、木戛-南代和南代-勐往三条次级断裂段.其中的中、西段长约88 km,全新世活动显著,活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西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断错了全新世晚期地层;中段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根据对断错冲沟的测量和年代测试,得到其全新世以来右旋滑动速率为(3.54±0.78)mm/a,与区域上其它断裂的滑动速率大致相当,反映了其区域构造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三维形变场对于研究地震发震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的InSAR三维形变场重构研究中, 只有中强地震的实例。 由于形变量级小、 InSAR方位向形变的误差较大, 中小地震的三维形变场重构易受噪声等影响。 本文以2016年5月22日西藏定日MW5.3地震为例, 开展中小地震三维形变场重构的尝试。 首先基于InSAR技术获取了Sentinel-1升轨和降轨观测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 再结合同震形变场的特点、 区域构造特征等, 添加限定方程(走滑运动为0), 重构了同震三维形变场。 结果显示, 震中附近以下降为主, 幅度达7 cm, 南北方向形变较小(约2 mm), 此区域还伴有2 cm的西向水平运动; 形变中心区域东西两侧部分区域均出现少许东向运动(1.5 cm)。 由同震形变场特征判断此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 本文提出了基于连续性分层采样选取样本点方法, 以适应本地震形变场的实际情况。 对所得的LOS向位移场和重构的三维形变场进行降采样, 反演得到了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 两种数据得到的结果相似, 最优发震断层的走向约181°, 倾角约45°, 断层错动平均滑动角约-87.1°, 平均滑动量约为3.6 cm, 最大滑动量位于深度6.5 km处, 相当于一次MW5.4的地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填图,获得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性参数,澜沧断裂属于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的东南段,北起耿马县联合村,向南东经澜沧县哈卜吗、战马坡、大塘子至澜沧县城东南,总体走向NNW,长度约85km。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右旋走滑断裂,兼具倾滑分量,沿断裂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崖、冲沟右旋、断层陡坎、断层沟槽、断层垭口和断陷凹坑等。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选择典型断错地貌进行差分GPS测量,结合所获相应地貌面的年代数据,得到该断裂全新世以来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4.2±2.3)mm/a,其结果与现今GPS观测所得速率相当,反映了该断裂长期以来滑动速率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岩体的最大位错量4.6~4.8km,估算断裂开始右旋走滑的时代为距今约1.1 Ma,即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于升、降轨InSAR形变场及余震精定位结果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模型,通过PSGRN/PSCMP程序获得同震水平形变场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结合玛多MS7.4地震周边形变同震阶变台站分布特征,探讨同震应力场变化与同震阶变台站分布间的关系。模拟得到的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玛多地震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水平形变量主要集中在巴颜喀拉块体内,其次是北部的柴达木块体;羌塘块体以及祁连块体同震水平位移量较小;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作为一条NE倾向的走滑型断裂,断层上盘区域滑动量明显大于下盘,模拟得到的最大水平形变量达1380mm;形变同震阶变的台站主要集中分布在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以及西秦岭等地区,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位于此次玛多地震同震正应力变化正值区域,而西秦岭等地区则处于玛多地震同震剪切应力变化的正值区域,即出现同震阶变的台站与同震应力场变化的正值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Envisat ASAR的升、降轨和宽幅数据,通过基于先验知识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获取大柴旦2次地震的地表三维同震形变.结果表明,2008年MW6.3地震垂直向形变主要发生在断层南盘,以隆升形变为主,最大隆升量约10cm,北盘沉降量小于等于-1cm.东西向形变在南盘呈向东运动的特征,最大运动量约4cm,北盘向西运动,最大运动量约为-2cm.2009年MW5.8地震垂直向形变显示断层南盘抬升的特征,最大抬升量约27cm,北盘最大沉降量约-3cm.东西向形变表现为南盘向东运动,最大约10cm,北盘向西运动,约为-4cm.可以看出这两次地震均表现为逆冲为主,兼少量左旋走滑的震源特征.视线向结果无法判定同震形变的少量走滑特征,而地表三维分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少量左旋还是右旋走滑的震源特性.本文以视线向、垂直向、东西向形变量作为约束条件,利用Okada模型正演了2008年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采用逆冲兼少量左旋走滑的发震断层参数,视线向、垂直向、东西向正演结果与观测结果吻合.这也表明采用分解后的地表三维同震形变场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发震断层的少量左旋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江断裂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江断裂带现今地震地质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了走滑断裂带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相间出现的变形特征。分析其与历史地震分布的相关关系后认为,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这一变形特征综合反映了小江断裂带现今活动过程中应变积累调整的变化过程,它对区内地震危险性分析及未来强震潜在震源区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了MW6.6地震.本文利用Sentinel-1A宽幅数据和ALOS2精细数据获得了同震形变场,干涉形变场沿木吉断裂展布,显示本次地震破裂长度可达70 km,在地表形成两个形变中心,且震中东部形变场条纹密集而西部稀疏、影响范围广,跨断层剖面显示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可达12 cm.利用一种结合先验知识的多视角最小二乘迭代分解法求解出地表的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东部形变中心垂向向下运动最大可达20 cm,木吉断裂南侧西向运动可达10 cm,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作用.采用前向模拟的方法确定二段式分段断层模型能够较好地恢复观测形变场,进而以InSAR观测数据为约束,基于弹性半空间形变模型采用两段非均匀断层滑动模型来反演断层面上的精细滑动值.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可能为两次地震事件,发生在断层西段的第一次事件以右旋走滑为主,走向103°,倾角76°,滑动角-167°,震源深度10.1 km,累计地震矩为7.2×1018N·M;东段的第二次事件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作用,走向109°,倾角略缓约55°,滑动角-160°,震源深度5.3 km,累计地震矩7.76×1018N·M.本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公格尔拉张系的拉张环境下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9.
2016年5月22日,在西藏定结县发生四次MW4~5地震,研究本序列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和运动特征对于认识周边活动断裂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发震地区偏远,且观测台网分布稀疏,本研究采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进行了同震形变场重建,但是定结地震震级较小,单干涉像对获取的形变场受相位噪声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时间序列Sentinel-1A干涉数据生成多期同震与非同震干涉图,并利用叠加平均法对本次定结地震同震形变场进行重建,提取了定结2016年5月22日多次地震产生的同震累计整体形变场.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和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进行了滑动分布反演,确定其主要贡献的发震断层几何参数及滑动分布:断层走向为188°,倾角为43°,平均滑动角为78°,发震断层的运动性质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分量,滑动主要集中在断层垂直深度0~9km处,最大滑动量约为25cm,位于断层倾向深度3km处,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W5.58.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星载InSAR叠加平均技术可以较好地压制相位噪声,有效提取此类中小型浅源地震同震微弱形变场.最后,我们认为本次定结地震与藏南拆离断层与申扎-定结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