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莹 《陕西气象》2000,(1):13-15
对1998-08-03 陕西乾县一次强局地短时暴雨过程从高低空环流形势、能量场和单站要素综合量进行分析, 揭示了在环流背景场有利的情况下单站要素及其综合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 对短时暴雨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气象通信机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修机能力,在中央气象局的统一组织下,我省于今年四月十一至十四日分别在西安(省局)、乾县(七一一信箱)举行全省气象通信机务人员业务测验。全省有20名专职和兼职机务人员参加。省局领导对这次测验很重视,组织了评卷小组,指定专门监考人。测验的项目是:电工与无线电基础,无线电收信  相似文献   

3.
气象哨若没有完整的一年12个月的温度资料,对于没有资料的月份要进行插补。文献上介绍的插补方法是谐波分析法,但计算麻烦,效果也不好。我们曾用质周期分析,已大有改善。现在又改进为更加简单有效的下述方法,举例说明之。乾县吴店气象哨最完整的一年记录是  相似文献   

4.
旱原地区冬小麦亩产的年际变化很大,以蒲城为例,从1953年到1980年,最高亩产318斤(1975年),最低亩产仅109.6斤(1958年),多年平均亩产大约190斤左右。造成产量200斤左右的波动,除去生产技术水平及品种等因素外,在气象条件方面,降水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旱原冬麦生育期的气候背景。渭北旱原东起韩城西至宝鸡,北起洛川以南,南到乾县、三原以北,蒲城位于旱原的中间地带,因此,不妨以蒲城为例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值差异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四川省135个台站在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对比观测数据,对两种不同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日气压差值不满足正态分布,人工观测比自动观测平均偏高0.35 hPa,标准差为0.48 hPa。自动站与人工站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9,大约3/4的对比观测台站的人工站气压观测值大于自动站气压观测值。自动站与人工站气压观测值的月平均差异在上半年逐步增大,6月达到最大,下半年开始逐步减小。2004年的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数据年平均值差异最小,2006年数据据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6.
P-Ⅲ型和极值Ⅰ型分布曲线在最大风速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P-Ⅲ型和极值Ⅰ型分布曲线是国内外采用的最大风速极值计算方法。用陕西省乾县和扶风两个气象站1972-2004年10min平均最大风速资料,用P-Ⅲ型、极值I型分布曲线进行30年一遇和50年一遇自记10min平均最大风速的极值推断。分析结果表明:P-Ⅲ型、极值Ⅰ型分布曲线可根据经验散布点与理论曲线拟合程度反复调整计算参数,特别应注意小概率事件的拟合,能使理论曲线拟合满足设计部门的要求,比较好用。  相似文献   

7.
董保举  徐安伦  苏锦兰 《气象》2023,49(11):1405-1413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山腰站日变化比较平缓;各时次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降水强度日变化,山顶站为双峰型,坝区站和山腰站波动较大,午后为小值区,夜间为大值区,3个站在14:00—17:00的降水强度相差不大,而其他时段山腰站和坝区站的降水强度比山顶站大。夜间降水量在持续时间2~1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降水量大值区持续时间较长;白天降水量在持续时间小于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大值出现的时间向后移。降水频次在持续时间小于6 h,3个站在白天、夜间分别有一个大值区,而持续时间7~18 h的只有山顶站夜间有大值区;坝区站和山顶站夜间降水频次大于白天降水频次,山腰站白天、夜间降水频次相差不大。长历时(中历时、短历时)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3个站长历时降水量(长历时降水频次)对总降水量(总降水频次)的贡献最大,贡献最小的是短...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设立在青藏高原东侧和成都平原的两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理塘站和温江站,并利用2007年2~4月两站获得的近地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这两个地区风速、气温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土壤温湿变化特征,以及辐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如下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两站风温湿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理塘站风速极大值和极小值出现时间均比温江站晚2小时。理塘站温度梯度值日变化较一致而温江站早晚温度梯度值要大于白天。两站湿度梯度值都是白天较小早晚较大。(2)两站风速廓线规律相似,基本满足对数律关系。理塘站在18:00~6:00,温江站在18:00~8:00均有逆温现象出现,相邻两层高度最大温度差分别达到0.54℃和1.02℃。理塘站8:00~18:00在8m和24m高度,温江站10:00~14:00在9.05m和18.25m高度上能观测到逆湿现象,相邻两层高度最大比湿差分别为0.1g/kg和0.04g/kg。(3)理塘站浅层(0cm和5cm)土壤温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而10cm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很小。温江站4cm,10cm和20cm土壤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较之理塘站影响的深度更深。理塘站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程度要小于温江站。两站各层土壤湿度均无明显日变化特征。(4)温江站向下长波辐射通量日变化不大,其他各个辐射量日变化都很明显。理塘站向下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明显强于温江站。  相似文献   

9.
1991年,咸阳市气象局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竞赛活动,通过结构调整,增强了气象科技意识,调动了广大气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出现了好势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发扬延安精神先进单位”,受到表彰奖励。1 “棉花菱形整枝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市农气科研所人员在我市的泾阳、三原。兴平、乾县、秦都、渭城等七个县区进行了棉花菱形整枝技术现场考查和培训指导,编写了约5万字的“陕西省棉花热量补偿菱形整枝技术”培训教材,举办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衡阳地区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气温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涛  叶成志  李超 《气象科学》2014,34(1):112-118
利用衡阳站、常宁站、南岳高山站2004—2006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资料,运用相关分布、对比差值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的差异性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气温值的稳定性均很好,未出现大的系统性偏差。衡阳自动站以偏低为主,南岳高山和常宁自动站则以偏高为主。在气温较低的地区或时间段,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值相等出现几率更大。对比差值在逐时变化中表现出"单峰型"分布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1时,最小值出现在20时。影响对比差值大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的变化幅度,这种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种变化也是非对称性的,对比差上升增速要大于其下降的减速。衡阳站、南岳高山站气温对比差值,月平均误差范围小,达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常宁自动气象站气温以偏高为主,温差变化大,特别在春、夏季部分月份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东省茂名近海海洋浮标站、近岸海上平台站以及陆地电白基准站1年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征。(1)三个站点全年的主导风向均呈双峰状,只是主导风向有差异,海洋浮标站和海上平台站以东北风为主,偏南风为辅;而电白基准站主要是东北风和东南风。三个站点的月平均风速最小值都是在8月;最大值海洋浮标站出现在1月,海上平台站为11月,而电白基准站为4月。(2)电白基准站和海上平台站温度年平均日变化呈现出“一谷一峰”型特征;海上浮标站早上有一个低谷,但是峰值不太明显。三个站点月平均温度都是上半年呈上升趋势,下半年呈下降趋势。海洋浮标站纬度更南,受到陆地影响最小,全年高温持续时间最长。(3)三个站点的湿度年平均日变化都是呈“一峰一谷”型,即早晚湿度高,中午到下午低。从日变化振幅上看,电白基准站最大,海上平台站次之,海洋浮标站最小。三个站点湿度月平均都是2—8月湿度较大,最低月份出现在东北季风盛行的11—12月。海洋浮标站出现高湿度的月份最长;海上平台站因为受到陆地的影响,在中午和下午会出现较明显的低值区域。(4)受下垫面的影响,三个站点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日较差全年平均值,最...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  王晓兰 《四川气象》2007,27(3):43-45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3.
使用在WEB上通用的VML标记语言,在光栅化地图上实时显示气象自动站监控点的观测要素,从而实现对气象自动站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气象自动站的观测要素变化以及工作状态,当某一个自动站资料出现问题,系统将自动报警,提醒监控人员进行处理。提高对气象自动站有效管理,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气象自动站持续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65个自动站在2年平行观测期间人工站与自动站气温(平均、最高、最低)观测资料的差值平均值、差值标准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自动站观测值比人工站观测值整体偏低,但差值集中在-0.4~0.4之间。所以自动观测代替人工观测后,对河南省气温长期观测资料的序列没有太大的影响。排除引起数据变化异常的主、客观原因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资料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自动气象站(简称自动站)和人工气象站(简称人工站)气温资料的差异分析对自动站使用后与原来人工站气温资料的衔接有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分析自动站和人工站观测资料差异的文章中,认为观测时间的不一致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自2003年运行地面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16.
地温场地土壤对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玉  林友清 《气象》1988,14(6):53-5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审核1982年4月份报表时,发现4月5日这天,我区滨海、阜宁、响水三站的地面最低温度有较大差异。响水站为-1.5℃,阜宁站为-1.3℃,而介于两站之间的滨海站为+1.5℃,高出南北两站2.8—3.0℃。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又统计了三站1973—1982年的有关资料,发现滨海  相似文献   

17.
阳江迁站对低温预报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6,他引:0  
用日最低气温≤6.5℃作为阳江出现低温的标准,对阳江站迁站前后的低温资料与阳春站、恩平站和高州站进行对比,发现阳江站迁站前,日最低气温一般比其余3站高,而迁站后通常比其中的2个站低。通过对2004~2005年(迁站后)阳江站和阳春站的低温对比,一般情况,阳江站日最低温度比阳春站低;两站的温差,湿冷型低温天气比干冷型低温天气大;天气回暖时,两站日最低气温温差缩小,甚至可能出现阳江站比阳春站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设立在青藏高原东侧和成都平原的两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理塘站和温江站)2007年2-4月获得的湍流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这两个地区近地层湍流平均场特征,湍流统计特征以及湍流通量变化特征,并对温江站能量平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以下一些主要的结论:(1)理塘站和温江站风速均值分别为3.17m/s和1.57m/s,理塘站风向在各个方向都较均匀,温江站风向频率以东北风居多。理塘站温湿压都要低于温江站,且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幅度均不如温江站明显。理塘站和温江站大气稳定度峰值分别位于±0.5和±1之间。(2)湍流在小于2m/s的风速环境中发展最为旺盛。随着风速的增大湍流强度减小迅速,U〉2m/s后湍流强度基本限定在0.5以内。理塘站湍流强度平均值分别为Iu=0.5453,Iv=0.5389,1w=0.1625;温江站分别为Iu=0.2809,Iv=0.2885,1w=0.1560。(3)两站无量纲化三维风脉动方差均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1/3”定律,其最佳通用相似函数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都可以拟合得到。在近中性时,理塘站A=4.3,B=4.1,C=1;温江站A=2.0,B=2.1,C=1.2。(4)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理塘站以感热为主,温江站则潜热占优势,但到4月份两者都基本相当。理塘站2月和3月动量通量要大于温江站,到4月逐渐接近。理塘站感热、潜热和动量通量平均值分别为52.28W/m^2,25.87W/m^2,0.076kg/(ms^2),温江站分别为15.34W/m^2,36.65W/m^2,0.061kg/(ms^2)。(5)整个观测期间,温江站的能量闭合率约为82.5%,闭合差约为17.5%。  相似文献   

19.
对洛川国家基准气候站(53942)第二次迁站后的3号站与第一次迁站后的2号站,2015—2016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进行差异对比评估,并对两次迁站前后3个站点的观测资料进行显著性T检验。结果表明:3号站与2号站平均气温差异不明显,3号站最高气温高于2号站,最低气温低于2号站,相对湿度差异变化在2%左右,2分钟平均风速3号站小于2号站,风向一致性较差,受地形影响明显。迁站前后3个站点温度、相对湿度资料序列可合并使用;本站气压、降水量仅1号站(第一次迁站前的旧站)与2号站的资料序列可合并使用,但经气压高度差订正后的本站气压3个站点资料序列可合并使用;2分钟平均风速资料不可合并使用。3个站点降水量的序列分析待3号站降水量资料完善及序列增加后再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富春江浮标站及周边站点的分钟和小时数据资料,对浮标站的风况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周边自动站的对比,找到一些定性和定量的规律。结果表明:1)受江流分布影响,浮标站主导风向主要为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2)浮标站风速的日变化,存在很明显的波动规律,午后到傍晚出现风速大值区,峰值出现在16时左右。3)浮标站风速的月变化,全年共出现两个峰值,一个是冬春转换季节3月份前后,另一个为台汛期。4)从浮标站与周边站点的风速对比分析看,周边站点存在同样的的季节变化,国家站对较大阵风的灵敏度要远高于其它站点,同时也发现浮标站与新沙岛站存在相对较好的一致性。5)从3次大风过程中发现当出现例如台风、寒潮等过程性的大风时,浮标站与新沙岛站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而与国家站在阵风方面基本存在一个风力等级的差距,而当出现类似强对流这种突发性大风过程时,浮标站的风力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