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RAPES是中国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使用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最新版本的GRAPES模式、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1°×1°),对2005年主汛期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重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这一地区西风带影响系统的预报能力及可信度,从而得到GRAPES模式对于2005年长江流域重大灾害性降水天气预报性能的初步评价,并对该模式的应用及进一步改进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天气雷达是监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工具之一,为了更好地对其运行性能进行操作,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数据库,该文详细讲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开发准备、主要开发过程及数据库的功能,并对数据库的完善做出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3.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的使用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中心自主开发的GRAPESV2.1数值模式运行步骤,并利用该模式对2005年5月1日06~07时在江西南昌市区出现的30mm/h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到达30°N附近后,与南方暖湿空气在南昌市区上空低层形成交汇,促使暖湿空气沿着锋面迅速抬升凝结,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造成南昌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GRAPE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高低空环流形势场特征和主要天气系统,能提供较准确的高分辨率诊断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4.
《辽宁气象》1998,(2):43-44
为促进国家气象事业与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地方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步伐,我局遵照中国气象局和辽宁省气象局的统一部署.在省局和市政府的共同领导支持下,实施9210工程建设。到1997年10月.该项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经过对其某些方面的开发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其整体功能,提高了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它产生的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 给沿岸地区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严重的台风灾害, 往往是台风登陆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 总结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点, 结果表明: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具有登陆季节短、登陆地点分布异常、台风比例异常偏高、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特点。同时, 还讨论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异常的气候原因, 并指出未来几年登陆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年频数处在上升趋势中。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通过分析气候背景,环流形势特征,并将其与历史多雨年和少雨年做对比分析得出: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偏多是在多雨的大气候变化周期中发生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脊线位置偏南是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毛辉  兰红平  张小丽  随高林 《广东气象》2010,32(3):24-26,29
基于深圳市自主开发的临近预报系统Tracer,对深圳地区2009年汛期降水性雷达回波的主要参数特征和Tracer的预报准确性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回波参数(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强度)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与预报准确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年6—8月山东省气温、降水、500hPa月(旬)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5年夏季的大气环流特征、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过程,并综合评价了其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冬小麦长势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惠敏  黄勇  荀尚培 《气象科学》2007,27(2):187-195
本文在对比分析MODIS NDVI与AVHRR NDVI的系统误差基础上,以MODIS/AVHRR卫星资料、地面农情观测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开发出淮北平原冬小麦长势监测旬、月MODIS NDVI比较模型和MODIS NDVI半定量监测指标模型,该模型在2005年检验应用中得到与实际较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短期数字化天气预报技术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代刊  曹勇  钱奇峰  高嵩  赵声蓉  谌芸  钱传海 《气象》2016,42(12):1445-1455
建立无缝隙集约化的天气预报业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中短期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现状回顾,指出经过2011—2015年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在我国国家级和部分省级业务单位已初步建立了数字化中短期业务预报技术流程,其包括数值模式系统、客观方法释用、预报主观编辑制作以及精细化格点后处理四个方面。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短期业务技术还存在数值模式发展水平不高、客观预报技术方法未全面深入开展、缺乏有效技术工具支撑预报员进行订正、格点化的处理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文章在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应提高自主数值模式系统的基础支撑作用,深入发展海量预报信息的客观提取及订正技术,加强开发主观和客观融合的技术和工具平台,完善精细化的格点处理技术的发展思路,并进行具体阐述。最后,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支持、路线选择、发展规律以及交流共享四个方面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