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主持的“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创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新体系”项目获“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依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吸纳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传统地图学信息化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独创性和创新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由王家耀院士主编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进展与成就》,已由测绘出版社于2011年4月出版。该书回顾与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的进展与成就。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10-16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21届国际地图学大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克研究员荣获“国际地图学协会荣誉奖(ICA荣誉奖)”。国际地图学协会(InternationalCartographicAssoci  相似文献   

4.
最近 ,由武汉大学向教育部申报的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已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以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依托 ,是在具有长期建设和发展历史的“数字地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的。武汉大学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有着传统的整体优势。现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博士点以及“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2 11重点建设学科。在与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5.
新书介绍     
《测绘通报》2013,(1):21+24+109
《地图学寻迹--高俊院士文集》内容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教授高俊先生多年致力于地图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地图学寻迹--高俊院士文集》一书大致上按照工作阶段和不同主题,反映了高俊院士各时期在地图学基础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观点和成果,也从侧面见证了我国60多年来地图学的发展历程。本书选编了一些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12至13日,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举办了以“经纬文化——求知、探索、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来自国内6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特邀专家、导师代表和学院近百名博士生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作了专场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学院王家耀教授作了题为《读书、沉思、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16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在空间测量与导航技术、遥感技术与应用、地图学与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三个学术分论坛作了专题学术报告,院内外特邀专家到场进行了精彩点评。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相似文献   

7.
高 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曾就读和进修于解放军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地图学学会 (ICA)地图概念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内外知名的地图学家 ,也是国内地图成果和作品的权威评论家。高俊院士治学严谨 ,在 5 0多年的军事测绘教育与测绘科学研究工作中 ,致力于地图学的研究与发展 ,在地图学史、理论地图学、地图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普通地图编制课程设计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笔者在分析了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从内容设计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军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60年来的主要成就,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从7个方面论述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要重点研究的10个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多维动态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网格、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多智能化代理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GIS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军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60年来的主要成就,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从7个方面论述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要重点研究的10个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多维动态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网格、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多智能化代理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GIS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承担着面向测绘地理信息升级转型的创新人才培养重任,其来自于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但又需要面向新任务和新需求,高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培养适应动态测绘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创新人才。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任务、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专业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为具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的高校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根据2019年以来中国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进展状况,对地图学理论、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技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地图集编制出版、新型在线地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进行总结,报告最后对中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1 1月 ,中国工程院传来喜讯 :我院教授王家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继1 999年 1 1月高俊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我院又一名入选的院士。王家耀教授 ,男 ,1 93 6年 5月生于湖北武汉 ,是我国著名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 ,博士生导师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 961年从解放军测绘学院地图制图学专业毕业留校执教至今。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学位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正2月28日上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名家讲坛开坛仪式暨首场讲座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应邀出席开坛仪式并作首场报告。本次名家讲坛由我院副院长吴岚主持。来自我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开坛仪式并聆听首场讲座。  相似文献   

16.
地图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新时代科技创新坚持“四个面向”,这给地图学发展指出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思考地图学如何响应“四个面向”的要求,回顾了“地图学兰州共识”,指出地图学未来发展在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需求,从地图学的国际性、经济性、民族性和社会性4个视角,探讨地图学前沿方向,列举了一些地图学亟须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期待拓宽学术视野和学科版图。  相似文献   

17.
地图投影是地图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地图专业内,“地图投影”是一门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内,地图投影是地图学中的一个章节。高师地理专科的学制一般只有两年,授课时太少、数学推理较多、学生素质较差三个因素的影响,要讲好地图投影这一部分就相当困难。近几年,江苏教育学院为了解决中学地理教师的紧缺问题,招收了几届地理大专班。这个班地图学的讲课时间不到60小时。“地图投影”部分只按排讲课4小时,讨论2小时,课堂  相似文献   

18.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王家耀 《测绘学报》2010,39(2):0-145
在简要分析地图学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研究的六大热点问题,即异构地理空间数据同化、由着重地理信息获取一端向面向用户的地理信息深加工一端漂移、地理信息服务的网络?网格化、空间数据综合的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虚拟地理环境(VGE)的集成与一体化、以多模式(Map、GIS、VGE)时空综合认知模型为核心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理论体系等,并分别论述开展6个热点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现有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测绘地理信息类本科专业“一干两轴三维”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掌握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理论为中心,培养创新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轴,设置工程测量、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3个方向;从制订培养方案入手,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模式,针对专业方向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校企合作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目前已经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城市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今,人们都在谈论"大数据",全球信息化已迈入"大数据时代",地球表层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属性特征,城市的所有物理设施、系统、大气、水质、环境,人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特征,等等,都成了可被感知、记录、存储和分析的数据。几乎没有什么大数据是不需要和不可以同地理空间数据集成融合并实时动态可视化的。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必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即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测绘科学》曾在2014年第一期对李德仁院士做过专访,李院士就智慧地球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建设以及位置云、遥感云、视频与GIS融合以及空天地一体化传感网等方面给我们系统展示了智慧地球。2014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应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邀请,作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智慧城市"的兴起》的报告。之后《测绘科学》编辑部对王家耀院士进行了专访。王院士从城市信息化建设入手,围绕大数字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需求,回答了什么是"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对为什么要建、建一个什么样和怎样建设智慧城市等问题做了精彩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