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训练班是1975年由UNESCO地球科学分部委托捷克斯洛伐克地质调查所定期举办的国际性短期训练班.每两年在捷克举办一期,每期时间约两个月.1985年8月15日—10月16日在捷克举办了第六期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训练班.训练班负责人为捷克地球化学家Dr.Z.Pacal,来自中国、埃及、印度、尼泊尔、叙利亚和约旦等国的十名化探、地质、物探和分析化学专业人员参加了该期训练班,我国第一次由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系派人参加该训练班.  相似文献   

2.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行政上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都设有地质局.他们的科学院和一些大专院校亦从事地质工作.科学院的经费是由国家预算中直接拨给.学校及大学中的地质工作经费是经过高等教育部获得.而地质研究所的经费不是从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周口店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60周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定于89年10月中、下旬,在北京市房山区召开《古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瑞典、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古人类学家和国内近50名专家将参加这次会议。讨论会将就北京猿人遗址的地质地貌、北京猿人在人类进化中的地位、古文化、年代学、古生物学等有关问题进行讨  相似文献   

4.
“天山星际”(Tien-Shan-Intercosmos)国际航空、航天实验从1988年开始到完善遥感技术的过程中,在活动地质现象和高地震区以及其它一些灾害现象等方面的应用上显示出很好的效果。这个实验室是由星际计划(Intercosmos Progranm)机构组织的。从事不同专业研究的100多位专家和来自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前苏联等国家的应用组织都参加了实验。  相似文献   

5.
1958年第11期“探矿与护矿”杂志曾报导,在乔尔诺考尔地质勘探队用3-650A型钻机钻进的钻孔深达835.1米,这是该类型钻机钻进最深的孔。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地质机关于1962年用3-650A型钻机打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黑色页岩成矿作用——IGCP254项活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2月在巴黎,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常委会第15次会议顺利地通过了254项“黑色页岩成矿作用”(1987—1991)的立项决议。1987年10月在捷克斯洛伐克Jesenik成立了以J.Pa(?)ava为主席的执行机构,包括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芬兰、法国、联邦德国、匈牙利、波兰、委内瑞拉、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各国工作小组。目前,已有24个国家的30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IGCP项工作。 该项目的最终目标首先是揭示黑色页岩建造的各种特征,包括恢复古环境和古地理条件、古构造位置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各个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质监测在地下水保护和质量守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展的国家、区域和特殊场地监测项目主要涉及地下水质和区域污染扩散问题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安装有数据自动收集系统的试验监测站,优化了监测方法、监测网的设计和采样技术。捷克斯洛伐克的地下水质监测为密集耕作区相关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捷克斯洛伐克多个地区的浅层脆弱性含水层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和地下水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学》1959,2(3):67-67
1958年7月国际粘土会議在比利时召开。参加会議的有澳大利亞、英国、比利时、匈牙利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荷蘭、以色列、西班牙、意大利、苏联、美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國、瑞典及瑞士等国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发起的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90)于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和中国的1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岩浆期后成矿作用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捷克斯洛伐克地质調查所和布拉格查理大学自然科学系主持召开的岩浆期后成矿作用会議于1963年9月16—21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这次学术会議討論了当前国际內生矿床学界共同感到兴趣的五个中心問題:(1)矿床原生分带;(2)矿液性质和金属搬运形式;(3)气成成矿作用;(4)代晶;(5)选择交代作用。会前会后都作了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发起的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90)于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和中国的1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宣读了101篇论文。湖北省副省长韩宏树、武汉市副市长郭友中、湖北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七年五月四日—八日在北京召开的山区工程地质环境国际讨论会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工程地质专业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会议荣誉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专家三十人组成,其中有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教授,法国的Arnould,M.教授、本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主席加拿大的White O.L.博士、捷克斯洛伐克的Matula,M.教授,以及中国的王思敬教授、孙玉科教  相似文献   

13.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1974年,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执行局(IGCP)正式批准了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前寒武纪成矿作用”。197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25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第91项的具体工作规划。几年来,在本项目的主持、领导和组织之下,已分别在澳大利亚、中国、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印度、英国、苏联和南斯拉夫召开了25次不同形式的学术讨论会和现场会,同时还出版了30多部专著和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地球学报》1985,7(1):54-54
<正>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4年8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112个国家的5000多人(其中苏联250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50人以上的代表团有苏联、美国、中国、捷克、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十一个国家。大会除安排22个分组讨论和九个专题报告会外,还安排了80条地质路线的旅行。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地质机械仪器展览和地质图件展览。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工程地质分组会(C17)编入论文摘要的论文共192篇。在192篇论文中苏联占68篇(约占总数的35%)、波兰13篇,捷克斯洛伐克12篇、中国10篇、美国8篇、希腊7篇、意大利6篇,其他各国1—5篇不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召开的《铀矿勘查、资源,生产和需求新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瑞典、英国、美国、苏联、越南等26个国家的58名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宣读和书面发表论文共32篇。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沈锋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华南下庄铀矿田地质特征及其新发展》的论文。主要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国重要铀矿床类型之一)的一个典型矿例——下庄铀矿田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其矿床勘查的发展过程。论文宣读后,并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许多代表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迎上  相似文献   

17.
由核工业地质局主办、东华理工学院协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培训班5月15~24日在江西抚州举行。来自捷克、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以及国内核地质、矿冶等部门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员参加了本次技术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环境总署、教科文组织及苏联国际科学协作中心,关于“地质与环境”专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苏联地质部于1986年6月18—26日,在塔林及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探矿与环境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爱尔兰、西班牙、中国,古巴、厄瓜多尔、波兰、苏联、法国、联邦德国、捷克、芬兰等十一个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环境总署与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共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19.
《湖南地质》2008,(4):F0004-F0004
长沙矿冶研究院是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选矿工程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选矿工程技术及设计、选矿药剂、环保技术和新型高效选矿设备的开发研究,拥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捷克斯洛伐克工程院院士1人、  相似文献   

20.
由地质部下达,山东省地质局、长春地质学院、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济宁市环保局参加的《山东省济宁市地下水水质模拟及其污染趋势预测试验研究》科研项目,经过全体参加人员三年多来的努力奋斗,刻苦攻关,已经正式向国家提交了研究报告,最近有关部门约请水文地质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科研、生产单位的代表四十余人,在山东济南召开了该项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