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煤田地质勘探实践中,以电子表格方式统计、计算探井地质数据,较过去常规的计算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煤田勘探探井数量的迅速增加,地质数据呈海量积累,利用电子表格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煤田高速勘探中的数据整理需求。按照数据库模式管理煤田地质数据,举例分析了数据库查询、分析、统计、计算等功能,迅速填写了煤层赋存特征表,并提出了煤田勘探数据区域地质空间对比的新方法。该数据处理方式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使用,缩短了数据处理的工作周期,节约了工作成本,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快速绘制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借助XML技术,建立了地质柱状图制图模板,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基于GIS二次开发平台ArcGIS Engine,实现了地质柱状图快速制图。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钻孔柱状图的生成方法与思想。从建立钻孔数据库入手,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对钻孔柱状图的设计、柱状图表格线的绘制、岩性柱的绘制及其岩性花纹的填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在.NET开发平台上,利用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以某矿区钻孔数据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正确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统计遥感业务是国家统计局基于统计业务对空间信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将GIS、Rs和GPS空间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统计数据的获取、管理与分析中,从而提高统计效率和统计科技含量,构建新型国家统计业务体系。统计遥感业务数据具有多源、海量的特点,实现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是新型统计遥感业务成功运转的基础。针对统计遥感业务及数据应用需求,通过对各类空间数据集成与管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建立统计遥感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将影像以县级为单位进行拼接、然后压缩存储到统计遥感空间数据库,同时结合影像编目技术实现海量遥感影像的管理;提出将元数据管理和数据转换、数据直接访问以及数据互操作方式,实现多源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从应用层面较好地解决了海量、多源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提升了统计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李斌  朱筱敏  孟昊  阮壮 《地理空间信息》2012,(1):29-32,36,1,2
使用ArcGIS及Access软件设计了开放性地质空间数据库,高效地管理沉积盆地中的海量地质数据,将地质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地质图件等在空间位置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放性空间数据库可以有效地管理、交流、分析、提取、更新地质信息,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地质数据的逐渐增加,其适用性、效率性、直观性愈加显著,古地理研究成果逐步接近准确。  相似文献   

6.
省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是对全省各区县农村调查数据的集中管理,数据量大、更新频繁,包含矢量、影像和统计等数据。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海量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快速更新、方便共享和广泛应用,是进行省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建库管理至关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某省省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工作,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更新维护和应用机制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实践基础上,重点对数据的"管"和"用"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吴浩  袁峰  鲍建宽 《测绘工程》2013,(2):57-60,96
针对生产中钻孔数据和煤质数据分属不同应用系统的特点,提出将钻孔、煤质数据统一建设的构想,并基于ArcGIS阐述钻孔煤质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实现符号库建设、钻孔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地质钻孔信息与煤质信息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最后展望该数据库在煤矿行业的其它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MapInfo的钻孔柱状图的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星  刘玉芳 《测绘科学》2011,36(1):195-197
本文介绍了基于MapInfo的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技术,阐述了钻孔数据库和岩性样式库的设计过程以及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系统的实现流程、关键技术.并运用OLE技术,以VB 6.0,MapInfo 7.0和SQL Server 2000为开发环境,以实测钻孔数据资料为基础,实现了钻孔数据的管理和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9.
方驰宇  李成名  林宗坚  李翔 《测绘科学》2006,31(1):117-118,114
无缝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一直是GIS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本文在分析现有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虚拟图幅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基于此对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希望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来实现海量数据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根据海量地形数据的特点和渲染需要,提出了海量地形数据组织管理的五个影响因素,并对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讨论,还通过实验验证了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最后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海量数据组织管理的五个因素为基础,利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全球多分辨率地形仿真原型系统,基于五个因素实现的绘制算法大幅度提高了海量地形数据实时绘制的速度和效率,实现了全球范围多尺度的实时三维地形绘制,在数字地球、3D GIS、战场环境仿真等领域得到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RS与GIS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韬  何政伟  黄民奇  许辉熙  汪宙峰 《测绘科学》2007,32(1):130-131,134
本文以黄河班多一级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分析。在对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GIS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构建研究区三维场景,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地质灾害信息。结果表明:采用RS与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地质灾害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表信息,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face g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halleng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ata intensity, computing intensity, concurrent access intensity and spatiotemporal intensity. These challenges require the readiness of a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hat can: (1) better support discovery, access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and data processing so as to reliev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of IT tasks and focus on scientific discoveries; (2) provide real-time IT resources to enable real-time applications, such as emergency response; (3) deal with access spikes; and (4) provide more reliable and scalable service for massive numbers of concurrent users to advance public knowledge. The emergence of cloud computing provides a potential solution with an elastic, on-demand computing platform to integrate – observation systems, parameter extracting algorithms, phenomena simulations, analytical visualiz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and to provide social impact and user feedback –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We discuss the utiliz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o support the intensities of geospatial sciences by reporting from our investigations on how cloud computing could enable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and how spatiotemporal principles, the kernel of the geospatial sciences, could be utilized to ensure the benefits of cloud computing. Four research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analyze how to: (1) search, access and utilize geospatial data; (2) configur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o enable the computability of intensive simulation models; (3) disseminate and utilize research results for massive numbers of concurrent users; and (4) adopt spatiotemporal principles to support spatiotemporal intensive applica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spatial cloud computing (SCC).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与信息化时代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应用越来越广泛。时空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海量数据的管理成为时空信息平台设计的关键。以智慧唐山建设为例,结合云计算技术,探讨时空信息平台数据库的构建,针对云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云平台数据库体系架构以及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明确基于云计算时空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内容,探讨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时空信息云平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日益丰富的观测数据以及数据再处理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开发了基于OpenMP以及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并行计算的全球电离层快速建模算法。采用武汉大学超级计算机对全球电离层建模效率进行了不同并行计算方案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节点MPI并行计算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相比传统单节点串行计算提高了近30倍,相比单节点OpenMP并行计算提高了近3~4倍。MPI并行计算方案充分利用了丰富的计算机资源来提高全球电离层建模效率,对电离层建模算法的快速测试、产品的重新再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对多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快速精密定轨、大规模GNSS网解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表沉降是全球性的地质灾害之一,地表的迅速沉降会导致地表塌陷,从而破坏地下管道及地表建筑,最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我国地下工程及地表建筑扩建规模较大,这种地质灾害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监测地表形变的方法有很多,如水准测量、GPS、InSAR技术等。但通常情况下这些技术只能对地表的高程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而无法寻找灾害发生的诱因,缺少对地表沉降时空特征的定性分析。本文以广东普宁地区为例,将InSAR技术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地表沉降监测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成因分析的整个流程的把控。InSAR技术可以验证地质特征的合理性,而地质特征又可以对监测范围及监测周期进行更科学的指导。本文通过这种分析方法,既调查出普宁城区的沉降区域,又对其背后成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为后续的防治措施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遥感技术,以最新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充分收集近年来新取得的地质资料和矿产信息,以多宝山地区为例,在森林沼泽景观区进行遥感蚀变异常提取研究。在遥感彩色合成影像上做掩模之后分别进行蚀变异常分级方法和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并参考地质图,依据不同区域影像中的色彩差异进行小区划分,再对各小区分别进行异常信息提取。这样不但减少了去除伪异常信息的工作量,而且使不同分级标准区分同一地区不同地物中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异常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含油气盆地地质调查勘探成果数据具有空间分布和多源异构的特点,为了提供管理、查询、分析的一体化平台,结合地质研究的数据类型特点,设计了基于三维可视化基础平台开发的含油气盆地地质信息系统。系统采用Oracle做为后台数据库,以C/S结构,运用.NET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全方位管理,实现了全空间三维综合展示,并提供信息获取和分析应用功能。该系统可以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直观、便捷的信息平台和分析操作环境,也可以帮助不同业务部门协同作业,为合理部署和科学预测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观测平台的迅速发展,点云大数据作为新型遥感的主要数据形式,已经逐渐成为场景感知的重要信息载体,并在地质灾害态势感知、自然资源定量调查和道路交通安全服务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点云观测装备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双重驱动促使空间场景从感知迈向了认知,也对认知处理的算法和算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以点云场景认知的基本框架为线索,分析了多源点云耦合观测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点云场景认知处理的关键进展及其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典型应用,并凝练了点云场景认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点云场景认知的前沿挑战,避开传统欧氏空间而转到高维张量流形空间进行点云数据处理,提出了“泛化点云”的科学概念和技术框架,为突破点云场景认知处理的算法和算力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规模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实时应用中的高效调度难题,采用空间聚类和空间插值理论,将缓存中的空间对象视为样品数据,将这些对象的命中率作为估值权值,将空间索引中的空间对象信息当作待估值数据,兼顾系统的内存容量和CPU的计算能力,设计实现了海量三维地质空间数据的自适应预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