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Ag、W、As、Au、Sb、Pb、Bi、Mo、Zn、Cu、H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这些异常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进一步获得Ag、Au、As、Sb、W、Mo等多元素套合较好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圈定出具一定规模的矿化体。深部钻探工程验证确定银多金属矿体的存在。矿体主要产于硅化较强的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质角砾岩中,以及火山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部位,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围岩为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K1bn)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2.
对龙门店银矿K4矿体Au、Ag、Cu、Pb、Zn、W、Mo、Hg、As、Sb、Bi等11种微量元素的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为矿体深部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微量元素统计学分析表明,Pb、Zn可作为矿体主要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的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分析K4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发现矿体前缘和中部分别表现出明显的尾晕指示元素强异常和前缘晕指示元素强异常;计算得到矿体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W—Mo—Au—Hg—Cu—As—Bi—Zn—Ag—Sb—P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和"反向分带"现象。依据上述K4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了矿体原生叠加晕模型,并预测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909 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文献中未见有铂矿原生晕研究的报道,通过对大岩子矿区地表和不同中段坑道原生晕的研究,发现在铂-钯矿体周围有清晰的F、Sb、Cd、Hg、As、Ag、Au、Pd、Pt、Cu、Ni元素的原生晕,其中F、Sb、Cd、Hg、As为前缘指示元素,Au、Ag为近矿指示元素,Pt、Pd、Cu、Ni为成矿指示元素.元素的垂直分带序列为(地表至矿体):(F、Sb、Cd、Hg、As)-(Ag、Au)-(Pd、Pt)-(Cu、Ni).地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发现的Ⅲ号Pd、Pt异常带,具有多元素异常组合特征,判断为矿致异常,推测在该异常带下方可望找到隐伏矿体.坑道原生晕研究发现,在PD4中段出现浓集中心醒目、浓度分带清晰的F原生晕,推测在PD4中段下方可能存在新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4.
黑河市北大沟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是在三道湾子金矿外围利用地球化学测量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与三道湾子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对比,选定了该区为找矿靶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Au、Ag、As、Sb、Cu、Pb、Zn、Mo异常多处,以Au、Ag、As、Sb、Mo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经过对异常验证,发现了北大沟金矿,说明该靶区的选定是比较成功的,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罗开欢 《矿产与地质》1993,7(4):307-310
青海拉脊山东段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发现金源、喇嘛庙、七里寺峡Au、As、Ag、Bi、Sb、Hg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Au、Ag、As相对高浓度带发育形态、分布范围、异常浓集中心吻合,与区内已知尼旦沟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可以类比,发现有金、铜矿体和金矿化,显示铜金成矿的有望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6.
黑河市大新屯锑-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北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1∶5万水系沉积物Sb、Au、Hg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是金及多金属成矿有利部位.为了对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评价,选定了规模最大的新07Hs-35异常,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对异常进一步查证.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后圈定Sb、Au、Hg、Ag、As、W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多处,以Sb、Hg、Au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因此利用槽探工程对圈定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锑-金矿体,从而确定了大新屯锑-金矿找矿靶区,说明地球化学勘查快速确定找矿靶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江苏新沂高流地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内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系统研究该区元素含量及组合特征,并进行找矿预测。异常结果显示该区Au、Ag、Cu、Mo、Pb、Zn、As、Sn等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其中Au、Ag、Mo 3个元素的异常强度和分带性均好,其形态分布受NNE向构造破碎和碱长花岗岩体等因素制约。在研究区共圈定了14处综合异常,通过异常评价,位于同一断裂带附近的3处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对综合异常开展地球化学剖面查证工作,结果显示其中1处Au、Cu等元素峰值均位于NNE向断裂带中心位置。结合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研究区金、多金属矿找矿标志,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浅成金铜共生大型矿床,受岩体-地层-构造联合控制,以叠加富集为主.矿区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的北北西向断裂带及岩体接触带中,矿化以含金铜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为主.矿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为Au、Cu、Ag、Bi、Zn、Mo(W、Sb、As);土壤异常元素为Cu、Mo、Au、Ag、Bi;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为Au、Cu、Ag、Bi、Ta、Ba、Sr(As、Sb、Zn、Co、Ni、W、Mo).原生晕中轴向分带序列为(Bs、Sr)-As-Ag-Pb-Sn-W-Au-Bi-Cu-Sb-CoTe-Ni-Zn-Mo.南山矿段水平分带序列为Au-Cu-Bi-Te-Ag-Pb-Zn-As-Co-Ni-W-Sb-Mo-Sn;北山矿段为Au-Cu-Bi-Te-AgAs-Sb-Mo-Pb-Zn-Co-W-Ni-Sn.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分带性显示北山矿段矿体剥蚀程度大于南山矿段,矿区北西部矿体剥蚀强度大于南东部,表明向矿区南部仍有较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下午村铜矿位于厂街-水泄铜钴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通过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Cu、Au、As、Sb、Ag多元素组合异常,这些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各元素异常的浓集中心套合较好。经野外异常查证,发现的矿(化)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F_1)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瑞昌市仙姑台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本次工作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区,其中有两个异常区为含矿异常、1个异常区为非矿异常,1个异常区可能为含矿异常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另1个异常区的找矿前景一般,可能为非矿异常。Cu、Mo、Au、Ag、Sb、As、Hg异常强烈区R-4、R-5分别为宝山矿段与铜岭矿段所致异常,Au、Ag、As、Hg中低温元素异常强烈区R-2为非矿异常所致。仙姑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成果显示:Bi、Au、Ag、Pb、Zn、Sb、As、Hg元素异常对矿区找矿的指导性不强,Cu、Mo中高温元素元素异常对开展仙姑台矿区地质找矿工作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河南铁炉坪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炉坪银矿床成矿溶液具有一低温,低盐度特征,可能来自于岩浆期的热液。成矿作用受太古界太华群,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三要素控制,太华群和燕山期岩浆岩可能提供了矿源。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具Ag,Pb,Cu,Zn,Au,Sb,As和Hg多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分带序列自下而上为Bi,Mo,Cu,Au→Ag,Pb,Zn→Hg,As,Sb。  相似文献   

12.
大松树金矿位于小四平-荒沟山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南段,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主要与As、Sb、Ag相关,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表明Au及其伴生元素均为内带异常,并在下部出现板状激化体,预测深部有高品位金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3.
段晓华  陈健 《甘肃地质》2008,(4):17-20,25
崖湾金矿位于秦岭活动带礼县-柞水被动陆缘带中段。区域构造主要为礼县-山阳深断裂及其分支断裂和石家河坝复式向斜。本文依据金矿区土壤、岩石测量数据,分别对岩性、含矿地段进行微量元素分布富集特征分析,矿床土壤中Au与Ag、Cu、Pb、As、Sb、Hg呈正相关关系;岩石中与Ag、As、Bi、Cu、Zn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矿体不同标高探矿工程采样分析,初步总结出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序列Hg—Mo—Pb—Ag—Sb—Au—As—Zn—Cu—Bi,地球化学异常显示该矿区存在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14.
尖尼—桑坝一带自开展1∶20万区域化探以来,先后进行了异常查证,发现了众多的金矿床点。本文探讨了该区金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出Au异常规模大、峰值高、浓度分带好,Au、As、Ag、Hg、Sb等组合异常套合好的特征。采用土壤测量浓缩异常源、缩小找矿靶区,发现了金矿体,找...  相似文献   

15.
黑河市大新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应用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黑河市大新屯一带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该区各元素异常下限值并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发现Au、Ag、As、Sb、Hg等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1处。通过分析A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潜力并经施工槽探查证,发现异常浓集中心与矿体吻合较好,异常长轴与矿体走向一致,异常区发现1条长约900m的金矿体,2条长100余米的锑矿体。这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大新屯矿区找矿效果显著,在大小兴安岭浅覆盖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找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8-681
HS(H)-20-甲1强龙异常是一个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该异常的确定经历了从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逐次开展化探扫面、缩小找矿范围的过程。异常元素主要为Cu、Mo、W、Sn、Pb、Ag、Au、Zn等,与地表矿体分布对应较好。通过异常三级查证工作,证实调查区内发现的两个斑岩体中的Ⅰ号斑岩体为主要含矿斑岩体。异常元素分带特征及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岭壳铜(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迎春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3):209-212,244
岭壳铜(银-金)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11条铜(银-金)矿(化)体,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呈现出自东(20线)向西的钾化→绢云母化→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分带,矿化相应呈现从铜(金)向铜(银)的过渡.根据其对称性的蚀变分带,应加强20线以东的地质找矿;根据成矿元素分形和统计研究发现,Au,Ag矿化具有专属性,即在流纹质凝灰熔岩中寻找Cu,Ag矿,而在花岗闪长岩中以寻找Cu,Au矿为主.  相似文献   

18.
对矿区地表至960m中段共计6个中段平面系统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采集地层和构造蚀变岩样品184件,测试了Au、Ag、As、Sb、Cu、Pb、Zn、Sn、Mo、Mn、Co、Ni、Cr、V、Ti 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编制了各元素地球化学纵剖面图和单个矿脉元素含量曲线图,综合地球化学图件分析法和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了元素的纵向、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学三维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到:硅化砂泥岩、构造蚀变岩中Au、As、Sb、Ag元素含量高,是地壳的数倍到数百倍,变异系数大,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硅化泥岩是主要的富矿围岩,而矿体大部分赋存于由于成矿热液多期次强烈活动而形成的石英岩和构造角砾岩中。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Pb、Mo、Sn、Cu、Au、Ag、Mn、Zn、Sb。与矿体北西向侧伏规律一致,矿区地球化学异常体亦具向北西侧伏的趋势。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纵剖面图中主成矿元素异常高值带向下延伸未封闭,矿体向下未尖灭、特征前缘晕元素Sb和成矿晕元素Zn出现在矿尾晕等特征说明,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已知矿体北西侧深部是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康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24-229
野狼沟锌多金属矿(床)点是通过1∶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对分散流异常查证时发现的。该点有较发育的具褐铁矿化的构造蚀变带,挤压的片理化和岩石破碎明显,具有As、Zn、W、Mo、Sb、Bi、Ag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异常峰值明显,连续性较好。其中发现有挤压透镜体,其核心发现有原生金属硫化物残留体。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铁帽部位有明显的Zn、Ag、As、Sb、Sn、W、Mo等元素的异常反映,峰值明显,强度极高。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和化学样采集,并在地表探槽工程中系统采集岩石地球化学样品,以圈定矿体地表原生晕,最终肯定了野狼沟锌多金属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20.
HS(H)-20-甲1强龙异常是一个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该异常的确定经历了从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逐次开展化探扫面、缩小找矿范围的过程。异常元素主要为Cu、Mo、W、Sn、Pb、Ag、Au、Zn等,与地表矿体分布对应较好。通过异常三级查证工作,证实调查区内发现的两个斑岩体中的Ⅰ号斑岩体为主要含矿斑岩体。异常元素分带特征及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