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国际旅游圈旅游天气气候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鄂西国际旅游圈的主要部分-清江流域、长江三峡、神农架和武当山的基本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简述了该地区的气候特色及风光,为旅游决策、开发和管理及旅游资源综合规划提供科学认识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乔盛西  辛红 《气象》1981,7(12):11-12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长江三峡北岸,属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境内山峰挺拔,地势陡峻,拔海高度多在千米以上。大神农架主峰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神农架森林资源丰富,有大量原始森林,被誉为“绿色宝库”,是我国原始森林区之一。 神农架林区自1970年开发以来,已形成了一个能够提供大量木材的生产基地。但由于采伐不够合理,毁林开荒未能杜绝,更新也未能跟上,致使部分森林遭到破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出了救救神农架的呼声。1980年2月20日湖北日报上有一篇文章,谈到神农架林区“由于伐大于育,已受到自然的惩罚;林区的雪期推迟了半个月,雨量减少,气候逐渐变得干燥,水土流失严重。”1980年7月10日至8月  相似文献   

3.
正进展报告2020洞庭湖生态气象2020年6月/10卷3期依托生态气象,守护江湖碧水"洞庭八百里,壮阔在岳阳"。洞庭湖汇集四水、吞吐长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2/3的水域面积在岳阳境内,经由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的水量占长江中游总径流量的46%;岳阳湿地面积达2122.8 km~2,占洞庭湖湿地面积的1/3,被誉为"中国观鸟之都"和"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希望地"。因此,岳阳不仅是调控江湖的枢纽、长江中下游防洪保安的要冲,同时也是维系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洞庭湖湖泊日益萎缩,调洪蓄水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板栗[Castenea mollissima BL.]在神农架北坡以往多为零星栽培,实生繁殖,管理粗放,平均亩产仅60-70斤.近些年,因其营养丰富,既可生食、糖炒、烘食,又能罐制加工,在国内外市场上非常畅销;又因其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适于大面积荒山造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尤为明显,深受山区人民的喜爱.致使扳栗在神农架北坡的栽培范围得以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5.
神农架自然景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风景气象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有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气象条件在神农架地貌、植被、天气景观构成中的特殊作用,旨在为神农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余洋  万蓉  张文刚  周文 《湖北气象》2020,39(4):354-362
利用神农架机场站2016年6月23日11时—24日08时(北京时,下同)和咸宁站2016年7月3日04时—4日01时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小时降水数据及同址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的地面至10 km高度共58层的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相对湿度和温度廓线,以及站点水汽总量、液态水总量、云底高度等资料,得到两次暴雨过程中,位于山地的神农架与位于平原的咸宁的暴雨前后大气垂直结构差异。神农架水汽总量、液态水总量均低于咸宁,测站上空各高度的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温度也低于咸宁对应高度的数值,混合层的相对湿度略大于咸宁。多要素综合分析认为:(1)神农架处于山地,外来水汽供应不够充分,降水的形成主要依靠本地水汽凝结产生;由于山地海拔较高,神农架大气层结温度相对较低,冰晶效应的温湿条件较咸宁好,冰晶效应使得神农架在水汽供应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产生暴雨。(2)咸宁水汽供应充足,水汽凝结之后可以得到及时补充;咸宁尽管混合层的湿度条件不如神农架,冰晶的凝结增长相对较弱,但混合层的凇附过程和融化层的云雨滴碰并都在降水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降水开始前神农架的大气抬升作用比咸宁的强,地形对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明显,而降水开始后咸宁的大气抬升作用更显著,表现出明显的对流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已被批准列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编号85-906.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1.建立东海、南海沿海台风监测网和长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暴雨监测网;2.建成国家、东海、南海区域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台风客观预报系统,建成东南沿海各省以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为主的台风客观预报系统;3.建成国家长江和黄河流域部分区域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暴雨客观预报系统,建成长江、黄河流域某些省以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为主的客观预报系统;4.提高和完善国家和地方的台风、暴雨预警报服务系统.项目共设有10个课题.我省是洪涝灾害多省份,"七五"攻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良好的设备条件,又有地方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气象工作的一贯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对争取"八五"攻关课题极为有利.在  相似文献   

8.
陈少平  孙士型  居志刚 《气象》2006,32(5):52-56
利用宜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1年7月2日发生在三峡坝区瞬间极大风速达28.8m·s-1的强对流风暴。结果发现:在环境风场为偏南气流的引导下,神农架南坡有一条中尺度辐合线,对流云在该辐合线附近生成和发展,然后沿神农架东缘东北移动并影响三峡坝区,表明神农架南坡的山前涌升效应对该强风暴有一定的触发和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气象局副总工程师金鸿祥同志,上海市人,1934年6月出生.1959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晋升高级工程师,是一位在气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长期努力奋斗的气象专家.金鸿祥同志参加了75-09-02(长江中游片)课题的方案论证,负责设计"长江中上游以暴雨为主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研究"课题中的系统工程部分,主持了其中的第28  相似文献   

10.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江横贯全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水力资源丰富,为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汛期暴雨频繁,客水量大,历来是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荆江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防洪保安全,事关湖北乃至全国之大局,认识湖北江河防洪的严峻形势,做好防汛气象服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丽芳  陈勇明 《高原气象》2011,30(2):397-40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过程低空急流异常活跃,存在风向、风速的辐合.比较该两次过程显示,2009年春季连阴雨过程低层...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北坡海拔500米~1500米广阔的丘陵山地生长着大片花栎树林,为段木黑木耳集约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气候十分有利于段木黑木耳自然生长.然而,长期以来缺乏对黑木耳气候生态环境条件的认真研究,许多高山偏僻产区不顾黑木耳生长发育各阶段对气象条件的合理需求而靠天收,致使资源浪费,产量低而不稳.因此,本文试图从气候角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WRF模式的三峡地区局地下垫面效应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WRF模式,在模式下垫面中嵌入长江水体以及改变地形高度,研究了三峡地区长江水体和局地地形在有降水和无降水事件中的局地效应.结果表明,在有降水事件中,水体下垫面为降水提供了局地水汽,同时在局地喇叭口和峡谷地形动力强迫作用下,近地面河谷风增加,偏南气流携带水汽北上,三峡地区下游段在峡谷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下,河谷风偏...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生物气象学会(ISB)和美国气象学会(AMS)于1987年9月13-18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召开"第十一届国际生物气象及大气生物学术会议"暨"美国第十八届农业及森林气象学术会议",作者应国际生物气象学会主席J.E.Newman教授的邀请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动态模拟——以中国黄淮平原为例"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中旬-9月中旬,强降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稳定维持,导致江、河、湖、库水位剧升,长江洪峰迭起,干流水位猛涨,全线超过警戒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秋汛.严重的外洪内涝,使我省长江防洪、内湖排涝极为紧张.9月17日汉口武汉关水位高达27.39米,超过警戒水位1.09米.9月16日天兴洲民垸溃口,万亩良田受淹,五千余人受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1 雨情8月上、中旬,长江流域的降水区主要在上游地区,大-暴雨中心位于川东-陕南.中旬后期开始,雨带东移稳定于长江中下游及江南.暴雨中心在湘北-鄂东南.  相似文献   

16.
地形对低涡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崔春光  房春花  胡伯威  王中 《气象》2000,26(8):14-18
用MM5模式对1998年6月28 ̄29日长江三峡及其附近的低涡大暴雨过程作了初步的模拟研究。通过两种地表方案模拟的对比表明,四川盆地东侧山地对西南低涡的产生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这次低涡暴雨的强度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涡前暖湿气流受大巴山-神农架山脉拦截形成迎风麓大暴雨带,鄂西南山区南坡也有迎风坡暴雨区,降水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受盆地东侧整个山体阻滞迫使上游降水显著增强,下游降水系统在东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第十八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及第七十七届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决议,确定自199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1990年国际温标(ITS—90)"以此替代现行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68)"和"1976年0.5k~30k暂行温标(EPT—76)".为使"ITS—90"在我省气象系统顺利实施,现就温度与温标有关基本概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  闵锦忠 《气象科学》2017,37(4):497-504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中雨以上日数极端降水指数及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中雨以上日数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且两种分布形势均存在准2 a周期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中雨以上日数在1990s开始显著增长,2000s以来,长江以北地区偏多,长江以南地区偏少;2000—2011年,我国东部经向上仍旧存在"反气旋—气旋"水汽输送异常,蒙古高原反气旋型水汽输送加强,引起雨带停滞在长江以北,造成长江以南地区中雨以上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 对与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密切相关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高、南海夏季风等物理因子进行时间变化的尺度分离.通过对年代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等不同尺度变化的分析, 揭示出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和频繁洪涝产生的气候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对近五十年全球海平面气压场和我国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海平面气压场与夏季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反映年际变化的关键区,据此分别构造了春季(3~5月)经向气压指数(IMP)、纬向气压指数(IZP).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发生与前期春季的环流异常有关,春季IMP和IZP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有效地反映极端降水(旱/涝)情况.在强(弱)气压指数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同时两气压指数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与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与华南地区降水负相关相一致.因此,春季IMP和IZP具有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