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9年工作会议于1999年12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第四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换届;地震观测技术新思路、新技术学术交流与讨论;第五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作建议与讨论;《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领导下,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依靠广大会员的努力,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章程完成了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新一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参加了2007年10月10—1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三届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07年学术交流大会,开展了2007年度学术交流工作。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地震学会协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地壳应力研究所、湖北省地震局的大力协助。本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震局局长姚运生研究员、资深专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3.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由云南省地震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积极筹备,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及地震系统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子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并就我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7年工作会议纪要@雷强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7年工作会议纪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7年工作会议于11月15~16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地震局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本次中国...  相似文献   

5.
《地震学报》2007,29(3):I0001
胡久常 海南省地震局副研究员.1988年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北京大学构造地质专业硕士学位.曾从事地磁、地下流体、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综合预报等研究.现从事火山地质、火山监测以及火山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地震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17~21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以及山西省地震局在山西省太原市联合举办了“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700周年暨陆内盆地与强震活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5月21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在会上,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李小军研究员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地震学会文件,宣布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为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并聘任陈国兴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6-48
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促进下,2011年12月17—18日,地震预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达沃斯世界风险论坛亚洲中心、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排名不分先后)共同主办,并得到了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成都市应急办、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行政学院、四川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凉山州地质学会,于198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西昌联合召开了“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学术讨论会”。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摘编于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11日至1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省地震局和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协办。  相似文献   

11.
地震档案信息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地震档案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开发地震档案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发布,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地震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2.
A sophisticated seismological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he study of mining tremors by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SSB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Beijing Mining Bureau of NCC.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following areas:modification of the 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compilation of a software package for analysis of mining tremors,research on the mechanical model for mining tremors,classification of mining tremors and development of an expert system of tremor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Singapore seimic network and the seismicity of Singapore are briefly described,the four tremor events experienced by Singapore are discussed and the ground responses of different stations are compared,The tremor incident standing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lso prsented.  相似文献   

14.
台网系统监视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台网系统监视平台,是为监视台网中心的运行和台站仪器状况而设计的,通过网络对实时地震数据收集、处理系统运行和台站状态进行图形化自动监视,当发生地震事件、断记或系统故障时该平台能自动报警。实践表明,它既减轻了监测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又为仪器维修人员跟踪台站仪器故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Malaysia is described firest.Then,the maximum intensities on the Modified Mercalli(MM) scale experienced by Peninsular Malaysia and East Malaysia and the damage to man-made structures caused by earthquakes are analyzed.Finally,the seismicrisk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to mitigate seismic risk in Malaysia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介绍和总结了四川省地震局科技资料室经过两年多时间进行的馆藏地震科技资料的分编工作。这一新的系统分编是按照《中图法地震文献分类表》及其分类原则进行的。分编一的地震科技资料在学科归类上更加细致合理、管理上更加科学,使用和检索上也更加趋于方便和高效率。为使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检索工作进一步计算机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Variability of the Earth’s structure makes a first-order impact on attenuation measurements which often does not receive adequate attention. Geometrical spreading (GS) can be used as a simple measure of the effects of such 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simplified GS compensation is insufficiently accurate for attenuation measurements, and the residual GS appears as biases in both Q 0 and η parameters in the frequency-dependent attenuation law Q(f) = Q 0 f η . A new interpretation approach bypassing Q(f) and using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χ(f) = γ + πf/Q e(f) resolves this problem by directly measuring the residual GS, denoted γ, and effective attenuation, Q e.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by re-interpreting several published datasets, including nuclear-explosion and local-earthquake codas, Pn, and synthetic 50–300-s surface waves. Some of these examples were key to establishing the Q(f) concept. In all examples considered, χ(f) shows a linear dependence on the frequency, γ ≠ 0, and Q e can be considered frequency-independent. Short-period crustal body wav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e γ SP values of (0.6–2.0) × 10?2 s?1 interpreted as related to the downward upper-crustal reflectivity. Long-period surface waves show negative γ LP ≈ ?1.9 × 10?5 s?1, which could b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modeling accuracy at long periods. The above γ values also provide a simple explanation for the absorption band observed within the Earth. The band is interpreted as apparent and formed by levels of Q e ≈ 1,100 within the crust decreasing to Q e ≈ 120 within the uppermost mantle, with frequencies of its flanks corresponding to γ LP and γ SP. Therefore, the observed absorption band could be purely geometrical in nature, and relaxation or scattering models may not be necessary for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apparent Q(f). Linearity of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suggests that at all periods, the attenuation of both Rayleigh and Love waves should be principally accumulated at the sub-crustal depths (~38–100 km).  相似文献   

18.
董星宏  和朝霞  段锋 《地震研究》2011,34(4):552-557
根据地震行业地震信息发布的实际情况,利用“天地图”的GIS服务资源及其开放的网站服务接口API的相关函数,分析地震行业中的地震震中、历史地震分布、监测台站保护区、灾情上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宏微观异常上报和活动断层7个方面具体应用的空间地理信息及其它信息,在基于“天地图”地图资源的WEBGIS应用中予以实现,并在实际工...  相似文献   

19.
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合介绍了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包括:从板块理论向板块边界带研究的过渡,从深部结构研究向浅层地壳结构研究过渡,从观测向模拟研究过渡,从地震危害性向地震危害性研究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