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1993年以来,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启发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有关条款,本着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原则,先后由中国科技日报(副刊部、国际部)、中国科协报新闻部、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了“1993-1999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和中国CT科技新进展”七次评选与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自1993 年以来,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启发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有关条款,本着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原则,先后在中国科技日报(副刊部、国际部)、中国科协报新闻部支持下,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中国体视学学会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了“1993-1999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和中国CT科技新进展”七次评选与交流活动, 引起了科技界和社会上对CT/MR 科技的重视,前后有五位院士、科技日报总编辑与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郭后光研究员等出席了开幕式。有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八家报刊对此…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自1993年以来,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启发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有关条款,本着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原则,由中国科技日报(副刊部、国际部)、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了“1993-95年度亚洲CT科...  相似文献   

4.
“1995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及中国CT科技新进展”评述[本刊讯]在首届“1993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评选及信息交流会”的基础上,1995年3月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中国科协报》新闻部、《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了第二届“19...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科技日报》副刊部和《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1992年中国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会已于1993年2月1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评选的共有20个单位和35位专家,其中评委有:中国计算机学会CT 理论及应用研究会邱佩璋、羡汝珙;《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郭履灿、柳百琪;国家地震局吴宁远、刘小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陈运泰、秦馨菱、冯锐;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幼铭;深圳安科公司宋健宁;广东威达医疗器械集团张优泉、徐晓南;北京大学傅淑芳、朱仁益;石油大学  相似文献   

6.
1995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及中国CT科技新进展评选征集候选项目[本刊讯]在首届”1993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评选及信息交流会”的基础上,1994年,12月由《中国科协报》新闻部、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中国科技日报新闻部、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了“1993年度(第一届)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与中国CT科技新进展”的评选与信息交流活动,引起了科技界对CT科技的重视,先后有八家报刊对此进行了专门报导,为C...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CT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得到蓬勃发展,有些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93年度亚洲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与公开发表,必将推动亚洲地区在CT科技方面的交流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科技日报拟联合邀请国内外有关CT(MR)方面的专家评选CT 科技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进步。现经1994年11月4日第七届全国CT 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评委会初步推荐出(排名不分先后):非医学方面:一、西南ICT 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γ射线工业CT 机(科技日报93年5月24日报导,10月中旬通过国家科委委托四川省科委鉴定与火炬办的验收);二、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研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3年1—2月中国科技日报副刊部与“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举办“1992年中国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活动,已在我国七种报纸上刊登了消息报导.多数人认为,我国在CT 科技研究与应用的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有个别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现在1992年中国CT 科技中国十大进展之五,中日友好医院和大庆第四医院的有关人员希望在本刊刊登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主任张雪哲教授的生平事迹,主要是突出他在CT 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CT 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1991年第3期巳刊登了他的论文:“国产CJF-1型颅脑CT 立体定向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探讨”,他与其研究生杜荣才在中国引进“介入放射学”的研究与应用,张教授的突出贡献,巳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赞誉,被聘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会员.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及中国CT科技新进展信息交流会”评述[本刊讯]在首届“1993年度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及中国CT科技新进展信息交流会”的基础上,1997-04-08至1997-04-10在北京,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中国科协报》新...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程长、演变复杂且累及范围广的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准确、全面地识别、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如是否处于活动期、肠管狭窄性质、有无其他系统病变等,对指导治疗尤其重要;仅依赖临床指标或内镜检查的评价方式,存在缺陷,影像学的监测作用不应忽视。本文将重点阐述CT与MRI在监测克罗恩病活动性、纤维化、肠腔狭窄、瘘管与脓肿、消化道外病变中的价值,介绍相关的新技术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盐晶体沉积导致的、以关节红肿热痛为急性表现的、可往慢性发展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伴发多种严重疾病,对健康造成较严重影响。本文介绍双能量CT成像原理在急性痛风中的诊断价值,慢性痛风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目前已知伪影情况和相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中.然而,提高剂量辐射会引发人体组织器官受损,降低剂量又会造成成像质量严重下降.为解决上述矛盾,在确保成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条件下,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X射线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己成为低剂量CT成像技术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人工智...  相似文献   

14.
1)CT机的进展:CT机器自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探测器技术、X线技术的不断及发展以及新的微电子和显微技术不断的应用于CT机,从而提高了CT机的性能,标志着CT扫描从层面扫描到螺旋扫描的换代。2)图象后处理技术:螺旋CT的出现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导航技术做出具有3D仿真内窥镜的图象,既(VE),这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由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有中国体视学学会多位理事和会员参加的“2002年CT扫描和三维成像研讨会(CT科技学术年会)”于2002年10月18-20日,在北京大学逸夫苑理科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体视学学会副理事长刘国权教授出席致辞,对于这次CT科技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2003年在美国圣迭戈和北京将要召开第11届国际体视学会大会的有关情况,希望有关专家准备论文出席,来自全国各地48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涉及CT理论、计算方法和软件及硬件技术;医学CT扫描成像和疾病诊断;工业CT和三维成像:地球层析和工程CT。美国爱荷华大学王革教授,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宁若拉教授专程到会,分别做了精彩的特邀主题报告:显微CT的锥束重建新方法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进展和展望”,“锥光束三维CT技术在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国内专家也报告了前沿研究的新成果,在会前,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根据收到的论文和摘要汇编和印制了专集,在会议最后一天,召开了“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编委会,传达了中国科协对于办好科技期刊的新要求,会议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6.
经中国科协国际部同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和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信息中心联合主办,《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等单位承办的“国际CT与三维断面成像学术会议”于2000年 10月 4-8日在北京召开。 10月 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大会开幕式,国际体视学会主席J.F.Bertram教授、秘书长N.Wreford博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主席罗豪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乃彦院士等国内外120多位专家、嘉宾和来宾参加了会议。 在人民大会堂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本文对肺栓塞(PE)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采用同位素、CT通气灌注扫描定量-半定量等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栓塞的诊断比较复杂,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结论:虽然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很多,但每位患者采用的诊断方式是不同的,只有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才有可能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9.
超高速X线CT的动态摄影、三维图象的构成,临床上的作用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将就超高速CT 装置的结构、性能、扫描法,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