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地域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变动不居的,人与环境不断发生交互关系的有生命的机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也深刻影响到文化的地域特征。三峡区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培育和塑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从孕育、滋养文化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入手,探讨三峡地域文化的特征、内容及其开发方略,是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自然与历史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相承的连续性特征。保山地域的文物古迹与地方民俗文化构成了地域文化的主体,保山地域文化的独有文化模式与发展能力是在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开放的地缘、世居多民族传承、边疆历史变迁、文化交汇边缘等综合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传承悠久与保存完整、崇文重教、开放交融、重商联外、兼容多样等特征,并对地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在新发展阶段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重视传承和创新发展地域文化,将在绿色经济、山水园林城市、自然休闲文化、对外开放和文化生产力等方面产生联动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疆文化在海南的地域扩散与整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朱竑  司徒尚纪 《地理学报》2001,56(1):99-106
在界定海南文化是一种开疆文化的基础上 ,对其地域扩散与整合进行了研究。指出 ,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有别于大陆文化传播中占主流的沿江河、沿平原扩散的模式 ,而呈现出以移民和传染方式为主 ,先西后东 ,先北后南按海拔从沿海向腹部五指山 ,从低到高渐次推延的文化传播特点。此外 ,海南文化的形成 ,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开疆文化在海南地域上的一种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即是在黎族文化本底的基础上 ,经历史时期汉、苗、回等民族文化 ,以及近代华侨文化、农垦文化等多种文化长期影响 ,并经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后 ,在海南这一地域环境下整合生成的一种海岛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地名的文化性 (一)地名的文化性。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的生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名作为标记和识别不同地域的名称,是语言词汇的组成部分,属于专有名词。但它又与词汇中的一般词语不同,是一个地方的语言文化形态。某地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经济文化、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等能在地名中找到痕迹,可以说地名是研究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域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离各具特色的。这些特色包括语言或方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齐鲁文化历史演变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齐鲁文化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体现为一个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7.
王欣宇 《中国地名》2010,(11):20-21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意见。可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加强地域文化建设,实现地名档案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已成为体现地域特征、巩固发展成果、发挥自身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地名文化软环境的需求,提高地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建档案,  相似文献   

8.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4000 cal. a BP前本区史前文化遗址在空间上不断扩大, 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 一次发生在马家浜-河姆渡文化时期, 另一次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同时以河流谷地为通道, 史前文化从西向东不断向沿海扩展。4000 cal. a BP后, 以马桥文化为代表的各史前文化地域明显收缩, 东向沿海扩散的趋势终止, 同时伴随有南北两种不同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转变。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分布与全新世海面波动有显著的关系, 尤其是杭州湾两岸的史前文化遗址分布与海面变化的关系最密切, 7000 cal. a BP 以来的低海面-海退成陆过程为史前居民提供了广阔的陆地生存空间。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变迁与环境变化在时相上具有一致性, 对比天目山千亩田泥炭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环境演变记录表明, 4000 cal. a BP前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东向地域扩展是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背景下进行的, 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共同作用下的扩展和延伸;而4000cal. a BP后史前文化的地域收缩是在气候干冷和沿海海洋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以上初步证明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收缩与环境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气候环境变化正是引起上述这种变化以及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 气候环境成为浙江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 其对文化的分布、传播、扩展和演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田超 《地理教学》2020,(8):39-42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立足于"区域分析"概念,以上海高一地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法的应用。案例教学中选取了"江南"和"巴蜀"两个区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对比分析两个区域的文化现象、环境特征和开发方式。本文提供了一种学习地域文化的新方法,以期拓展区域分析的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活化石。一个区域的地名,特别是这个区域内由众多地名形成的地名景观往往打上这个区域地域文化的痕迹。在地名景观中,聚落地名的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地理学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地理教师在城乡景观、地域文化等文化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解读高中文化地理核心概念“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基于地方文献梳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发展历史,利用切合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四层一体”方法分析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影响。以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展留村为开发案例,构建深度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的模式,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军事文化及其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区域文化地理的相关研究,对区域军事文化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区域空间军事文化景观包括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原则、框架和方法,试图建立相对完整的区域军事文化景观研究模式.通过对地域遗留的与军事相关的地理景观和空间分布的研究,探讨军事文化的地域起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与现代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周尚意  洪睿哲 《地理学报》2021,76(12):2929-2943
不少学者探究文化研究与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关系,但是关于地域文化如何影响空间集聚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本文选择克鲁格曼的核心—外围模型(CP模型),采用经济学常规的模型逻辑演绎方法,辅助文献论据,探讨地域文化如何与该模型结合,从而参与解释产业集聚的过程。主要结论为:① 地域文化不但可以影响CP模型中的τ,也可以影响μρ。文化地理学者只有开展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才能将地域文化转变为CP模型中的参数,从而理解文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② 根据CP模型的(i, j)地点,提出了适用于CP模型的地域文化单元。在无法将地域文化定量为绝对值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相对值来定量化,从而支撑聚集趋势分析,但不能支撑集聚准确强度的分析。③ 地域文化研究与CP模型的关联无法揭示区域不均衡发展关系的本质,亦不能唤起人们对文化霸权、拜物教、异化的警觉。因此文化地理学在与经济地理学结合的同时,还有自己独立的学术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反映当时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文化,就是由某地事物的命名及其演变过程,所反映出的该地域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伦理道德、民俗风情、自然风貌等文化现象。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先生曾说:“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特殊的语言现象,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地域文化的丰厚积淀。本文从地理环境、历史传说、移民历史、军事活动几个方面来解读青岛的地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作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全新旅游分支,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主体项目。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独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其开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该论文对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技术路线、开发导向和主题定位、开发图式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相应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09,(7):F0004-F0004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了新阶段,将对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该馆占地面积1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630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7):F0003-F0003
吉林省博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创办宗旨,以东北地域文化,满族文化为研究开发内容,特别是把长白山区的松花石,长白石,东北地区玉石,玛瑙的地质形成,文化发展历程做为研究重点。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公司诚邀了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相似文献   

19.
南岳衡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莉 《热带地理》2002,22(3):241-244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经数千年人类历史文明洗礼,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名茶文化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盛行的当代,应充分利用南岳衡山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名山生态文化旅游,进一步优化其自然生态环境,瞄准旅游目标市场,推出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和旅游审美的规律,提出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概念与模式,并以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为例进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实证分析。认为物质文化开发重在景观展示,制度文化开发重在深度体验,精神文化开发重在氛围营造,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