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利用天然磁铁矿辅助合成磁黄铁矿去除水体中的Cr(Ⅵ).实验结果表明,磁铁矿对合成的磁黄铁矿去除水体中Cr(Ⅵ)过程存在协同增强作用.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对反应前后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水体中的Cr(Ⅵ)被有效的还原为Cr(Ⅲ),并以Cr(OH)3及Cr2O3的形式沉淀.设计正交试验探究了磁铁矿粒度、投加量以及废水pH值对除铬过程中2种矿物间协同作用的影响,发现3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pH值>磁铁矿粒度>磁铁矿用量.磁铁矿协同磁黄铁矿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为pH值= 3,磁铁矿粒度75~150 μm,用量占比40%.讨论得出2种矿物间的协同作用应包括1)磁铁矿对磁黄铁矿在水溶液中团聚现象的抑制作用;2)酸性条件下磁铁矿表面Fe(Ⅲ)对溶液中磁黄铁矿释放H2S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洛川黄土-红粘土序列铁氧化物组成及其古气候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中磁性矿物组成、成因和相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磁性矿物以风尘磁铁矿为主,少量的成土赤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古土壤磁性矿物以成土磁赤铁矿为主,成土赤铁矿次之,少量的风尘磁铁矿和赤铁矿;红粘土磁性矿物以成土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次之,少量风尘赤铁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差异,反映了其形成期不同的古气候特性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强度的差异。干冷的冰期,黄土弱成土作用形成了以粗颗粒的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间冰期的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最有利于生物活动,强烈生物活动导致古土壤中大量纳米超细磁赤铁矿/磁铁矿产生,形成以磁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为辅的磁化率载体。红粘土成壤期,强降雨强蒸发的长干短湿的高温炎热的古气候使得红粘土化学风化强烈,生物地球化学活动较弱,形成以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和磁赤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磁性矿物相关系是其形成期独特的古气候指示。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西部庄浪红粘土进行详细岩石磁学分析表明,沉积物磁性由磁铁矿和赤铁矿主导,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磁赤铁矿.中中新世大暖期红粘土中磁铁矿、磁赤铁矿含量显著升高;中中新世大暖期前后红粘土中的磁铁矿含量相对较低,赤铁矿相对含量较高,但并未显示较强的磁赤铁矿信息.磁性矿物的整体粒径表现为以SP,SD和PSD颗粒为主,MD颗粒较少.庄浪红粘土磁化率在16.5 ~ 13.8Ma出现峰值,与当时的夏季风强盛、降水丰富、成壤作用较强造成的亚铁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中中新世大暖期,综合庄浪岩石磁学特征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其他证据可以推测当时东亚冬、夏季风可能同时增强.  相似文献   

4.
红粘土的磁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对陕西宝鸡剖面红粘土上部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了该地区红粘土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相对含量很少,对剩余磁性贡献较小。磁性质不稳定的磁赤铁矿存在于红粘土中,但不影响剩磁稳定性。特征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磁性矿物的粒度是以准单畴为主。红粘土的短时间弛豫粘滞剩磁很强,因此在零磁空间进行退磁和剩磁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前人关于自然燃烧作用生成磁赤铁矿的两阶段模式,模拟自然燃烧作用形成磁赤铁矿的过程和条件。实验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氢气氛围300℃煅烧针铁矿2 h,煅烧产物为纳米磁铁矿;第二阶段70℃空气条件下氧化煅烧成因的纳米磁铁矿70 d。对实验两阶段样品的矿物学和磁学特性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的煅烧条件可获得接近理想成分的多孔纳米磁铁矿,晶粒及聚集体的粒径分别在30 nm和57 nm左右;在70℃空气氛围下磁铁矿快速向磁赤铁矿转化,70 d的实验时间里2价铁/全铁比值(Fe2+/TFe)由初始31.4%降至5.4%;纳米磁铁矿向磁赤铁矿转化伴随着矿物结晶颗粒的减少和样品总体积的增大,磁铁矿结晶学粒径缩小约17%~19%;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随氧化时间逐渐降低,前者主要受制于矿物物相变化,而后者与矿物粒径变化相关。模拟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的关键是具有生成晶粒尺寸为亚微米-纳米量级的磁铁矿煅烧条件,第二阶段的关键为具备一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以能够快速、高效氧化磁铁矿为磁赤铁矿。  相似文献   

6.
利用矿物的磁性分离矿物,是沉积岩研究和重砂矿物分析的重要工序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作者采用了索契涅夫万能磁鉄分选重砂矿物,收到良好的成效。該磁鉄的特点是使用方便,結構簡單,便于携帶,尤其适宜于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使用。兹就其構造和使用方法作一扼要介紹。  相似文献   

7.
用于同位素地质、微量元素研究的磁铁矿单矿物,不仅要求分离纯度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不允许用浮选和化学方法处理.本文介绍的是磁铁矿分离方法的改进试验.1.单体解离度的确定磁选分离磁铁矿,一般是从粗粒级开始,再将含有连生体的磁铁矿粗精矿磨细,使连生体单体解离,选出纯精矿.实践证明,多次反复磁选,会使磁铁矿人为磁化而互相吸引,产生磁团.磁团或磁链常裹带一些杂质,淘洗和磁选不易提纯.当矿石或岩石中磁铁矿粒度不均时,这种由粗而细的分离方法所得到的精矿代表性不强.因此,我们采用了一次破碎至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南江县红山铁矿物质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江县红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但其中常含磁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成分呈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浸状、团块状、条带关、似层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等形式广泛分布于磁铁矿中。据化学分析,富含磁黄铁矿和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石其Cu、Co、S含量通常偏高,且高的矿石Cu、Co、S含量达到综合利用的指标要求。矿石中伴生Cu、Co、S的含量和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用矿物磁测技术和X射线衍射研究氧化土中的磁性矿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升高  吕光烈 《矿物学报》1999,19(3):279-285
应用矿物磁测、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对氧化土的磁性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磁测及磁分离技术与X射线衍射结合是鉴别土壤中磁性矿物的类型及其晶粒特征的有效方法,证明氧化土中的主要氧化铁矿物是赤铁矿和磁赤铁矿,针铁矿次之,磁铁矿偶见,其磁赤铁矿的含量可达1.62% ̄1.92%。土壤中磁性矿物的晶粒特征多以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态存在,认为磁性矿物的成因是通过缓慢的成土化学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脉冲瞬变电磁法除用来寻找导电性的矿体外,还可用来找磁铁矿,但效果不及磁法,因而未能广泛使用.不过这种方法对复杂的磁异常能作出评价,甚至可以粗略估计矿体的磁性矿物含量.本文从实验出发,分析和归纳了磁性对瞬变响应影响的一些规律,并试图用磁张驰效应从理论上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4口探井的2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磁化率-温度曲线、三轴饱和等温剩磁热退磁测试,研究不同含油级别的储集岩的热磁特征与磁性载体,结果表明:孤南洼陷沙河街组储集岩磁性矿物及其组合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磁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岩石的磁性载体及其组合与岩石的颜色、岩性等沉积学特征密切相关,而与含油性关系不明显;在氩气环境中加热,含油标本中的磁铁矿Hopkinson峰低而宽,甚至不明显,居里温度附近曲线多呈锯齿状,冷却过程中,磁铁矿重现作用不明显,烃类有机质对碎屑储集岩中沉积成因磁铁矿的热磁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烃类流体侵位,储集岩中的磁性矿物及其组合未发生明显变化,亦不存在某种演化序列或规律性,烃类流体化学重磁化不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麻粒岩是高温、高压变质相的典型代表岩石之一。对麻粒岩中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分选试验研究,将有助于变质时代,变质相带,原岩恢复,变质作用机理的研究,并对提高前寒武系地质研究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初步总结了麻粒岩中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单矿物分选试验,应用此分选试验的方法和流程,获得了纯度95—98%的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满足了单矿物测试的要求。因设备条件和分选技术水平所限,对方法和流程尚有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一、麻粒岩的矿物组合及分选性质组成麻粒岩的矿物达20余种。其中造岩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角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是一个小型富磁铁矿矿床,经过多年开采其浅表矿体开采殆尽,成为危机矿山,找矿增储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宝山铁矿床开展了超高密度的高精度磁法、重力面积测量,采用重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矿区地下密度体和磁性体的三维分布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分析解释,认为宝山铁矿深部存在隐伏矿体,选择异常套合较好地段进行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的磁铁矿矿体。认为宝山铁矿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同时也证明重磁三维反演在隐伏矿找矿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陈军  闵凡飞  王辉 《矿物学报》2014,(2):181-188
随着矿山开采矿石嵌布粒度的日益变细,微细粒矿物的分选已经成为目前矿物分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选择性疏水聚团能够有效处理微细粒矿物,是目前分选微细粒矿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微细粒矿物的分选特性及疏水聚团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剪切絮凝浮选、载体浮选、油团聚分选、乳化浮选、两液分离等主要疏水聚团分选工艺的研究现状及疏水聚团的主要影响因素。展望了疏水聚团研究在煤泥水微细粒聚团沉降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安徽泥河铁矿是一个典型的玢岩型铁矿,矿体埋深大,在地表产生的重磁异常幅值较小。为评估重磁资料精细处理与三维反演在磁铁矿深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泥河铁矿开展基于已知信息约束的重磁反演试验: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已知信息约束条件下的三维反演效果,然后通过针对性的位场分离方法提取了泥河铁矿的剩余重磁异常,将已知的地表地质信息转化为物性信息,构建了剩余密度和磁化率参考模型,用以约束重磁三维反演。根据反演所得密度体及磁化率体的三维分布模型,结合物性与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泥河铁矿体的三维空间形态,该结果与地质勘探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已知信息约束的重磁三维反演,可以大幅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对于高磁高密度的磁铁矿而言,是寻找和刻画深部磁铁矿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明君 《地质与勘探》2014,50(1):156-161
[摘 要] 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是一个小型富磁铁矿矿床,经过多年开采浅表矿体开采殆尽,成为危机矿山,找矿增储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宝山铁矿床开展了超高密度的高精度磁法、重力面积测量,采用重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矿区地下密度体和磁性体的三维分布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分析解释,认为宝山铁矿深部存在隐伏矿体,选择异常套合较好地段进行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的磁铁矿矿体,缓解了矿山的危机。认为宝山铁矿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同时也证明重磁三维反演在隐伏矿找矿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用来研究古流向造成的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以及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岩石内磁性矿物的定向重结晶、定向排列及韧性变形。本文介绍了AMS的基本原理和参数,并并介绍了前人及作者应用AMS详细分析研究了二个实例:(1)以假多畴(MD)高钛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玄武岩样品的AMS变化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2)以MD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在沉积过程中AMS变化。AMS可以灵敏地检测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因此在在地质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疆磁海铁(钴)矿床磁铁矿成分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玉往  沙建明  程春 《矿床地质》2006,25(Z2):321-324
磁海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其主元素成分中幔源组分Ti、Ni、V含量较高,在磁铁矿TiO2-Al2O3-MgO 成因判别图解中,样品分别落在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趋势区和基性-超基性岩浆磁铁矿趋势区内,FeO和Fe2O3频率分布特征与岩浆型矿床的磁铁矿相似。磁铁矿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其寄主的含矿辉绿岩或矿石全岩成分基本一致,呈相关消长,稀土曲线近乎与其寄主岩石平行,表明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来源于(矿化)辉绿岩。综合分析认为,磁海铁(钴)矿床为一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岩浆分异-矿浆贯入-热液交代型复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工业价值,不仅取决于矿石中Co、Ni的含量,还取决于钴和镍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笔者利用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钻孔样品分析,确定Co和Ni在样品中有2种赋存状态:独立钴、镍矿物和含Co、Ni矿物。对钴、镍金属矿物进行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Co在钴、镍金属矿物中含量由高到低为:辉砷钴矿>砷镍矿、方硫铁镍矿、镍黄铁矿>红砷镍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Ni在钴、镍金属矿物中含量由高到低为:砷镍矿、红砷镍矿>硫铋镍矿、方硫铁镍矿、镍黄铁矿>辉砷钴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选择钻孔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进行原位核–边微量元素及面扫描分析发现,Co、 Ni在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单颗粒尺度上是均一分布的,两种矿物的Co/Ni值变化不大,表明矿物没有受到热液作用影响。然而,Ni在磁黄铁矿中分布不均一,并且矿物的Co/Ni值变化较大,表明磁黄铁矿对热液作用更为敏感。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镍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与镍、钴独立矿物接近,远超岩体中其他含钴、镍金属硫化物。因此,含Ni...  相似文献   

20.
汶川-茂县断裂带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是松潘-甘孜褶皱带与龙门山断裂带之间的边界断层,然而,在2008年MW 7.9级汶川大地震中并没有发生破裂。同时,汶川-茂县断裂带在汶川地震之前是否发生过历史大地震仍缺少确切的证据。这不仅制约着汶川地震发生机制的认识,而且还影响对龙门山形成演化过程的理解。因此,确定汶川-茂县断裂带的断裂作用环境对于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发生机制至关重要。断裂岩的岩石磁学可以有效地揭示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本文以汶川-茂县断裂带北部地表露头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磁学研究,并结合显微结构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汶川-茂县断裂带的断裂作用环境。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最大磁化率值分别约为围岩的30倍和15倍,具有高磁化率值特征。断层泥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针铁矿;断层角砾岩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黄铁矿、针铁矿。断层泥的高磁化率值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围岩中的含铁矿物在地震摩擦热和流体作用下新生成磁铁矿和磁黄铁矿。断层角砾岩的高磁化率值异常是围岩在含有大量硫元素的低温热液流体作用下生成了磁黄铁矿。大量针铁矿指示了震后期还原性的低温热液流体作用。断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