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泰安台重力仪2008-2010年观测运行分析,对仪器运行性能与总体质量分析评价,总结仪器故障原因及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对曲线掉格现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仪器运行较好,记录质量较高,能清晰地记录到日变固体潮和地震波形,年变曲线连续完整,调和分析M2波中误差高达0.0 005.仪器故障主要为雷击、数采死机、误操作和时间系统紊乱等.影响数据质量因素为雷击、数采故障、地震粘摆等.曲线掉格现象共发生15次,前后有中强地震的比率占80%.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8—2021年巴里坤地震台水平摆观测资料,选取典型受干扰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总结仪器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干扰因素。研究发现,干扰主要包括自然干扰(降雨、气压、雷击)、人为干扰(进洞巡检、调零标定、仪器维修)、仪器自身故障(数采故障、光源灯故障)等。  相似文献   

3.
荣成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荣成地震台2套形变仪运行以来影响观测质量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影响观测资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感应雷击、降雨影响及气压影响;观测系统因素主要有数采故障、电压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有仪器标定和仪器调零。通过对干扰、故障因素的分析,为日常工作中观测人员及时发现地震前兆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西安基准地震台PET型重力仪的数字化观测进行分析,就记录情况、记录波形、资料的内在精度、仪器的稳定性、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基准地震台PET型重力仪器运行性能较好,记录质量较高,能清晰地记录到日变固体潮,年变曲线连续完整,观测精度较高;仪器受温度、气压等影响小,相关系数几乎为零;为观测资料在地震前兆分析及预报研究中排除干扰、提取映震信息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除受到磁暴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和仪器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乌什地磁观测的人为干扰、数采故障及磁暴等自然因素对磁场的干扰类型和观测数据变化,并给出干扰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提高地磁观测资料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垂直摆倾斜仪在中国形变观测台站已成为主要地形变地倾斜分量的观测仪器之一,其摆体动片信号引丝损坏,导致记录曲线出现大幅度掉格现象,严重影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笔者曾处理多起此类故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论文中介绍垂直摆倾斜仪摆体动片信号引丝损坏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自正式运行以来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总结,发现数采死机对数据影响较小,但断电造成的仪器内部温度的改变会导致原始数据漂移,从而降低数据的内在质量,建议应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如断电等造成的内部温度变化;台风影响使得数据噪声变大,表现为观测曲线变粗,呈纺锤状。希望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利用重力资料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雷害已成为影响台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仪器连续几年多次雷电故障现象特征、诊断修复过程、故障原因等的分析,提出了雷害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9.
2023年2月5日和11日广东三水、河源相继发生了3.2和4.3级地震,震后整理发现广东地区的重力、部分地倾斜、水位等记录到了同震响应波或水震波。分析了地形变、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资料同震波形的表现形态及特征。从各仪器记录曲线来看,在同震响应后基本能快速恢复到震前正常观测形态,证明了广东省内地球物理观测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各观测仪器地震同震响应和记录能力分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上2次地震对广东省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形变仪器影响观测质量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形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观测环境的改善、优化可以提高观测精度;仪器管理和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影响数据精度;降雨、吸潮等可以对曲线趋势变化造成影响;环境恶化,如外界抽水等干扰,会使曲线日变固体潮失真,从而掩盖真实的地壳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地震监测仪器的普及和应用,人工、模拟地震观测仪器逐渐被数字仪器所取代,记录方式也由整时记录变成分记录和秒记录。数字仪器在多年运行中,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本文重点通过对多年形变数字观测系统内部所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便在观测工作中更好把握仪器的状况和对仪器出现的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判定,及时对仪器存在的问题和故障进行解决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观测数据的断记。  相似文献   

12.
对格尔木地震台2套相对观测仪器GM4和FHDZ-M15 2012~2015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年动态、月动态、日动态、基线值曲线分析。结果表明:2套仪器观测数据年、月动态曲线中,Z、H分量趋势一致性较好,D分量曲线形态有差异。2套仪器日动态曲线三分量曲线形态一致性均较好。基线曲线中,2套仪器基线值H_B、Z_B曲线形态比较相似,DB曲线不太一致,影响因素很可能是相对记录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LN-3A数字地震水位仪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通讯及观测数据曲线出现的各种故障及异常,针对故障及异常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为一线台站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仪器故障、找出观测数据曲线异常原因提供借鉴,为仪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观测资料的连续、准确、可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同仁地震台前兆测项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2012年青海省地震局同仁地震台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环境干扰因素主要有西山沟河渗水、气压突变和雷电等;人为干扰因素包括校准、检查、换水、供电线路改造等;观测技术系统干扰因素有供电电源故障、开机和重启仪器、仪器主机(数采)故障等。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大地电场观测在河北地震前兆台网已开展17余年,通过运行维护积累了一定的观测经验。文章以2008年至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跟踪分析记录事件、台站观测日志、全省维修记录为依据,统计河北省地电场观测仪器的6种主要故障类型。其中,电极、主机故障为主要类型。对6种故障的诱因进行分析,形成主要故障的判断及检修思路,为仪器故障的快速排查及台网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该类设备的技术改进提供准确的数字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观测台站背景噪声水平是影响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南京市属台站的噪声水平和背景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发现2017年与2018年因受较多因素干扰,背景噪声水平整体高于2016年,结合仪器故障、溧水观音寺施工及六合台体应变施工等事件,探讨了如何及时发现观测环境的变化及仪器故障对台基噪声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台站背景噪声的变化,对了解台站数据记录质量、监控台站观测环境以及地震观测系统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发生了7.9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新疆地区的部分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等观测仪器都记录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应变及地倾斜出现幅度不同的震荡波,水温和水位大部分出现明显阶变,且不同的仪器记震能力相差很大。将上述现象简述并予以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新疆未来地震趋势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包头地震台形变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整理包头地震台伸缩仪、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依据干扰类型分析发现,风扰、雷电降雨、温度与气压、标定与地震,仪器故障与停电是影响3台仪器观测的主要因素,干扰特征主要表现为缺记断记、数据突跳、尖脉冲、高频干扰、台阶、毛刺,大幅度变化、曲线加粗和趋势性变化等。不同类型观测仪器对干扰的响应不同,识别并剔除干扰,有利于地震观测数据应用,对地震异常判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东形变固体潮数字化资料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亮 《高原地震》2008,20(3):36-41
利用山东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了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总结了1次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西地震前兆台网4个地震台的ZD9A-Ⅱ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该仪器的各项工作指标、观测记录的数据甄别出异常变化形态,找出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故障现象,分析发生仪器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检修方法、步骤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