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土地利用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依据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目标和规范,在MapGuide平台上应用办公自动化、GIS、Oracle数据库等技术,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了土地利用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公平、公开、公正和公信,促进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国土资源通讯》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上,李元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刘允洲、吴哗同志分别作了年鉴和机关刊的年度工作报告。江西、山东、陕西、吉林、四川、辽宁、湖北等省的同志介绍了办刊做法和经验。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李元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就进一步提高年鉴的质量和时效、增强机关刊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集中精力、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进一步统一了办刊思想,交流了办刊经验,明确了办刊思路,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年鉴工作和机关刊工作两个会议一起开,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GML和SVG解决了网络矢量图形图像发布存在的问题,为空间信息网上发布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探索了将SVG与GML结合应用于WebGIS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模式,并详细分析了系统实现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着重论述了空间数据、GML与SVG之间的转换方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街头的寻路地图为例,对其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地图的特点和其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寻路地图的目的和用户的特殊性,制作了寻路地图样图,并就其在定向和路线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地图内容、参考方向和地图符号是影响用户定向和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得出了寻路地图设计中应当遵循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西安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构成和测试方法,分别从定位精度、时间可用性、空间可用性、网络RTK初始化时间、系统的兼容性和静态后处理精度5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对系统的精度和性能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测试结论,表明该系统达到了设计标准,并为系统今后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3DS MAX和MultiGen Creator相结合的虚拟城市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模型质量和数据量相矛盾的问题,分析了3DS MAX和MultiGen Creator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阐述了利用3DS MAX和MultiGen Creator相结合的模型构建方法,并以模型制作过程为例,探讨了两者相结合的一些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建立靶场WebGIS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指出了基于ArcIMS进行开发的优势,并论述了ArcIMS的体系结构。依据该系统运行环境和特点,提出采用富客户端方案部署系统服务器。然后设计并实现了靶场WebGIS的结构和功能,详述了它的运行机理和开发中的两项关键技术,最后对系统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论网格与网格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文中论述和分析了网格、空间信息网格和地图上的格网等概念.在分析目前WebGIS的主要关键技术及实际功能和效果的基础上,从软件和数据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WebGIS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目前WebGIS对于网格技术的不适应性,提出了关于基于多智能代理的网格地理信息系统的思考,论述了代理、移动代理和智能代理及其优势,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系统客户端、服务器及其智能代理技术进行了说明,研究了系统中移动代理的设计、迁移机制、巡回路线规划和通信机制等.最后给出了初步的结论和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剖析了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和目标,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即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以实现对现实城市中人和物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服务。针对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对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进行了分析,面对智慧城市中大数据将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应对大数据的策略和思路,重点论述了云计算与数据挖掘,并给出了云平台的基础框架,提出了建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智慧城市未来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导线网间接平差中点的近似坐标算法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线测量随着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应用广泛的测量手段。与此同时,对于导线测量中的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还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繁重工作。在导线网间接平差时,点的近似坐标计算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在计算了点的近似坐标以后,方可实现平差解算。鉴于此,在略谈导线网间接平差算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导线网近似坐标的计算,并给出了其算法流程图,最后用C 语言编程实现算法,结合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摄影测量学》课程CAI课件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简要分析摄影测量学的教学特点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摄影测量学课程研制课件的必要性,并对摄影测量学课程课件设计的理论依据、课件选题和设计制作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最后给出了摄影测量学课件设计和制作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测绘仪器的发展与应用,在控制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从3个方面进行改革。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中,重点介绍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的大地测量控制网,将全站仪、数字水准仪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开发应用作为重点,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教学的反馈,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GIS技术在地下水系统脆弱性编图示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应用GIS完成地下水系统脆弱性编图的技术方法,查明某一示范区地下水固有脆弱性,并进行地下水环境保护功能分区,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或是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高差差分改正入手介绍高差差分改正理论的原理,并推导该理论的精度模型,指出利用该理论进行改正应满足的条件,目的在于将以前学者简单提及的理论系统化的认识和分析,甚至进行更深的推广;最后介绍其在某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实例,认为在满足文中提出的适用条件的情况下,该理论完全能利用于具体的监测项目中。  相似文献   

16.
多路径误差为一时空环境效应,难以构建准确数学模型消除其影响,且该误差在基线两端不具有空间相关性,运用现有差分技术也无法很好消除,是高精度短基线测量中主要误差之一.为进一步削弱多路径误差,本文以监测站坐标时间序列中多路径误差为研究对象,根据多路径误差在历元间的时变特性,建立多路径误差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标准卡尔曼滤波和顾及有色噪声的卡尔曼滤波从监测站第一天双差固定解坐标残差序列中估计多路径误差改正序列,并根据多路径误差的周日重复特性,利用第一天得到的多路径误差改正序列对之后各天坐标序列进行改正.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顾及有色噪声的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优于标准卡尔曼滤波的结论.研究方法对提高GNSS定位精度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俊强  许耀东 《测绘工程》2006,15(3):64-66,73
结合南京奥体中心主轴线的测设实践介绍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归化法轴线测设方法,结合测量误差理论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精度估算式,通过工程实例的具体数据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归化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述了本体在地理信息服务中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目前没有将本体充分应用于空间信息智能化服务的现状。论文在研究了空间信息服务传输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信息服务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所涉及的信息转换过程,并提出了针对各个过程建立相应本体来进行信息转换的思想,进而为空间信息的智能化服务探索一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卉  赵长胜  杜培军  舒宁 《测绘学报》2005,34(2):113-117
探讨多视滤波法、中值滤波法、基于梯度的自适应滤波、additive滤波法四种抑制干涉图噪声的滤波方法.多视滤波法平滑了影像数据,是以牺牲空间分辨率为代价的,通常这种滤波处理应用在从两个单视影像获得的复数影像处理中;作为一种传统的抑制噪声方法,中值滤波技术实质上是一种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它假设噪声具有极端的数值,即在所定义的平滑模板内为最(较)大值或最(较)小值,因此它会使得干涉图丢失一些信息;基于梯度的自适应法是基于梯度的一种中值滤波,它使得边缘更加清晰,该方法可与中值滤波联合使用;Addtive滤波法强调根据局部噪声状况和使用方向平行窗口得到的滤波噪声边缘来自适应的滤除噪声,对于局部噪声状况由关联图来决定.这种方法尤其对高关联的干涉图最为可取.  相似文献   

20.
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世奇  刘代志 《测绘学报》2006,35(3):245-250
通过详细分析SAR图像的判读和应用斑点噪声的算法,得出:多视处理能有效地平滑噪声,但降低空间分辨率;基于空间域滤波算法能有效地平滑斑点噪声,但不同程度地损失边缘和细节信息;基于变换域的小波多尺度滤波可以较好地保持边缘信息,然而其滤波效果不理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个滤波方法进行融合,在有效去除斑点噪声时能够较好地保持边缘、细节和纹理信息。最后初步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