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德富 《地质科学》1960,3(1):38-38
1959年3月18-19日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貭、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了內生矿床分布規律研究委員会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有苏联各地科学研究单位和地貭生产部門代表。委員会主席Г.А.索科洛夫教授在开幕词中闡述了委員会的基本方針与任务,以及1959-1960年工作計划。E.E.薩哈洛夫教授在会上詳細介紹了卡拉套地区成矿的特点,认为本区鉛鋅矿床与海西宁的花崗岩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锡林 《地质科学》1960,3(2):107-107
地质部召开的全国鉛鋅矿产会議,于1959年12月1日在貴阳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单位有地貭部,冶金部,中国科学院,地貭学院,大学地貭系,各省、市、自治区地貭局(厅),各省冶金局(厅),某些勘探队的代表共210人。这次会議的主要任务是总結十年来我国鉛鋅矿的普查找矿和勘探方面的成就,总結和交流了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十年来,我国鉛鋅矿的普查勘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岩石绝对年龄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这个問題的研究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和中国地貭部地貭研究所的倡議而进行的。参加这項工作的有中苏两国的科学工作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苏联科学院、中国地貭部和苏联地貭及保矿部有关研究所的人員。由于有許多人参加这項工作,因而能在1957和1958年夏季收集了必需的岩石标本,并在1958-1959年室内工作期間对它們作了部分的研究。用以鑑定年龄的标本是为了編制中国第一个地貭建造年代簡表和进行华北前寒武系研究而采集的。它们包括了中国主要岩浆旋迴和变貭杂岩体。  相似文献   

4.
《地质科学》1959,2(7):201-201
为了满足国家对铬、镍矿产赞源的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于1959年5月在长春召开了东北三省超基性岩--基性岩及其有关的铬、镍等矿产研究工作的专业会议。  相似文献   

5.
范嗣昆 《地质科学》1960,3(1):44-44
1959年5月18-22日以維尔納茨基命名的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在莫斯科召开了地貭建造絕对年龄测定委員会第Ⅷ次常会。这次会議听取和討論了一系列的报告。其中右A.B.波尔勘諾夫和ЭK.格尔林克关于:“波罗的海地盾前寒武紀絕对年龄問題”的报告,А.П.維諾格拉托夫、А.И屠格林诺夫、К.Г.克洛林、E.B.比比柯娃、B.B.日洛址和С.И.吉可夫的关于“俄罗斯地台結晶基底、前寒武纪岩石的时代”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王梃梅 《地质科学》1960,3(1):24-24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和地貭研究所合編的黄河中游第四紀地质調查报告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調查报告对交流第四紀地貭調查和編制第四紀地貭图的經驗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作用。本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考察队工作的一部分,此书內共汇集了6篇第四紀地貭报告,它們是:1.晉西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2.甘肃中部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3.陝北无定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4.陕北隴东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5.山西汾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6.鄂尔多斯第四紀地貭。  相似文献   

7.
高峯 《地质科学》1960,3(2):65-65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現30周年紀念会于12月21日在北京西頤宾館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代表141人来自16个省市,列席代表13人。这些代表来自科學研究机关和文教部门,其中有古生物工作者、地貭工作者、人类学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博物館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有关学科的教师。出席会議的还有苏联考古学家吉謝列夫通訊院士。大会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楨致开幕詞。竺副院长說:“这次会議是检閱和总結这五年(1954-1959)里我們在古人类学上的工作成績”。竺副院长詳細地列举了近年来所获得的工作成績。  相似文献   

8.
前言 1958年春,笔者曾在地貭部矿物原料专业会議上作了“油浸法测驗折光率的发展和討論”的报告,在报告中并介紹了契尔卡索夫油浸新法的理論。1959年地貭部出版的“矿物原料”第四輯內刊登了伍桂芳同志所写的“介紹两种测折光率的方法”一文,文內曾扼要地介紹了笔者对于契尔卡索夫油浸新法的試驗。現在将我们试驗的全部过程,詳述于后,以供参考和討論。二、平行偏光的重要性油浸法是測驗矿物折光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商丹断裂带东段基性-超基性岩带(体)及其中的铁、铬等矿化特征作了概述,在岩带中圈出了A、B、C、D四个基性-超基性岩体集中区,对该带中铁铬镍等矿产资源潜力作了地质预测,认为该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岩浆型铁、铬、镍等矿产的良好找矿远景区,提出了下步找矿工作思路、方法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孝 《地质科学》1960,3(2):91-99
二、前言焉耆盆地是东天山中一个山間盆地,具有一般山间盆地的水文地貭規律。由于它不是完全封閉的盆地,且海拔較高(1000-1200米),在地貭地貌条件綜合控制之下,它的水文地貭規律与吐魯番、哈密等十分密閉的、海拔很低的盆地有很大的区别。現根据我們1958年7月的調查资料,和新疆水利厅开都河流域勘測队的資料,对控制盆地区域水文地貭条件的自然地理因素及地貭背景,和盆地一般的水文地貭規律作初步的論証,在这个基础上对地下水的利用等方面作出实际的建議。二、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貭环境焉耆盆地是东段天山偏南部的一个山間盆地,位于东經85°10′-87°30′、北緯42°23′-41°40′的范围內,东西长約125公里、南北最大寬度62.5公里,成西北狹东南寬的楔形。  相似文献   

11.
集宁-凉城地区位于內蒙台背斜中部向南突出部分。本区变貭岩系早为我国地貭学者划为太古代桑乾片麻岩。近年来北京地貭学院水文队及內蒙地貭局普查队在本区进行了調查,但尚缺乏完整的地貭图,而且对变貭岩系的层位划分及其变貭相并未进行过系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丁培榛 《地质科学》1959,2(2):64-64
为了使地层学的研究直接服务于矿产調查,在短时間内迅速地找到有經濟价值的矿产資源,来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大跃进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地質部、地質学会在1959年第三季度内将召開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地层会議。会議上主要討論的問题有兩个:一是有若干重要沉积矿产的地层問题。如石油、铁、煤、磷、铝、铜的地层問题。一是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問题,要制訂全国地层对比表及地层规范(时代名称,地层名称,地层符号,地层單位命名問题)。为了使地层会議开好,現在正在筹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次会議将是解决問題的会議。这次会議有許多以往所沒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刘克强 《地质科学》1960,3(6):326-326
1959年10月5-10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国际地球化学会議,这次会議是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委員会召开的。参加会議的有11个国家的学者。会议研究了与岩浆岩的成因及矿化現象有关的地球化学问题。此外还討論了有关岩浆岩分类学及其统一名称的问题。专門的地球化学方法和某些一般性的及理论性的地球化学問題,也得到很大的注意。为了查明匈牙利第三紀火山作用和匈牙利某些类型的矿床的特点,曾經瑪特拉、托卡依和别尔任山区,以及鋁土矿区作了为期三天购旅行。  相似文献   

14.
1958年袁棨林在我国北部一地槽区曾注意到有两类超基性岩体。第Ⅰ类有橄长岩-异剥辉长岩分异脉岩(以下简称分异脉岩)的岩体,其造矿铬尖晶石为较富铝的富铬尖晶石亚种和富铁富铬尖晶石亚种,组成低品位冶金级矿石;第Ⅱ类为无分异脉岩的岩体,其中合富铬贫铝的铬铁矿亚种和富铁铬铁矿亚种,组成高品位冶金级矿石。它们虽然都是镁质超基性岩,同样是以斜辉辉撖岩为主的纯橄榄岩-辉橄岩杂岩体,而且都显示了较强的动力分异作用,只是由于出现或不出现与晚期岩浆铬铁矿有成因关系的分异脉岩,而使造矿铬失晶石成分有明显地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1958,1(3):2-2
为执行中苏科学合作协定,来我国协助进行超基性岩、基性岩及其有关的铬、镍矿床研究工作的苏联专家巴甫洛夫在内蒙、山东、陕南、云南各勘探队中均做了报告,指出各地的找矿方向及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等问题,对各地的找矿工作给予了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6.
前言地貭体經受塑性变形的現象在自然界里可謂触目皆是,最明显的是各式各样的褶皺和挠曲現象。因此闡明地貭体的塑性变形的程度和方式等等,在地貭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个九世紀末期,这个問題引起了許多地貭学家的重視,他們一方面从事于野外地貭現象的观察,同时也开始了室內的实驗工作。1867年,列鳥希(Reusch)首次报导了岩盐晶体的塑性变形情况。稍后,O.繆格(Mugge,1883、1889、1901、1920)发表了一系列矿物的实驗变形的資料。  相似文献   

17.
3月10日冶金部于湖南238勘探队召开了探矿工程現場会議。到会的有新疆、云南、吉林、辽宁、福建等23个省冶金局和鞍鋼、包鋼、石鋼等8个直屬企业的勘探公司或队,以及地質部郴县地質队和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屬309队等代表共計150余人。会議除听取了湖南勘探公司曲麟付經理关于“在党的領导下充分运用1958年經驗,在1959年实現更大更好更全面跃进”的經驗介  相似文献   

18.
地壳结构的轮廓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忠  呂夢麟 《地质科学》1964,5(4):331-340
M.尤文、F.普瑞斯論述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球物理差异”,J.季陆利述及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貭差异”。P.M.捷麦尼茲卡娅編制过世界地壳結构厚度图,并論証过地壳厚度与地貭年代的关系。柴田勇曾討論过地壳的分层及其发展过程。这些工作对我們认識地壳結构的輪廓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献。本文拟在截至目前为止所收得到的地壳地震測深資料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性貭实驗結果,結合地面地貭构造研究所取得的結果,来进一步討論一下地壳的厚度、分层、物貭組成及其发展过程等有关問題。  相似文献   

19.
凃光熾 《地质科学》1959,2(9):257-259
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西秦岭及其西延地带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現的、范围較大的中、低溫热液矿床成矿带。本带的中、低溫热液矿床,就其分布規律、类型、物貭成分及成矿控制条件而言,均与我国其他地方或世界知名的中、低溫矿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点。本文将就已获得的資料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和兰州地貭研究室在西秦岭地区所累积的资料,广泛发育有中、低溫热液矿化的西秦岭中部地带在地貭构造上属上古生代地槽(自中泥岔紀至三迭紀)。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云南中东部是我国震旦紀地层发育良好地区之一。1938年,熊秉信最先报导昆明附近的震旦系。随后地貭工作者陆續发表有关文章,对本区震旦紀地层的划分提出了意見,并为以后的地貭工作所引用。解放以后,通过一系列地貭矿产普查工作,在地层方面获得不少新知識。1960年,笔者前去云南中东部的一些震旦系出露較好的地区,进行了剖面实测工作(图1)。其后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