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苏航 《新疆地质》2002,20(1):94-94,96
1 遥感卫片构造地质解译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煤炭资源丰富,是新疆重要产煤基地.煤的赋存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应用遥感卫片,笔者对新疆准南东段头屯河—黄草沟地区进行1z5万遥感地质填图试验.使用遥感图片参数:象幅30 cm×30 cm,分辨率5 m,比例尺1z25万*1z30万,摄影高度277.2 km,摄影日期1982年6月3日.总结出该区褶皱、断裂在卫星遥感图片上的影象特征(表1) . 2 主要断裂的地质及影象特征 该区主要断裂地质及遥感影象特征如下(图1): 乌鲁木齐河断裂 近NS向延伸的左行平移断裂,长130 km以上.西盘水系密布、植被发育,呈红、粉红色彩,东盘为…  相似文献   

2.
在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进行的腾冲遥感试验中,我们利用了多种遥感图象(主要有ERTS1—2、1:3.4万黑白和彩色红外片、1:5万红外扫描和多波段摄影黑白片等及其部分合成、放大的图象),开展了全面的地质构造解译。以多种影象和丰富的信息由表及里地加以联系,将地面的自然景观、地貌、构造,地质体及其发展史,有机地加以统类分析研究、综合  相似文献   

3.
1 前  言已工作的地区和目的:胡沙河谷位于马沙布如姆山峰(7921m)S-SE方向约45km。从沙约克河谷(印度盆地)汇合处约7km联结萨特如河谷。萨特如河在与胡沙河交汇之前曾急遽转弯,所以,最后的一条支流看起来是胡沙河谷的直接延续物。胡沙河的全部水系盆地位于北纬35°15′—35°40′和东经76°10′—76°35′之间。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胡沙与马沙布如姆河谷地质和岩石的新资料。事实上,在L.巴尔布秀领导下,阿布鲁齐地质工作者的探险是企图征服K6山口,由D.亚历山大采集了55块标本,那些标本后来由米兰大学的E.G.曼辛尼进行过研究1。…  相似文献   

4.
卤泊滩地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9°18′~109°42′,北纬34°43′~34°50′,地处蒲城和富平县的南部边缘,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其长轴约30公里,短轴1—7公里,面积110余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加深对该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发展演化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区域地质背景(一)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北纬36°05′~42°10′、东经75°00′~91°30′之间,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二)构造格架从地球动力学背景来分析,塔里木盆地属于压扭性盆地.其北南两侧分别为天山和昆仑山海西褶皱山系所限.在天山山前,发育了一系列与褶皱山系平行的近东西向展布的褶  相似文献   

6.
周瑞琦  姚孝执 《云南地质》1990,9(2):134-146
(一)前言 1988年11月6日,云南省西南部澜沧—耿马一带接连发生两次强烈地震。据昆明遥测网测定,第一主震7.6级,发震时刻为11月6日21时03分14秒,微观震中为北纬22°50′、东经99°43′,震源深度13公里。第二主震7.2级,发震时刻为同日21时15分36秒,微观震中为北纬23°23′、东经99°36′,震源深度8公里。两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均为9度,等震线长轴为北西—南东方向。其中7.6级地震9度区沿黑河河谷分布,长32公里、宽4公里;8度区长51公里,短轴18公里;7.2级地震9度区长轴25公里,短轴13公里;8度区长轴50公里,短轴平均22公里。(图1)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博格达山脉,位于北纬43°10'—44°5'和东经87°40'—91°35'之间,南北两侧分别为吐鲁番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东西两端分别以一个狭长低陷带与巴尔库山和天格尔山交界。山脉长330公里,宽40—70公里,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四川盆地”为东经104°~108°,北纬28°20′~30°00′之间,包括宜宾、自贡、简阳、德阳、泸州、内江、遂宁、三台、阆中、重庆、广安、南充、仪陇、通江等十四个一比二十万图幅,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区内除东部华莹山背斜核部出露极少的古生代地层和成都周围为第四系覆盖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面积均为中生界红层(图1)。因此,对中生界的深入研究,进行详细划分对比,特别是仔细分析其影象特征,建立解译标志,对应用遥感资料开展大面积的区域地质调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可乃克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山脉的中段、吐鲁番盆地之西南缘,托克逊县之西南约60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87°55′—88°10′,北纬42°33′—42°40′(图1). 本区属于中天山构造带.沿该构造线走向(近东西向)广泛出露着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碎屑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岩系,厚度近6000米.地层总的为南倾.这套地层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哈布拉克群,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辽北1:5万地质填图中应用遥感技术提供超前地质信息,加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根据遥感图象结合航磁资料,划分出以线性影象为主的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系,以环形影象为主的变质深成侵入体等影象地质单元,并解译出以细线纹为标志的韧性剪切带和片麻岩中面状构造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1地质背景紫金山矿田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部,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带的西南部,北东向宣和复背斜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北东侧,宣和复背斜西南倾伏端东南翼。矿段位于北约20 km的上杭县城。地理座标为:东经116°25′30″~116°26′30″,北纬25°11′00″~25°12′15″。地形切割较强烈,基岩出露不好。  相似文献   

12.
<正>1区域地质概况拉萨幅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研究区范围:东经:90°00′91°30′,北纬:29°00′91°30′,北纬:29°00′30°00′,面积约15964 km2。地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经历了冈瓦纳古陆北缘自泛非运动以来长期的沉积-构造演变,特别是受三叠纪以来特提斯洋盆  相似文献   

13.
定边—吴堡东西向构造带及聚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边—吴堡东西向构造带横亘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在陕西境内大约位于北纬37°20′—38°,其南界为学庄—石盘断裂,北界始于盐场堡—吴家羊场断裂,然后东延经横山、镇川至临县附近(图1),长约300公里,宽40—60公里,构造卷入地层为古生界、中生界和第三系。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15.
1成矿地质背景多不杂-波龙(多龙)矿集区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斑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83°16′05″—83°45′40″,北纬32°42′20″—32°54′10″。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部属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其南部则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该缝合带沿线可见蛇  相似文献   

16.
一、地质背景临汾盆地及其周邻地区(北纬35°40'—36°30',东经111°00'—112°00')挽近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是汾渭地震带中历史中强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研究区北部为临汾凹陷、南部是襄汾隆起和河津凹陷的北部,东西分别以大断裂与霍山、罗云山相连接(图1)。其中,临汾凹陷是临汾盆地中的主体构造单元。中新世沉积物厚度和早更新世湖泊顶面高程计算以及黄土冲沟分形几何学分析分维值表明,它的下降幅度和速度都在整个盆地中居首位,并在广胜寺—洪洞附近和龙祠—临汾—带,分别形成两  相似文献   

17.
位于克什米尔地区北纬33°15′—33°35′及东经75°30′—75°50′、J及K镇之间的地质已讨论过;已曾确定了两个岩群:(1)克什特瓦群,包括石英岩、泥质片岩、混合岩、片麻岩、角闪岩以及新的花岗质岩类;(2)辛赞群,包括集块板岩及潘贾尔暗色岩。1。克什特瓦群沿着在该区所确定的辛赞群之上。前一岩群的变质岩类形成于铁铝榴石-角闪岩相的环境下,包括的矿物从绿泥石到蓝晶石;但,显然缺失十字石,可能是由于稳定界限的缘故。底部含有冈瓦纳动特群以及它的相当物,含有某些冰碛岩的集块板岩,确定为冰水成因。1 绪  言研究的地区介于北纬33°15…  相似文献   

18.
航卫片在祁连山地区冻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地区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1980年5—8月,我们在祁连山(东径98°00′一99°00′,北纬38°40′—39°20′)地区进行了航卫片的水文地质和冰川,冻土的解译与验证工作。现将我们在该地区采用航卫片进行冻土解译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讨论,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解译区内,由北向南有祁连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托  相似文献   

19.
李永娴 《中国岩溶》1986,(Z1):42-47
<正> 我部在1∶20万邵阳幅水文地质普查中,应用卫、航片解译配合水文地质普查,取得了一些成果。解译重点是碳酸盐岩分布区,解译工作大部分进行了野外验证,对具有特殊影象特征的地带,进行了重点的解译分析和详细的野外描述,并建立了专门的记录卡片。所用的卫片系美国第二颗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于1975年12月拍摄的邵阳分幅粗制片。航片为我国1955年拍摄,比例尺1∶4~1∶6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混合花岗岩,分布于库鲁克塔格中部东西长200公里,宽5—10公里的范围内.1960年新疆地质局库巴大队将此范围内的岩石大部定为灰色混合注入片麻岩,约三分之一的岩石定为蓝石英花岗岩(r_(1-2)),并认为是岩浆成因的侵入岩.1981—1982年,作者在西起西山口以东的托克布拉克,东至色米布拉克一带(东西长60公里)进行1:5万路线矿产地质调查,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蓝石英花岗岩实际上是混合花岗岩,它与各种混合岩一起组成复杂的混合杂岩群,是区域混合作用形成的一套付变质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