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流域大洪水的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冯利华 《地理科学》2000,20(5):427-430
对江淮流域的大洪水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三点新的认识 :(1)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 ,江淮流域一般容易出现大洪水 ;(2 )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 ,江淮流域容易出现大洪水 ,甚至是特大洪水 ;(3)在太阳黑子活动磁周期转变年前后的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 ,江淮流域更容易出现大洪水 ,甚至是特大洪水。这些认识可以为长期及超长期的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特征量及梅雨期分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还不明晰。论文采用江淮流域1961—2020年23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识别梅雨过程,研究梅雨入出梅日期等特征量及梅雨期不同量级的雨日数等指标的时空特征,计算城市化对梅雨期强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Ⅰ区(江南区)平均入出梅最早,Ⅱ区(长江中下游区)次之,Ⅲ区(江淮区)入出梅最晚,梅雨期长度依次为30、30和24 d,入出梅日和梅雨期长度趋势性均不明显。Ⅰ区平均梅雨雨强最大(367.6 mm),Ⅱ区次之(298.4 mm),Ⅲ区最小(253.5mm);Ⅱ区梅雨雨强显著增加、平均梅雨强度指数最大,最易发生暴力梅,Ⅲ区梅雨强度指数变化最剧烈。江淮流域梅雨量Ⅰ、Ⅱ区中部较大,Ⅰ区雨日数最多,Ⅱ区次之,Ⅲ区最少。梅雨期小雨日数最多、降水发生率最高,中雨、大雨和暴雨依次减少。绝大多数站点小雨、中雨日数趋势性不明显,Ⅱ区中东部大雨、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绝大多数站点大雨、暴雨降水发生率趋势性不明显,Ⅱ区较多站点小雨、中雨发生率显著下降是其东部梅雨期降水发生率显著减少的原因。暴雨量占梅雨量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合成平均分析方法,对2011年7月中旬江淮流域持续降水过程和11~13日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持续降水过程大尺度环流是不典型的双阻型,西脊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东脊在雅库茨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脊线偏北。贝加尔湖东南方的低槽从蒙古经河套伸向华南,江淮流域处于槽前稳定的西南气流中。巴尔喀什湖低槽的加深东移及其底部不断分裂的短波槽,造成了持续降水期间的大暴雨过程。(2)江淮流域位于高空西南急流入口区右侧,低空风速大值带左侧。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高低空的强烈辐散辐合所造成的深厚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对称不稳定为暴雨提供了不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光荣的JAC人,JAC是我们共同的姓名。系统思考、团队学习、情感相通、心手相连……同一个愿景情牵情;同一棵大树根连根。让共生的地球和谐永恒”。每天清晨,安徽省合肥市各个厂区的所有JAC人迎着朝阳,排着队列,用他们的心和热情,以这样一首深情的歌咏出了他们的心声,唱出了他们的对JAC的爱!JAC全称江淮汽车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江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过40多年的风雨,江淮已经从1964年的人员不足一千、只能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大量生产客车专用底盘、微卡、小卡、轻卡、中卡、重卡和瑞风商务用车的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5.
自1950年以来吕炯已注意海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从事海水温度与我国水旱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若干结果,先后发表了几篇论文。在国外,近年来这方面也已开展了不少的工作。本文的目的,试图利用1959华夏季(6—7月)我们东部江淮流域出现持久干  相似文献   

6.
自1950年以来吕炯已注意海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从事海水温度与我国水旱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若干结果,先后发表了几篇论文。在国外,近年来这方面也已开展了不少的工作。本文的目的,试图利用1959华夏季(6—7月)我们东部江淮流域出现持久干  相似文献   

7.
<正> 一、概况 安徽现有市级以上林科所六所,省林科所位于省会合肥市,黄山、滁州、六安、阜阳及宿州等五个所分别位于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大别山区及淮北平原,共拥有不同生态区域试验基地432.67公顷(见表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4人(见表2)。几十年来,经过几代林业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这些林科所先后取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2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  相似文献   

8.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俊峰  焦华富 《地理研究》2010,29(3):535-544
江淮城市群是安徽省结合省域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际而提出的省域经济发展新思路,发展势头良好。本文依据地理学相关理论,运用城市流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定量测度了江淮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和11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揭示出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方向,并提出江淮城市群空间整合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合肥、芜湖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群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节点,江淮城市群是一个"弱核型"城市群;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方向是以合肥为中心,呈圈层状向外辐射以及沿交通走廊呈轴线状拓展,空间联系交通指向明显。通过实行"圈层"、"T"型及"双核"型空间整合模式,可以实现江淮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淮流域大洪水的发生规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利华 《地理科学》2000,20(5):427-430
对江淮流域的大洪水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三点新的认识:(1)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江淮流域一般容易出现大洪水;(2)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江淮流域出现大洪水,甚至是特大洪水;(3)在太阳黑子活动磁周期转变年前后的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江淮流域更出现大洪水,甚至是特大洪水。这些认识可以为长期及超长期的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水稻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俞芬  千怀遂  段海来 《地理科学》2008,28(4):537-542
淮河流域40个县(市)区水稻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分析淮河流域水稻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将淮河流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性区、次适宜区。综合降水、日照、温度三因素,将淮河流域水稻气候适宜度分为分成淮北最适宜区、淮南最适宜区、淮河沿岸适宜区和西部山地次适宜区,分析各区水稻适宜度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区的水稻气候适宜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晚全新世以来江淮之间湖泊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的省(区)之一,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约有110个。湖泊总面积为6850平方公里,湖泊率超过6%,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位。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本文试图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晚全新世沉积层的岩相、岩性特征出发,辅以浅层泥炭矿点的地理分布作为佐证,对晚全新世以来江淮之间(仅指江苏境内古代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的湖泊变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江淮流域旱涝灾害,阐述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1991年特大洪涝与人地关系,并提出防治洪涝灾害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历史上—直为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其范围大致为:烈尔郎山(位于今若尔盖世县北部)以南,浪架岭(位于今松潘县西端)以西,查针粱子(位于今红原县南部)以北,纵横300公里,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分别于1935年8月21日至8月26日和1936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曾三次穿越草地,为长征的胜利赢得了先机,同时也使红军过草地经过的四川省诺尔盖县、松潘县、红原县、班佑、巴西、阿西、包座、求吉、卓藏寺等成为红色地名,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定远县定远盐矿外围石盐(钙芒硝、石膏)行政区划为安徽省定远县,地处江淮丘陵区,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该矿矿层赋存于古近系定远组中,矿床主要的矿石自然类型为石盐和钙芒硝、泥质石膏,钙芒硝、泥质石膏为共生矿;构造比较简单,成因类型为泻湖相蒸发沉积岩盐类石膏矿床。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与东半球环流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0-2005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与东半球环流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趋势变化特征,夏季气温的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最低气温上升带来的结果;典型高、低温年,在环流场的垂直分布均呈准正压结构的情况下,从对流层低层一直到高层,东半球大部分区域的异常值符号相反.此外,出现在江淮流域上空的异常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可能与三支不同源头的波列有关;地面长波辐射对气温的影响在夜间超过白天,气温分别与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呈负相关以及正相关关系;典型高(低)温年,垂直温度平流引起的异常动力增(降)温和非绝热加热引起的异常增(降)温可以作为解释高(低)温年气温异常维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巢肥运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江淮间的水路通道有两条:一条是邗沟运河,另一条是巢肥运河。关于邗沟清运河,我们是耳熟能详的。这条运河,开辟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傅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清通江淮。”之后,代有改修,称名屡易.它单独的存在着,或为各时代大运河的一段,直到现在,还有舟楫之利。至於巢肥运河,我们对它便比较生疏,乃至完全不知道了。实际上,在某一历史时期,巢肥运河的重要性会远过于邗沟。本文的旨趣,是想把巢肥运河的流贯通塞及盛衰情况作一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江淮”作为一固定地理名词,今天已经为众人所熟悉。但是对江淮地域范围的界定,学界还存在着诸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嫦娥奔月”神话最早出自战国初年的《归藏》,但它仅仅交代了奔月故事的框架,嫦娥的形象刻画却极为粗糙。只有综合后来刘安在《淮南子·览冥训》的叙述及高诱的注,嫦娥的性格才较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一提起“嫦娥奔月”,一般人首先想起的出处就是《淮南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文化景观地域差异明显,按文化景观差异的原则,以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方言)类型,适当兼顾民俗信仰等因素,从形式文化区的角度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文化区、江淮文化区、江南文化区3个文化区和7个文化亚区;探讨了安徽省文化区划的特点,并指出了安徽省文化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许多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刷新历史纪录。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也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