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多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从评价指标的确定优选,已采区的评价检验到未采区不同块段各指标值的定量预测和综合评判,系统地提出一套未采区构造复杂程度预测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并成功地用于铜川矿区金华山矿井的构造预测,为该矿二水平选择出两块地质条件简单、适合综采的场地。  相似文献   

2.
峰峰通二井田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井下地质调查,率述了通二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及煤层断裂展布规律,表明已采区中,小型煤层断层的展布具有分区性和方向性等特点,并就层滑断裂引起煤层变薄与增厚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深部)未采区进行了构造预报。  相似文献   

3.
分形研究在唐山煤矿铁三、铁四区构造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的综合体现,分维值越高,则构造越复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大。应用分形理论,对唐山煤矿的铁三、铁四采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定量评价了研究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并预测了研究区的断层数量。  相似文献   

4.
个旧锡矿芦塘坝矿段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指导矿山深部找矿的有效手段。在深入研究矿区地质的基础上,对矿段内地表断裂构造原生晕数据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根据R型因子分析的结果——因子得分值,圈定了四组因子得分的综合异常图。其结果表明,元素组合异常明显,呈NE向带状展布;主要成矿元素及相关指示元素组合出现多个异常浓集中心,并与已知深部矿体产出空间能较好地对应。这些特征的分析对指导矿山生产和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鲍店煤矿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鲍店煤矿地质勘探和矿井开采资料系统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矿井构造进行了构造复杂程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鲍店矿构造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的影响相对较弱;矿井的西部和北部铺子断层以西区域是矿井的2个构造复杂区,分维值均在1.2以上;矿井目前开采的七、九采区构造相对简单,尤其北部区域是构造简单区,是机械化采煤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潘一煤矿井田11-2煤层小构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构造地质学的方法,对潘一煤矿井田内11-2煤层中断层的特征、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已采区小断层分布规律,以及井田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对未采区构造分布作出预测。此项研究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及矿井的长远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矿井地质构造研究已引入了不同大地构造学派理论来指导矿井构造预测,如地质力学、地洼理论、断块构造理论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定性研究,很难准确地确立井田内某一区域构造发育量的指标,因而对煤矿采掘、支护等就很难进行具体指导。为此,需要寻求一种与上述理论相结合、适合井田乃至更小区域的构造研究方法,以便为煤矿采掘生产提供较为准确、有实用价值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浦溪、富台下等井田地质报告中采用定性方法划分构造复杂程度与煤层稳定程度,其结果存在偏差。分析偏差致因及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定量化划分构造复杂程度与煤层稳定程度的方案。在划分资源储量块段时,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8.2.1”条款,提出了块段划分原则:包括直接控制范围、外连范围、外连范围划定条件,并对不同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划分块段进行了探讨,同时提供了单线单孔、多线但每线单孔及巷道揭露零星不可采区段情况下的块段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9.
预测、评价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对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而地质构造的分维值可以作为地质构造空间分布复杂性及其发育、演化成熟度的测度.采用相似维研究了济阳煤矿二采区构造网络的复杂程度.根据紧闭程度对褶皱的分维值进行了修正.将构造分维值原始数据标准化后按一定标准对7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了分区,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垚 《安徽地质》2003,13(2):119-122
潘—煤矿小断层较为发育,尤其是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11—2煤)。采用构造地质学的分析方法,对井田内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中断层的特征、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根据已采区小断层分布规律以及井田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对未采区构造分布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华北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震剖面显示华北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三层“断-坳”结构:(l)中新元古界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2)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统的“坳”;(3)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川滇交界地区地壳结构及现代地壳活动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地测深资料探讨川滇交界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影及地壳结构特征,并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资料,以两板块碰撞、青藏高原窿升为构造背景,以川滇菱形断块运动为基本模式,全面系统地揭示川滇交界面区的现代地壳活动性。从地壳运动图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块差异性活动是现代地壳活动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象山井田勘探、建井及采掘生产以来的地质构造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作图分析,系统总结了已采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并对井田未采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象山煤矿煤层中的断层构造极为发育,主采煤层中众多的中小型构造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其中断层展布方向主要为NW向,其次为近EW向、NE向和近SN向;断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成带性,在3号煤层中划分出4个构造带组和16个构造带,在这些构造带内,煤层构造较为复杂,对安全开采影响较大,而在这些构造带之间则为煤层构造相对简单的块段。   相似文献   

14.
湘南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湖南南部的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表现复杂多样,是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成矿区段的空间展布特点、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接触带构造是岩体侵位和区域应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并首次将该侵入接触带构造划分为3种类型,即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双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以及捕虏体接触-断裂复合型.明确提出了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成矿及控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扣地区高精度目标地震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扣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非常复杂,老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不均,方位角较窄,覆盖次数较低,使义东大断裂系统及潜山构造的资料信噪比较低,无法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为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资料,作者在文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即针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的目标地震采集设计,并在野外实际生产中运用了一系列的高精度采集技术手段和措施,使目标区域内的资料整体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可获得用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从本次采集在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表明,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资料较差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区的采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鲍店井田的层滑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滑构造是影响矿井采掘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根据鲍店煤矿实际揭露资料,系统分析了鲍店井田层滑构造的类型、特征、发育规律和对生产的影响,并对未采区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掌握煤层赋存规律,地质异常判断和处理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陈文林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3):44-45,74
永春地热田热资源赋存规律是其特殊地质构造制约地下水运动的结果。温泉沿着北西向张性断裂和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出露,具有链状分布的特征。经对热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及成因机理分析认为:地热水赋存在以北西向断裂上盘和北东向断裂构成的锐角楔形内,是理想的布井取水部位。  相似文献   

18.
依据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构造线方位的变化、深层构造与浅层构造的不吻合、左行雁列式排列和反“S”型构造组合、以及中生界地层分布由老到新由西向东迁移等特征,论证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的形成受祁连山构造体系和阿尔金山构造体系的双重控制,北缘块断带的现今构造格局是阿尔金构造体系强烈改造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古应力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球科学》1995,20(5):526-534
通过系统研究郯庐断裂带两盘的构造形变和应力场,再配合断理解带内部构造研究,分析了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断裂带经历了一次以走滑为主、两次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三次以逆断层活动为主的断裂活动,使断裂带内部结构异常复杂,形成反转构造,构成中国东部大型断裂带具有普遍意义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阿尔金断裂双层花状构造的厘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阿尔金断裂带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构造演化,形成不同层次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花状构造型式。宏观断层构造组合、断层擦痕产状的变化以及节理组合充分反映出晚期阶段浅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早期阶段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由反映区域应变型式的糜棱状岩石中其它应变标志性组合的存在表现出来。结合ArAr记年与矿物对测温结果,表明前者形成于距今46Ma,是一次规模最强烈的变形叠加事件;后者由距今91~89Ma的韧性走滑运动形成,并伴有断层带内的低级变质作用(温度270~500℃,压力0.05~0.45GPa)。两阶段双层花状构造并存充分说明区域性走滑作用过程及其调节作用的多阶段性与继承性,其出现部分地调节了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区域性地壳物质的向东蠕散和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