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生态浮标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染物监测、灾害预警等多方面,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推广与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选取象山港海域生态浮标近3 a同时段的水质自动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浮标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监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无显著的系统性偏差,大部分监测指标的正负偏差呈正态分布,可以用于对海水水质的实时监测,为决策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准确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国内海洋浮标监测系统的类型、系统组成、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概况。将国内常见的海洋浮标监测系统划分为8个类型。监测系统通常由浮标系统、锚泊系统和岸站系统3部分组成,其中浮标系统通常包括浮体、标架、供电设备、防护设备和各类传感器等。近年来研制开发集水文气象水质生物监测于一体的多参数海洋自动监测浮标系统是一个重点,但已有浮标系统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质监测浮标示范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863-818支持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浮标)”在镇海示范区试验的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各测量要素使用的水质分析仪和传感器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高技术监测手段,海洋浮标可实现现场自动监测而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文中介绍了浙江近岸海域海洋水质监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自动监测实现。浮标设计为生态浮标、海滨浮标和专项浮标3种类型,由浮体、标架、供电设备、防护设备、锚系、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电子/电池舱、岸站接收系统等9个部分组成。浮体设计为圆饼形,浮体下方正中安装稳定锤以保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供电设备由太阳能电池板、大容量蓄电池组成,可保障海上30 d连续阴雨天气、恶劣海况下的不间断供电。浮标经喷防污漆、牺牲阳极保护、裹铜皮、加过滤网和人工清除等5种方法防腐、防污处理后投放入海,采用常规维护、应急维护和年度维护等3种方式保障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投放后可实现对标浮所在海域水质、气象、生态等参数的连续、实时、自动监测。最后对浮体直径设计和浮标投放点选址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该设计可为其它类似区域的水质监控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863-818支持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浮标)”的功能,特点及关键技术,它利用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仪和水传感器,pH,溶解氧,温度,盐度)集成自动水质监浮标,主要应用于河口地带,排污口附近海域经洋增养殖区,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及储输,实时,连续地为水质污染监测,海洋水产养殖提供服务,同时为海综合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成果对于我国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质监测浮标是化学分析仪器和各种水质传感器的集成。主要用于河口地带、排污口附近海域或海洋增养殖区自动测量海洋水质参数 ,为海洋污染监测和海洋水产养殖提供实时资料 ,同时为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其主要功能为 :实时监测海水的 p H、DO、氨氮、温度、盐度、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8个要素 ;定时采集、处理、存储、发送各要素的数据 ;自动检测电源和各单机的工作状态 ,跟踪浮标的位置 ,有故障可及时通知岸站。可应用在近海生态污染监测或海洋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浮标是一种监测海洋环境和海洋水产养殖区水质…  相似文献   

7.
苏锐 《海洋技术学报》2001,20(1):154-156
本文介绍了自动校准的温度和盐度测量技术,该技术应用在海洋863项目中水质监测浮标的温盐传感器中,自动校准技术可使传器稳定性,准确芳得到很大提高,对应用到海洋领域进行长期观测的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1):F0003-F0004
FHY1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1 概述 FHY1型浮标设计为随波浮标。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完成气象,波浪,水文和水质参数的测量;采取太阳能蓄电池供电方式,保证在14d缺乏日照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供电;可使用卫星通讯,也可使用短波通讯。适用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水域,能在沿海水域完成实时测量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9.
以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浮标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传感器性能测试、误差分析和趋势性比较3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浮标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分析在线监测数据误差的内在原因。经实验及结果分析,生态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测得的数据真实可靠,误差范围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可以用于对海水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使水质监测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厦门海域水质的变化状况,从而为海洋环境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环境监测站2006年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购进4台水质自动在线监测浮标,并整合原有的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初步构建起了厦门海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网络。通过该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用海审批以及海事、港口等相  相似文献   

11.
海珍品养殖水质微机自动监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学传感器用于海洋增养殖业水质环境监测领域,它与传统的物理传感器相比具有许多不便之处,如易漂移、难校准、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此在现场测量和实现长期连续监测方面受到了限制。文中主要介绍了海珍品养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863-818-01-01课题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海珍品养殖中必须监测的常规化学要素的现场定点长期连续监测,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实时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海水营养盐自动观测技术是海洋观测技术的核心之一, 也是世界各国海洋观测技术发展的重点。本文概述了海水营养盐自动观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并基于航次的现场实践, 比较了海水营养盐自动观测设备的应用情况, 归纳了不同设备的优缺点。基于紫外光谱法的硝酸盐传感器(in-situ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ISUS)具有不需化学试剂、响应速度快、适合连续长期观测、耐压深度深的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海水和淡水环境的走航观测、现场剖面观测和浮标定点观测; 其缺点是测定参数少、灵敏度低。基于湿化学法的营养盐剖面自动分析仪(Autonomous Profiling Nutreint Analyzer, APNA)与连续流动在线分析仪(型号为QuAAtro)具有测定精度和准确度高、多营养盐参数同步测定的优点, 可用于浅水剖面和短时间连续观测, 但存在操作复杂、工作时间短、试剂用量大的缺点, 不适合长期时间序列或深水观测; APNA能进行原位观测, QuAAtro基于船载, 需要加载样品采集过滤系统。本研究基于以上实践与经验, 进一步探讨了现有海水营养盐自动观测技术目前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旨在为海洋现场自动监测仪器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水养殖中水质、气象参数的自动监测和预警需求, 采用YSI 600R 多参数水质仪和TRM-ZS2 型自动气象站作为养殖现场水质和气象参数在线监测仪, 结合GPRS 无线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设计开发了海水养殖多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在线、连续地对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盐度4 个水质参数以及风速、气压、太阳辐射、雨量4 个气象参数进行测量, 并提供了养殖自动预警功能。系统能实时对海水养殖风险的潜在因子进行监测, 可解决采用人工方式无法满足大规模、集约化海水养殖环境因子监测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技术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海床基自动监测技术国内外进展,就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系统是携带众多海洋环境观测传感器在海底工作的、自容式综合测量装置。它可布设于河口、港湾或者近海海底,对悬浮泥沙参数、海洋动力参数、温、盐和水质进行长期、同步、自动测量;系统回收后,通过系统软件建立各种海洋动力条件下特别是大风浪条件下悬浮泥沙的运移规律;建立温、盐、水位、流速剖面和通量、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将多个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建立起海洋水体交换生态环境的时空联系,为科学地管理、治理和利用海洋自然环境造福人们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 1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实现。它以 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 ,构成监测 5项水质常规参数的在线监测仪器 ,并通过公共电话网 ,将这些水质参数传送到远端的监控中心 ,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水平 ,降低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成本 ,在基层水环境监测部门及水处理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Coastal and inland waters represent a diverse set of resources that support natural habitats and provide valuable ecosystem services to the human population.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these waters is essential to maintaining the resources they provide,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may off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health of these resource produc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monitoring is typically time-intensive and limited in geographic scale. Alternatively, the use of airborne and spaceborne remote sensors provides a synoptic view of water quality with better spatial coverage to more accurately identify dynamic and unique parameters. Concentrations of optically active constituents (OACs) such as suspended sediments and the phytoplankton pigment chlorophylla (CHLa), act as proxies for water quality and can be detected by optical sensors.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using multispectral sensors, and employ band ratio algorithms that seek to predict the concentrations of OACs in relation to water quality. In complex coastal waters, overlapping spectral signatures of OACs often confound these algorithms and reduce their predictive capac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dataset to test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 f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and in situ CHLa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odel performance for a dataset developed in Long Bay, a ~160 km arcuate bay that spans the border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arolina. The model uses multivariate-based statistical modeling to capitalize on the spectral advantage gained by hyperspectral sensors when observing such waters. Following this approach, a multivariate-based monitoring tool for the prediction of CHLa concentrations is presented with a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PLSR) method using hyperspectral and laboratory-analyzed field data. The PLSR model was used based on its ability to identify wavelengths that are more sensitive to CHLa relative to other OACs. The model was able to explain 80% of the observed CHLa variability in Long Bay with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 2.03 µg/L. This enhanced mode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has potential to deliver insights to point-sources and problem area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a decline in the water quality of valuable inland and coast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溶解氧是海洋水质监测的常规关键参数,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研制的溶解氧传感器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和可长期在线测量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海水溶解氧浓度监测.针对传感器可能发生的数据漂移和显著偏差可能造成的准确度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专门的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通过严格控制校准水体的温度和溶解氧浓度,测量待校准传感器和参比传感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