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多个单元天线组成的GNSS调零天线阵通常用于在大功率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形成天线波束方向图零点,以此来抗压制性干扰。采用此调零天线阵所自然形成的二维短基线,按照电子侦察中多基线干涉仪测向原理,通过短基线的相位差测量值来解GNSS姿态仪长基线的相位差模糊,从而实现了GNSS姿态仪的整周模糊度的实时解算。该方法通过GNSS姿态仪与调零天线阵的组合应用,不仅提高了解模糊的性能,而且增强了整个系统抗干扰反欺骗的能力,从而为GNSS姿态仪和调零天线的拓展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军用GPS系统必须能在敌方干扰时工作。由于附近干扰机和远距离卫星源之间存在巨大的功率差,所以GPS信号的扩频增益对实现抗干扰(A/J)保护能力是不够的。本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系统来实现附加的抗干扰(A/J)保护能力,但是目前的系统,如AB-1就不能抑制与安装在飞机上阵列相关的近场多径干扰。本分析了GPS调零时空自适应(STAP)波束形成器的设计,包括STAP处理器对GPS位置计算的影响,该位置通过测量不同卫星信号的到达时差(TDOA)来计算。本提出了两种新疑结构,其性能通过在1:4比例大小的F-16飞机上进行的多次测量来模拟确定。  相似文献   

3.
本介绍了有关GPS自适应调零天线的各种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是1997年根据MITRE公司倡导的研究计划开展的。根据该计划,MITRE公司已经证明了采用微带片辐射体实现基模和高次模已切实可行,从而能在地平线附近形成一个零点的简单而廉价的自适应天线就应运而生。我们知道,由于在地平线附近的干扰威胁最大,所以对这种天线的研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为了减小GPS微带天线大的后瓣,构建了电阻渐变的若干个接地板,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天线就安装在接地板上,而接地板外缘的散射恰恰是使微带天线后瓣变大的原因。采用电阻渐变的接地板的自适应天线后,后瓣可降低10-20dB,因此,这类天线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按比例缩小模型进行测量和分析所作的种种研究,确定了机载平台对GPS自适应天线抑制干扰性能的限制。我们以典型的1:8比例模型对右旋圆极化GPS天线的方向图进行了测量。为了研究装在巡航导弹上的GPS微带天线对平台的影响,我们也作了大量的电磁分析。通过与测量值的比较,仿真的精度得到了验证。这些研究有助于通过电磁效应定量分析对机载天线阵调零性能的影响。所述的电磁效应涉及平台的有限尺寸及曲率、高路径、蠕缓波以及自适应阵中主阵元与辅助阵元之间的互耦。  相似文献   

4.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投资开发使用高温超导(HTS)技术的GPS自适应天线阵。该自适应天线阵应能使多部GPS干扰机置零位,同时其尺寸应远远小于常规自适应阵列。只有利用薄膜高温超导天线阵元和电路的独特特性才能满足这两种综合的指标要求。一种封装坚固、基于多元高温超导技术的GPS天线预定在2000年3月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5.
NAVSYS公司已开发了一种小型GPS天线阵技术,用以减小天线单元和阵列尺寸。采用该技术可以使具有抗干扰能力的GPS控制的接收方向图天线阵(CRPA)安装在车辆上使用。以前因该阵列尺寸大而被禁止在车辆上使用。同样,因为尺寸和重量的限制,飞机只能使用固定接收方向图的天线(FRPA),而不能使用GPS控制的接收方向图天线阵(CRPA),还有弹头,其空间和面积更是小得可怜。波音公司已开发了另一种GPS抗干扰能力强的模拟工具AGHAST^TM,从而可以预测受控GPS接收方向图天线阵及其校零位电路的抗干扰性能。使用详细的天线方向图和在波音公司暗室中采集的耦合数据,该模拟工具AGHAST^TM可以精确对预测抗干扰硬件在干扰环境下的预期安装性能。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化天线阵技术及其测试结果,并使用AGHAST^TM工具对其抗干扰性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在机载GPS应用中,机载天线的厘米级相位误差可能会影响结果,而且飞机结构本身甚至会产生更大的多径误差。本介绍了用以表征机械天线误差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对短基线进行几天的测量,从而制作一张误差图,它是卫星相对于飞机机身方向的一个函数。校正模型是根据一组载波相位余数来开发的。该模型的效能使用独立的一组测试数据来验证。这种天线的校正应当会改善飞机垂直加速度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了一种新的双波段圆极化(CP)GPS天线的新颖设计方法。该设计在较低频率,即1.227GHz上采用了一个开口矩形腔式结构,而在较高频率,即1.575GHz上采用了一个贴片谐振器。腔式谐振器采用同轴线来馈电,而贴片谐振器则采用同轴线与半环、微带或后接有探针的共面线的组合方式来馈电。目前已制作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天线,并对它们进行了试验性测试,结果已证明这些天线具有非常好的圆极化方向图、阻抗和带宽特性。  相似文献   

8.
人们特别感兴趣使用GPS和GLONASS一体化系统来改善卫星定位数据的可用性、精度和可靠性,尤其在需要高精谎和高度一体化的某些民用领域。另一方面,一些高精度应用,如一体化检测系统或差分基准系统,它们需要采用具有多径抑制能力强,相位一致性高,同时又能实现半球覆盖,而且增益方向图平滑,轴比最小等特性的天线。本将介绍一种最近开发成功的天线系统,该系统可以满足GPS L1/L2和GLONASS L1/L2系统频段内的性能要求。天线单元制作在介质层加载的叠层微带结构上,该微带结构平镶在波纹状接地平面上。重点强调的最佳多径抑制性能已经被实现,而且在这里详加介绍。本也已包括并介绍一些特殊的技术,用以改善辐射方向图和AR电平。本还讨论了有关宽带AR、输入反射系数和天线增益特性的一些设计条件。  相似文献   

9.
厘米级GPS动态定位的实现,加速了机载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测量领域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首先评述了实现厘米级GPS机载测量的关键-运动中载波相位模糊度解(简称AROF动态技术)的最新进展,综合介绍了GPS在航空摄影测量,航空重力测量,机载激光地形断面测量,机械激光大地水准测量,机载激光水深测量,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方面应用的实验与结果,评述了多传感器组合配置的机载平台与综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导航接收机最小方差抗多径方法,针对均匀线阵空时二维滤波器结构,推导出权值求解公式,能使天线接收方向图在干扰信号的到达方向上形成窄的零陷,同时对地面反射的有用信号多径方向自适应地形成零陷。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空时滤波结构抑制多径信号的有效性。算法可以应用在车载、机载、弹载抗干扰导航接收机设备,适应实际环境中存在复杂干扰以及多径信号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美国陆军CECOM正在开发一种低成本GPS抗干扰天线,这种天线也称为小型化低成本抗干扰GPS天线(SAAGA),用于地面车辆和直升机等平台。SAAGA产品将在有大量宽带和窄带干扰信号的条件下提供30dB的附加抗干扰保护能力。SAAGA的计划目标就是抑制多达10个干扰信号(其中宽带3个,窄带7个),而且可以批量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只有4000美元。SAAGA的性能价格比目标可以通过采用一种新的全数字天线时空处理技术和一种可行的低成本天线生产技术来实现。结果较简单的低成本SAAGA可以减轻窄带干扰的威胁,它将使用常规固定辐射方向图天线(FRPA),而且可以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为1000美元。两种SAAGA产品将进行野外测试,而且将由陆军对安装在UH-60A直升机平台上的情况进行评估。本介绍了SAAGA天线阵设计和抗干扰处理技术的一些新特点,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和模拟性能数据,进而提出了陆军野外测试和评估计划。SAAGA研究和开发计划的重要性在于它克服了用于减轻干扰的自适应天线成本高的特点,从而使得GPS抗干扰技术无论对军用GPS用户还是对民用GPS用户都能买得起。  相似文献   

12.
在卫星导航自适应调零天线研究领域,分为超高自由度算法方向与稳健自适应计算方向。超高自由度算法的代表是空频自适应处理(SFAP),SFAP极大的增加了自适应计算的自由度,可以提高通道失配时系统的干扰抑制度。稳健自适应计算的代表是QR-RLS算法,因为QR-RLS算法属于数据域算法,因此它对自相关矩阵条件数恶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结合两种算法的优点,给出一种SYSTOLIC-SFAP算法。该算法在SFAP框架下,采用SYSTOLIC阵列完成QR-RLS自适应计算,具有对通道失配不敏感且收敛性能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GPS双频天线     
加拿大NovAtel公司新近推出一种GPS70 0型天线。这是一种以孔径耦合缝隙天线阵技术为特征的自主式GPS天线。它工作在L1和L2频率上、天线接收单元被耦合到具有2 7dB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中,从瞄准线至天线水平线滚降的辐射方向图为1 1 - 1 3dB。此天线可用于精确定位,X与Y轴的相位中心固定在两通道天线的中央,以便使其适合长基线测量。基尺寸为1 70mm(直径) ,重量为480g。GPS双频天线  相似文献   

14.
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是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介绍了小波零树编码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小波零树的编码方案;首先对图像进行四级小波变换,然后对第四级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进行无损压缩,舍去第一级小波分解的对角线方向高频分量,对其余子图先采用零树量化编码,再游程编码。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下地形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陆地一样,海洋与江河湖泊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也是测图。不同的是,在水域是测量水下地形图或水深图。兴建港口;水上运输;海上采油;海底探矿;海洋捕捞,发展水产;海域划界,海战保障;监测海底运动,研究地球动力等任务都需要各种内容的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主要包括定位和测深两大部分。定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的水上定位手段有光学仪器定位、无线电定位、水声定位、卫星定位和组合定位。平面位置的控制基础主要是陆上已有的国家等级控制点,卫星定位如采用差分方式,其岸台亦多采用已知控制点,以求坐标系统的统一。如果大洋测量采用卫星单点定位方式,则应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坐标换算。水声定位网通常在特殊的、较小的范围内使用,因为目前水声传播的距离,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足以满足人们要求的。 水上定位同时,测量水的深度是确定水下地形的重要内容。测深主要靠回声测深仪进行。利用水声换能器垂直向下发射声波并接收水底回波,根据回波时间和声速来确定被测点的水深,通过水深的变化就可以了解水下地形的情况。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侧扫声纳,可探测船一侧(或两侧)一定面积海域内的水下障碍物和水底地貌,可以取得类似于航摄效果的水底表面声学图像。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它能一次给出与航线垂直的平面内几十个甚至百余个海底被测点的水深值,形成一定宽度的全覆盖的水深条带,可以比较可靠地反映出水下地形的细微起伏,比单一测线的水深测量确定水下地形更真实。目前,多波速测深系统正向小型化发展,适用浅水海域和简易船只的新产品已经有售。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推出了高效率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激光光束的高分辨率能获得海底传真图像,从而可以详细调查海底地貌和底质。美国国防制图局于1990年研制的ABS机载水深测量系统,除包括一台激光测深仪外,还有一台多光谱扫描仪和一台电磁剖面仪,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在飞机上利用激光、光谱和电磁测量几种方法互补快速测制沿海的水下地形图。这些手段一般可测深30~50 m,精度在±0.3 m左右。目前,还可以利用卫星上安装合成孔径雷达(SAR)等设备对海面遥感摄影,通过对照片处理确定水深。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水深测量得到的瞬时值存在着仪器、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在数据后处理中加入相关改正,并归算至统一的高程基准面。为了与陆上地形图实现拼接,水下地形图宜采用与陆地统一的高程基准。而为航海服务的海图通常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它和平均海面相差一个常数。国外少数国家,在水下工程施工前,还利用潜水器携带水下立体摄影机获取水下地形的立体相片,或者利用高分辨率声学系统采取全息摄影技术测量水下地形。在特殊地区还可利用水下经纬仪、水下激光测距仪、水下气压水准仪和水下液体比重水准仪、水下电视摄影系统测量水下地形。 目前,水下地形测量过程已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产品已多见。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闻     
武汉大学攻克海洋环境超视距监测关键技术难题 日前,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主持的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在东海舟山群岛海域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成果在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提供了关键设备。 可移式岸基中程高频地波雷达样机采用最新的专用集成电路的高速DAC产生线性调频中断连续波,在国际上独创出一发多收、收发共用的小型相控阵天线和高频宽带收发开关,独立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套高频地波雷达硬件及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龚健雅教授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工作组组长 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19届大会上,武汉大学龚健雅教授被选为该学会第四委员会(空间数据库与数字制图委员会)第二工作组(邦联数据库与互操作工作组)组长。 龚健雅教授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他研究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为我国空间数据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研制的面向对象智能化中(英)文GIS基础软件系统“吉奥之星”,已成为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名牌产品。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共有7 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在各个专门的研究方向上设工作组,在国际间协同合作研究,协调技术方面的发展。 国家测绘局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完成的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方案、施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主要完成人有陈俊勇、刘经南、张燕平、李毓麟、施闯、张骥、施品浩、葛茂荣、肖耀寰、王权。此项研究是国家测绘局“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它建立了我国新一代空间定位技术体系中的高精度GPS A、B级网,整体提高了我国测绘行业和其他行业GPS大地测量技术、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的GPS大地测量技术和应用水平相接近。这一成果提供的高精度0.2m地心坐标框架和新一代1m级地心坐标转换参数大大提高了GPS的定位精度,并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地震监测、防灾减灾、陆地海洋资源勘探、卫星发射与测控、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该项目的完成为测绘行业GPS定位技术标准的形成和改进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作业方法、数据处理软件、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和完善了我国GPS技术应用体系。 我国地震观测进入“数字时代” 我国大陆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中国建成了由数百个有人值守地震台组成的模拟地震观测网以及20多个区域遥测地震台网。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个地方发生地震,需很长时间才能把数据用纸冲印出来。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的超宽频带地震仪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九五”期间陆续投入运行,使我国地震观测基本台网陆续从模拟记录时代进入数字时代。 据介绍,这些仪器目前分布在全国36个地方。北至黑河,南到西沙,东有温州、福州,西有喀什、乌什等地,几乎每300km就有一个数字地震台。这些地震台能不失真地记录地面运动,能准确地进行大震收报、核爆监测和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监测。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以地震预报为主,兼顾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同时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于2000年12月25日提前一年通过国家验收。这是第一个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行的“九五”国家重大科学项目,标志着我国在世界高精度、高分辨率、连续动态监测地壳运动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使我国自东汉科学家张衡开始的对地震自然现象的定性描述,发展到现代的数字化定量分析。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主要包括基准网、基本网、区域网、数据传输与处理分析系统四大部分,分别由均匀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25个GPS连续观测基准站、56个定期复测的GPS基本站、1 000个不定期复测的GPS观测站、数据中心及3个共享子系统组成。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成和通过验收,大大提高了我国地震科学研究和预报水平,对确保我国在大陆地震研究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工程监测所获得的时空密集的地壳运动数据,已在国家年度地震会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预测21世纪初我国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等业务中得到应用,并将为我国地球科学定量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带动我国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高空物理学、天文学、海洋学、环境科学和灾害预测等多学科的发展。这些数据还将成为地球动力学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在为基础科学研究服务的同时,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还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促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加速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产业化。 西部大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进入中南海 西部大开发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在“9202工程”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它包括西部基础地理信息库和西部可持续发展数据库、西部资源数据库、西部生态环境数据库、西部基础设施数据库、西部科技人才数据库、西部地形景现数据库。西部基础地理信息库包括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地形、地势、水系、交通等区域背景数据,主要根据1:100万和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加工而成。西部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包括生存支持系统指标、发展支持系统指标、环境支持系统指标、经济社会支持系统指标、智力支持系统指标。西部资源数据库包括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信息。西部生态环境数据库包括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荒漠化及整治、退耕还林工程等信息。西部基础设施数据库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电网及发电厂、油气田及输油气管线、西部重点建设工程等信息。西部科技与人才数据库包括科技园区分布、人才结构、西部大开发科技政策等信息。西部地形景观数据库包括西部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及西部地理因子等信息。 西部大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在西部大开发规划与决策中应用范围很广。运用该系统的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可规划、设计、管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施工,直观地展示其空间分布;通过数字高程模型与土地覆盖数据的叠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坡度带土地资源的分布,从而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依据;通过对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与生态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辅助西部生态环境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通过对西部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多元分析,可以获得制定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西部各省区文化教育综合发展情况的空间地域分析,可以为各省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湖北省基础测绘取得可喜成绩 近几年,湖北省各地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武汉市已初步建立起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了城区709km21:2 000基本地形图数据库。黄石市完成了340km2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鄂州市完成了城市基本控制网布设、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心城区80km21:5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120km21:5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和数字栅格地图制作、165km21:1000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工作,研制成功了城市防涝减灾决策系统。荆门、成宁、洪湖、阳新等地也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基础测绘。 随着基础测绘工作的加强,基础测绘为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能力明显增强。1998年至1999年,测绘部门为交通、电力、城建、水利、铁路、地矿、林业、石油、民政等部门提供了1:1万比例尺地形图2.3 万余幅,为防汛指挥部和武警部队提供了各类防汛用图4 500幅,为公安、城市规划、石油勘探等部门提供了各种数字地形图2000多幅,研制了湖北省防汛信息服务系统,为省政府决策提供了优质服务,还为川气入鄂、川鄂光缆通信、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输电线路、农村电网改造和村村通广播电视、三峡工程移民建镇、灾后重建以及武汉一十堰、襄樊一荆州、应城长江埠一荆州及湖北枝城一四川万县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等40多个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及时、适用、可靠的基础测绘保障,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天津市区1:500地形图新一轮修测完成 日前,天津市区334km21:500比例尺地形图新一轮修测顺利完成,共修测地形图6 914幅。 此次修测从2000年1月1日开始,主要是对1997年至1998年已修测过的天津市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再次进行修测。本着科学管理、精心测绘、技术创新、满意服务的质量方针,各施测单位严把质量关,对修测成果进行100%检验,再由天津市测绘院总工程师办公室抽取50%样本进行详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时更正,确保了合格品率达100%。 杭州市勘测院为杭州新世纪发展出谋划策 日前,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我为杭州城市建设和管理献一计”活动中选送的有关测绘工作的3个金点子全部获奖,其中两个获三等奖,一个获优秀奖。 这3个测绘金点子分别是:《尽快建立杭州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建立杭州市周边地区统一平面控制网、统一坐标系的建议》、《建议建立杭州市区与萧山、余杭、富阳三市统一高程控制网》。第一个金点子是针对杭州市各种大型建筑物日益增多及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杭州市近10年地面下沉200mm,一些建筑物开裂倒塌的现状提出的;后两个金点子是针对杭州将建立包括周边的萧山、余杭、富阳三市在内的新都市圈,而新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非常薄弱,且坐标、高程系统不统一的状况提出的。 广州房地产绘图系统投入使用 由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主持开发的广州市房地产绘图系统近日投入使用。该系统具有房地产分层分户图绘制、面积计算、成果输出等功能,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的面积测算、公用设施面积分摊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系统是按照新颁布的《房产测量规范》,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研制的。它采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组建了100M的局域网,并选用目前最流行、最先进的Oracle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数据,使系统在整体性能、速度及安全等方面起点较高。 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编辑绘图功能和灵活简便的面积计算功能,并可输出标准的分层分户图,用于产权登记证配图,也可采用测绘成果报告书、商品房预售面积计算分析报告书的形式提供给开发商。报告书中包含楼宇的相关产权信息、标准房产图、房屋面积、公用面积分摊说明、查丈意见、审查意见等。该系统还具有房地产测绘部门的办事流程管理功能,可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科学化管理。它与广州市地籍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可实时更新基础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提高广州市国土房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浙江省测绘局两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 日前,浙江省测绘局的杭州市管道煤气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地图制图制印一体化生产系统的研究两个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杭州市管道煤气信息系统包括工程管理、营运抢修和综合查询3个子系统和图幅管理、系统维护、管网数字化、数据编辑等12个主要模块。系统利用GIS技术实现了杭州市范围内煤气管网的采集、存储和管理的计算机化,提高了管网信息查询、检索、统计和分析的准确性、及时性,可为杭州市煤气管网的建设、紧急事故抢修等提供服务。 计算机地图制图制印一体化生产系统由图形、图像输入子系统、图形编辑处理和图像创艺子系统及综合输出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地图生产总体设计、编辑创意、编绘、清绘、植字、晒蓝、制作分色样图、桂网分色、修版等全过程的计算机制图一体化。 上海市建成地名地理信息系统 上海市地名地理信息系统是为上海市及各区、县地名办公室进行地名管理而建立的。它具有地名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图上进行地名注记只需几秒钟,用鼠标点一下地名,它的汉语拼音便显示出来。系统的查询功能很强,只要向电脑输入指令,用户所要查询的道路、大楼及楼的高度、单位名称、居民新村、街道、建筑物面积等信息顷刻间尽显眼前。地名分析和地名统计的有关数据也可数秒内显现出来。该系统在城乡规划、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土地开发与管理、资源普查、邮电通讯、观光旅游等领域应用广泛,它将成为“数字上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至2001年度香港测量师学会理事会名单 执行理事:廖凌康陈克陈佐坚苏振显张达棠 理事:张国豪陈文伟邓海坤谢伟铨吴月龄(女) 潘永祥黄仲衡林利华 张伟文郑伟雄梁立基郭靖华尹志伟李海达钟鸿钧赵锦权吴恒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