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是进行城市生态游憩活动的重要基础,生态游憩空间的合理配置是生态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模型,构建生态压力指数标准,并结合空间叠加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市市区生态游憩空间的分布现状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和生态压力情况。结果表明:西安市市区的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1.4136 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3.2,生态环境状况极不安全;并且区域内生态游憩空间布局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相矛盾。针对西安市生态游憩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生态游憩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构建西安市生态游憩廊道系统,对西安市未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的塑造和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封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营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封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在河南省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豫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将开放空间系统作为城市生态调控的"容器",通过开放空间系统的设计和营建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是推动该市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开封城市特色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市开放空间系统设计与营建的必要性及其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开放空间系统圈层一体化的设计方案,以及绿色开放空间和灰色开放空间营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代意义、科学理念和准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城市建设是顺应世界生态潮流,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应树立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的科学理念,明确生态城市建设的宗旨和要务,抓住城市地域空间这个关键,实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生态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和利益公平,以及坚持区域创新等科学准则。  相似文献   

4.
王发曾  邱磊 《地理科学》2015,35(5):583-592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具有生态调控、经济社会与文化景观等3项功能,可通过评价功能强度、测度满意程度与优化系统功能等分别实现学者、市民与政府对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的认知。三类认知构成了研究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的独特知识体系,为该系统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执行线索,进而对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以连云港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为例,在评价功能强度、测度满意程度并对比分析二者异同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学者与市民的意见,提出优化系统功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洛阳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分析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在科学分析洛阳市域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并解决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对洛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关键问题包括:建设洛南新区,增加生态容量;发挥开放空间的生态功能,调整生态城市空间格局;以生态理念经营城市,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在2000 年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10 年初步形成“两心四城”城市空间格局,随后在发展战略中加入“中调”,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谋求在2020 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架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有赖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密度也是进行城市通达性差异研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州的城市交通通达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网格分区法对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区域划分和密度计算;进一步结合快速轨道交通(地铁)网络的时间通达性度量,对广州市的城区通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的通达性呈现同心环状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铁网络时间通达性和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值进行区位等级划分,探讨区位因素与交通通达性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城市公共、商业服务设施和住宅区的空间特征差异,进一步甄别广州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特征和区域差异,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空间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城镇体系具有自分形性。运用分形理论,对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与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空间布局均符合分形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的分形结构在空间上是从核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扩散发育的分形结构;第二,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空间城镇分布情况只在局部空间存在分形,空间结构虚有框架但缺乏内部联动,整体结构不佳;第三,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较为松散,首位度过高,人口金字塔呈"倒三角"结构,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交通可达性对分形具有缓冲的效果;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来主体功能区思想,对城镇体系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零售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其空间布局对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决定了产业发展环境,影响产业布局.该文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不同城市空间对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1)零售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存在空间尺度效应,随距离增加,空间集聚性先增加后减小;2)零售业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且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10 km范围内;3)5种城市空间对零售业整体空间布局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休闲娱乐和交通空间对郑州市零售业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675、0.656,其次为居住、公共和商业空间,影响程度接近;4)不同城市空间对不同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居住和公共空间对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布局影响较大,交通空间对综合零售布局影响较大,而商业和休闲娱乐空间对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布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郑圣峰  侯伟龙 《山地学报》2013,31(4):482-488
城市生态格局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对涪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中,针对提出"生态引导"的方法。通过对山地自然属性、生态基底划分和用地类型空间管制的具体变化分析,认为将生态导向引入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从远景城市空间布局入手,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有益于山地城市建设范围、结构、发展方向的合理性,为涪陵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良好的方法,最终实现控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图书零售业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图书零售业空间布局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市图书零售业存在中心聚集-外围分散、地区差异显著、道路沿线布局、与商业中心和学校布局高度相关等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区发展水平、人口、交通、地价对南京市图书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并从图书零售业商圈、社区、校园导向3种空间布局模式视角提出了南京市图书零售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 运用最小距离法和基于路网的行进成本分析法, 对不同尺度的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 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平均可达时间为3.8 min, 92.11%的居民可在10 min 内到达一处休闲绿地;可达性最差(可达时间30~50 min)的居民区分布在主城区的边缘地带。② 风景区类休闲绿地的可达时间为20.33 min, 可达性最好的是西湖风景区绿地和西溪湿地风景区绿地。③ 各乡镇街道到风景区绿地的可达性呈现出以西湖为中心的不严格的圈层结构, 距离西湖风景区越远, 可达性越差。最后探讨了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可达性的差异, 以期为城市休闲绿地研究提供新思路, 为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冯娴慧  魏清泉 《热带地理》2006,26(4):344-348
通过研究城市大气污染自净化机制以及风与城市绿地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城市绿地生态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生态机理一方面是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净化,另一方面是绿地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稀释过滤城市大气污染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绿地生态机理,绿带环绕的组团式形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外围紧密布局城郊绿地,组团中心为"绿心",居住区环绕"绿心"布局.组团的规模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现状确定,绿带的宽度要适宜.该城市空间形态能协助实现城市空气污染自净化过程,保障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动态演变与功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王胜男  李猛 《地理研究》2012,31(7):1209-1223
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包括生产绿地、农林地、滨河绿地、公园绿地、景观绿地、附属绿地等6种类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结构均匀比指数测度法,解析了1988~2008年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面积、斑块、空间布局结构的动态演变。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不同类型要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梯度上的变化迥异。1988~2008年,滨河绿地、公园绿地、景观绿地、附属绿地面积逐渐增加,生产绿地、农林地大幅度减少;各象限、各圈层不同种类绿地的均匀比指数变化、差异很大;绿地斑块密度逐渐增大,斑块形状指数普遍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功能强度指数测度法和Huff模型等方法,评价了系统的服务功能水平,发现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水平一般,居民访问绿地的成本普遍较高,市区绿地与居民的供需关系不协调。可采用改变人口居住模式、调整绿地分布格局以及多种措施对系统的空间布局结构、服务供需关系、绿地要素等进行功能优化。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1年、2006年、2009年、2016年4个时点的城市商品住宅交易数据,基于空间分析与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开封市住宅价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区域一体化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城区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由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结构转变,邻近郑州的金明区正成为房价“高峰”;跨界交通和新城规划等一体化因素对开封市住宅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影响力随着一体化推进而变化。其中,郑开大道对住宅价格的正向促进作用呈先增后降的特点,开通相对较晚的郑开城际轻轨对住宅价格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开封西郊金明区的快速扩张弱化了其潜在效应。这有效地证实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住宅价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作为城市空间的特殊组成部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日益显著。以兰州市为例,在对开发区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以地域空间、产业空间和社会空间为切入点,分别从用地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飞  黄勇奇 《热带地理》2016,36(1):142-149
基于1995、2005、2013年3个时期的黄州城区路网,将Axwoman6.0系统嵌入GIS通用技术平台,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地图分析,以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建立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协同度,对黄州城区的城市空间进行量化比较分析,探讨路网格局和城市形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州城区的整体集成度高值区由“轴”到“面”,不断扩大;空间协同度总体较高,但呈下降态势。城市表现出核心扩大化、空间复杂化、形态无序化的特征,进而指出黄州区存在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以及城市形态日趋混乱的问题。据此,提出黄州区在今后的发展应注意培育多个中心,分散城市核心的职能;合理规划交通体系,带动周边联动发展;科学布局城市用地,扭转混乱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多维度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欣  胡静  贾垚焱  田小波 《地理科学》2021,41(12):2138-2148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民建筑为研究单元,基于步行、骑行及公共交通3种出行方式,从城市公园绿地数量、质量及可达性3个维度衡量每个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水平。结果表明:① 3种交通方式下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分布相差较大,但整体呈现由城中心沿江区域向外围辐射递减的分布特征;② 随着居民出行方式的升级,极限出行时间内居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所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逐步提升;③ 城市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失配现象,多数公园绿地分布于城市中部,而南北部城郊区域分布较少,西北和西南部多数区域居民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整体较差。  相似文献   

18.
以徐州市为例,基于0.25 m空间分辨率的Google影像与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空间绿地与居住小区人口;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小区尺度的绿地供给情况,结合相关标准分析其空间供需状况;为最大限度减少绿地供给不达标小区数量,用空间启发式算法搜索合适的低效工业地块转换为绿地得到优化的绿地布局。研究发现:徐州中心城区绿地供需存在空间不公平,39%的小区绿地供给小于20.1 m 2的需求标准,供给饱和区主要在云龙湖与泉山森林公园片区,不足区则主要在老城与金山桥片区;绿地空间配置应与人口空间分布保持一致,因此要在高层住宅集聚区配置大中型公园绿地;在空间上选取合适数量与位置的低效工业地块转换为绿地,转换431 hm 2的工业地块可使绿地不达标小区数目减少37个,而得到优化的绿地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早在19世纪末生态思想就开始用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如今景观生态学关于格局与过程的生物空间理论,已成为城市自然景观组织和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本文探讨了生态景观的含义及建设途径,以南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形态可持续格局,分析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或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整合方法,并提出了在大都市区、主城区、街区三个不同尺度上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模式:绿楔与星形放射状城市相嵌、绿径网络与街区路网纹理相伴、须状绿色延伸与邻里环境相融。为城市景观生态重建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