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1980-2018年商洛7县(区)和西安地区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商洛和西安的气温、降水量、日温差、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运用基于黄金分割法构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商洛7县(区)和西安市区进行舒适度等级划分,通过比较西安和商洛各地"舒适(0级)"日数时间分布特征给出商洛开展气候康养旅游的建议。结果表明:商洛市雨热同期,夏季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都较西安高,夏季平均气温为23.34℃,较西安低2~3℃,且商洛适宜的风速能舒缓炎热,气温日较差高利于夜间睡眠,具有优越的气候康养旅游资源;商洛7县(区)年均"舒适"日数均高于西安,可达60 d及以上,其中柞水和镇安县年均"舒适"日数最多,均为69 d,气温最高的7月洛南县的"舒适"日数最多,可达7 d;建议游客春季可前往"舒适"日数最多的镇安县进行康养旅游,夏季可选择"舒适"日数较多的洛南和柞水县,秋季则可选择"舒适"日数最多的丹凤县。  相似文献   

2.
华南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南4个气象站1954—2012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为指标,对广州、南宁、海口、南平4个华南典型城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春秋2季是最适宜旅游的季节,全年旅游舒适日数高达126 d,海南海口适宜旅游的季节达6个月,主要分布在3—5月及10、11月份。冬季也多以冷舒适为主,可以考虑冬季的避寒旅游。华南夏季(7—8月)平均温度在28℃以上,湿度在80%左右,属于高温高湿季节,人体舒适感较差,应该做好避暑工作。  相似文献   

3.
根据巩乃斯、和静站2009—2018年6—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通径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巩乃斯地区夏季避暑旅游气象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巩乃斯夏季气候凉爽、湿度适宜、风速不大,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适合避暑旅行。人体舒适度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且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夏季总体气候舒适度较好,7月舒适指数最高,8月次之,6月最低。对巩乃斯地区避暑旅游气象指数的研究,可为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避暑旅游活动的合理开展以及避暑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1—2020年固原市各地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舒适度评价指标,结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和评价方法,分析固原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固原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以寒冷为主,占全年日数的71.4%;冷和舒适的日数分别占全年日数的15.8%和12.8%;热的日数极少,仅占全年日数的0.02%,无闷热日数。(2)1—4月、9—12月固原市各地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均为寒冷;6—8月,固原市各地气候以冷、舒适为主,7月固原市各地舒适日数为15.7~24.6 d,无闷热感觉,是固原市最舒适的月份。(3)固原市各地人居环境舒适日数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舒适日数达36.2~70.2 d,占夏季日数的38.3%~67.4%,其中原州和西吉夏季舒适日数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原地区6个县区站1986—2017年气温、湿度、云量、风速和降水等常规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和度假气候指数(HCI),对固原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固原地区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至少有5个月,总日数为153d,为2类气候适宜区。其中彭阳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有6个月,总日数为183d,属于1类气候适宜区;西吉、泾源、隆德和原州区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有5个月,总日数为153d,属于2类气候适宜区。从BCMI来看,在5—9月来固原地区旅游度假是最为舒适时期,且6—8月BCMI均在5级以下,说明固原地区盛夏舒适,适宜避暑。从HCI来看,固原地区全年适宜出行旅游,其中4—5月和9—10月属于"适宜"旅游,6—8月属于"很适宜"旅游;就固原地区而言,BCMI相对HCI能更好表征出固原地区的气候舒适度;5—9月是最适宜来固原地区度假旅游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1956—2020年宜君县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等资料,采用温湿指数、寒冷指数和气候度假指数以及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宜君县的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宜君旅游适宜期在3—11月,尤其是5—9月更适宜旅游度假;与省内城市相比,宜君全年舒适及非常舒适的月份有5个月,特别是夏季6月,温湿指数等级为“非常舒适”,夏季月平均舒适日数达304 d,且7—8月月舒适日数均为31 d,多于西安和汉中,优势显著。从旅游气候风险来看,宜君强对流天气、沙尘天气以及霾日数逐年减少,风险低,适宜旅游。  相似文献   

7.
旅游气候舒适度是评价和分析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为了科学合理评价和利用敦煌的旅游气候资源,本研究利用敦煌市1971 - 2013年逐年逐月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着衣指数(ICL)和人体舒适度指数(K)等四种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计算敦煌逐年逐月逐日旅游舒适指数,分析敦煌年内气候舒适期起止时间、期间天数;年际、月均变化特点以及各指数舒适期天数年际间是否存在突变等。通过构建综合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较适宜旅游季节从4月中旬开始,10月上旬结束;5月、9月最适宜旅游,4月至10月较适宜旅游,这一结果反映了敦煌夏季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特点。四种指数模型计算出的指数年际和月均变化趋势不一致,计算出的较舒适期天数在年际间存在突变现象,敦煌旅游舒适日在年际间呈突变增多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敦煌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宁波四明山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和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条件,并以舒适度指标等评估其气候生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四明山区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多,日降水峰值集中在16—18时且未出现明显变化,小风日数增多,气候适宜日数明显增加。气温是影响该区域人体舒适度的主因,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春秋舒适日数多,气候温润,日晴夜雨特征明显;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年舒适时数高山与平原相近,但季节差异明显,夏季高山地区非常舒适,其他三季平原更舒适。区域气候模式结果显示,未来四明山区域气温继续维持升高趋势,降水有所增加,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略增加,夏季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阡30 a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评价其旅游气候资源,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石阡除7月炎热不适宜旅游,1月、2月、12月较冷对旅游有些影响外,其它月份都适宜旅游,其中以4月、5月、10和11月为最适宜旅游期;最适宜旅游月份对应舒适度天数达到30~31 d。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0~2019年若尔盖生态区内及周边共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的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观测资料,以及2018~2019年葵花-8卫星AOD数据、MODIS卫星NDVI数据,对若尔盖生态区旅游气候资源和空气清新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生态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128.2h;气温偏低,年均气温为5.5℃,各站月均气温为?9.3℃~22.6℃;平均年降雨量为685.6mm,干雨季分明,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80%;年均相对湿度为65.7%,年均适宜湿度日数为287d;年均风速为1.9m/s,年均适宜风速日数为358d;若尔盖生态区空气清新指数RSAI全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7月RASI值最高达到24.16,平均空气清新度全年皆在“较清新”及以上级别。该地区4~10月旅游气候资源相对最优,空气清新度达“非常清新”级,温度、湿度、风速适宜且日照充沛。夏季体感凉爽舒适、空气清新度高、最适宜开展避暑旅游活动。春秋偏凉,但大部分人仍可进行户外旅行,适逢开花季和红叶季前后,有利于挖掘物候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贵阳市8区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87—2016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阳地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并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的气温分布存在南北差异,南部最高,中部次之,北部最低;贵阳各地每月的平均相对湿度都比较大,均在75%以上;月平均风速在1. 5~2. 5 m/s之间,空间分布差异不大。(2)4—10月,到贵阳各地旅游都较为舒适,尤其是在夏季(6—9月),最为舒适。从空间分布来看,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布为南部中部北部。(3)人体舒适度指数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风速为负相关关系。其中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云南1961—2015年观测气象资料和RegCM4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RCP4.5和RCP8.5情景下2016—2099年气候变化预估资料,计算了云南逐日气候舒适度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云南近55年气候舒适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变化成因,最后对未来变化趋势作了预估。结果显示:(1)云南观测资料多年平均值舒适日数最多,占全年的55%,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寒冷日数次多,占全年的23%,北多南少,冬季最多;冷日数比寒冷日数稍少,占全年的20%;热日数仅占全年的1%,闷热日数多年平均值为零。(2) 1961—2015年寒冷(舒适)日数年际和空间变化都呈明显的减少(增加)趋势,冷和热日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闷热日数没有变化。(3)气温是云南气候舒适度各等级日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风速,相对湿度只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影响明显。(4) 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16—2099年云南寒冷(舒适)日数年际和空间变化都是减少(增加)的趋势;冷日数年变化是减少的趋势,空间变化为西北部增加;热日数只在RCP8.5情景下增加明显,主要是南部地区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门市1971—2014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4种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计算玉门市旅游舒适度指数,确定了玉门市旅游气候舒适期及天数;构建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并对各指数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玉门市较舒适期为4月下旬中期至9月下旬末,约160 d;舒适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中旬,约124 d。其中,5、6、8月最适宜旅游,7、9月为适宜旅游,11月—次年的3月,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宜旅游。玉门市的温湿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83年开始明显增多;风寒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90年开始明显增多;着衣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91年开始明显增多;人体舒适度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86年开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气候因子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应用气候经验公式 ,分别计算内蒙古地区各代表站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风寒指数、温湿指数和避暑旅游气候指数 ,分析主要气候因子气温、相对湿度、日照与客流量的关系 ,找出各地适宜旅游季节 ,计算结果表明自治区适宜旅游季节在夏季 ,是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地区  相似文献   

15.
商城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北坡,旅游资源丰富。为使商城县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根据商城县1958-2017年60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对旅游气候舒适度有较大影响的气候因子,计算表征商城县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等级,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计算出的各指数进行分析,为商城县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商城县一年中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呈"W"型变化,舒适期长,不舒适期短。舒适期集中在春、秋季的4月上旬-5月中旬和9月下旬-11月上旬,不舒适期出现在冬、夏季的1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2)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舒适等级日数,开始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从2016年、1993年、1999年;3)影响商城县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气候因子首推温度,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日照,而风速对商城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从人体舒适度看内蒙古地区夏季高温天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地处中高纬度 ,平均海拔高度10 0 0 m左右 ,夏季较凉爽 ,高温炎热天气少 ,是人们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处。近年来 ,各地高温天气增多 ,对人们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以高温天气较多的 1991、1997年夏季为例 ,利用人体舒适指标 ,计算各地人体舒适指数 ,分析本地区高温天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1 生物气温指标——人体舒适度考虑人体舒适度时与气温有关的湿度、风速等作用的综合指标称作生物气温指标。人对温度高低的感觉称为体感温度(或体感气候 ) ,它表示人们对气温 t和相对湿度 r的综合感觉。实感温度是体感温度常用的表现法 ,它以 r=10 0…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贵州省旅游气象舒适度指标(DB52/T556—2009),应用逐步回归和插值方法,对遵义旅游气候资源和最佳旅游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市5—6月、9月旅游舒适度均处于舒适状态。习水、桐梓、仁怀和播州西北部等海拔在1 100 m以上的区域,夏季气候舒适度比较理想,可发展乡村避暑旅游,海拔越高越适宜夏季避暑。习水、桐梓夏季(6—8月)气候旅游处于舒适状态,优于重庆。  相似文献   

18.
利用44个自动站的小时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北京地区近15年来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有效温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年平均气温、风速和有效温度都显著地受到了地形分布的影响,相对湿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差异。研究时段内,北京整体呈变干变暖。区域上,气温与有效温度增幅最大的区域集中在平原中心城区,西北和东北部的远郊山区增幅最小,相对湿度降低的程度在区域上较为平均;2)按有效温度的热感受等级划分,北京地区冬季平均热感受属于“寒冷”,年、春季和秋季平均热感受属于“冷”,夏季平均热感受属于“温暖”。春季、夏季和冬季变干变暖明显,秋季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3)北京地区年平均气候适宜日数在全年中占比41.3%。气候适宜日数变化在区域间差异较大,超过半数站点表现出“气候适宜日数”的减少。由于整体上的变干变暖趋势,导致春季“气候适宜日数”整体在增加,夏季“气候适宜日数”整体在减少。秋季的“气候适宜日数”没有表现出统一的趋势。冬季的热感受主要集中于寒冷日和冷日,“气候适宜日数”很少。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6-2015年柳州市区和五县一区观测站资料,采用考虑了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计算了柳州市境内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统计不同舒适等级天数,并分季节分别对市区和县(区)的舒适度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柳州的年舒适日数较多,全境都达到229d以上,占全年的约2/3的时间,各县区的年平均舒适度指数都有逐年增高趋势,趋近人体感觉很好。(2)年舒适日数最多的区域在柳州市区和三江、融水、柳城、柳江的西侧。(3)柳州市人体舒适度在春季、秋季最舒适,夏季在融水、三江海拔较高的山区人体舒适度较高,冬季柳州市区和柳江大部地区较为舒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吉林省1961—2020年冬季逐日降水、风速和最高气温观测资料, 对影响吉林省冬季旅游出行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季旅游出行气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吉林省冬季平均无降雪时间长, 2级以下风力的日数较多, 日最高气温在-12 ℃以上的日数占冬季总日数的近9成。吉林省冬季非常适宜和适宜旅游的平均日数为128.6 d, 占冬季总日数的85.2%, 增多趋势为4.1 d/10 a。在气候变暖背景下, 气象要素突变后的1991—2020年非常适宜和适宜旅游的日数明显增多, 平均可达135.1 d, 占冬季总日数近九成, 但此间气象要素滑动均方差增大也导致两者的不稳定性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