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G1S确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给出建筑结构在地震破坏状态下的次生火灾发生的概率。通过综合分析其它影响因素,给出判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的高危险区的方法。并在GIS(Geograpllic Information System)下实现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险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地震次生火灾是村镇最易发生、最危险的地震次生灾害。结合我国村镇现状,分析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呈现起火点多、火灾蔓延迅速等特征,提出起火、蔓延的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分析了单栋房屋起火、蔓延和房屋间火灾蔓延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尝试给出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以某县城镇为例,评价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相似文献   

3.
地震次生火灾是震后发生最为频繁和造成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次生灾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城乡结合处的老旧建筑成片区大量存在,一旦地震发生,建筑破坏尤为严重,区域建筑密集等因素为次生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工程应用出发,通过确定火灾蔓延的经验参数,建立了基于建筑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建筑内火灾蔓延和相邻建筑之间的火灾蔓延两个过程,模型中考虑了建筑结构类型、地震对建筑破坏、风速和风向和相邻建筑蔓延的极限距离等影响因素对蔓延的影响。利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水笠公园周边建筑火灾蔓延实际数据,与本文建立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在强烈地震发生后,会引发建筑火灾等次生灾害,涉及因素较多,传统火灾危险性数学模型忽略了强震后既有建筑发生火灾时不同因素的随机性与模糊性特性,难于建立健全的评估数学模型,导致评估精度低。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分析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影响,用因素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数学模型及评估体系。具体方法是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层因素针对上层因素影响进行评分,建立判断矩阵,获取权重。确定隶属度矩阵,获取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的因素集与评语集,构造单因素评判,给评估集中的因素赋予权重,进行一级模糊评估。把一级评估结果当成二级评估的单因素评估,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完成对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危险性的评估,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估,得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评估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震害的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害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内工程结构(建筑物、交通设施和供水设施等)的地震破坏为基础,综合考虑小区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火灾的着火点密度、建筑类型、消防设施状况、消防站点到达时间和小区内道路密度等影响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了小区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害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于城市小区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城市小区日常防火安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系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杰  江建华  李明浩 《地震学报》2001,23(4):420-426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开发平台,研究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和系统的数据分层与组织,给出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模型及方法.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背景,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火灾扑救辅助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7.
张文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72-1377
震后建筑火灾涉及因素多,传统评估模型忽略了建筑截面温度变化与建筑形变程度的影响,导致评估准确度较低。为解决此问题,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震后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模型。在建立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获取评估模型权重,确定隶属度矩阵;通过确定震后建筑火灾后截面温度变化评估的因素集与评语集,进行单因素评判,为评估因素集中的因素赋予权重,实现一级模糊评估;再将一级评估结果作为二级评估的单因素评估,结合模糊数学分析完成对震后建筑火灾危险性的评估。实验中以建筑横梁截面温度变化与形变程度为指标,对震后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估,震后在发生火灾时建筑结构受到火灾影响,横梁截面温度越高,导致形变程度越大,危险性更高,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所提模型评估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北部地震次生灾害做了预测,认为地震火灾、毒气泄漏和地震水灾是震后可能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张家口、宣化、唐山和秦皇岛市具备发生大型地震火灾的条件,张家口市、怀来县和唐山市有可能发生地震引发的毒气泄漏、官厅、密云、陡河及山西省的册田水库大坝震后出现险情引起的地震水灾将对我省北部造成危害。地震造成的剧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及人工放射源的泄漏的散落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能源供应系统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与火灾荷载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安全是防震减灾的重要课题。研究了能源供应系统可能遭遇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和火灾荷载的评价分析方法,包括危险性评估、火灾荷载、温度计算、火灾减灾等。这些方法为能源供应系统防御地震次生火灾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W Arcview/GIS为工具 ,结合传统的火焰蔓延数学模型 ,发展了复杂系统条件下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并结合福州市主要建筑物结构类型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根据建筑物类型来区分不同可燃物类型的划分方案。结合火源、风向风力、可燃物分布等因素 ,该模型在地震时可用以判定某一时段内可能的延烧区域 ,估计地震次生火灾的灾害程度及其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以忻州市为例,选取其中3个次生灾害源,结合城市供水、建筑、交通等系统,提出用网络分析法研究地震次生火灾的可扑救性.  相似文献   

12.
Hazard analysis system of urban post-earthquake fire based on G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Post-earthquake fire is described as the fire caused by earthquak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mong the post-earthquake disasters or seismically secondary disasters, post-earthquake fire is usually the most dangerous. Experiences from historic earthquakes indicate that seismically secondary disasters may cause more severe damages and threaten our society seriously than the earthquake itself. To relieve the post-earthquake fire and minimize the economic los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  相似文献   

13.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大都伴随次生灾害发生,常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现状,特别详细地讨论了次生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山地地质灾害和海啸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地震次生灾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新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693-1699
由于双重灾种叠加,地震次生火灾曾经带来过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并始终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梳理历史上几次重大地震次生火灾情况,归纳地震次生火灾的成灾与蔓延研究成果,讨论现有研究成果中常用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工程结构和装备设施,以及灾害区划单元两个层面总结分析了地震次生火灾的风险与损失评估研究成果;从民用建筑、油气化工设施、核电站、灾后安置点与林业等多个方面探讨地震次生火灾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二十年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主题的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并分析研究热度与地震事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油气储运系统钢结构设备地震火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防和减轻油气储运系统地震火灾危险性是防震减灾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油气储运系统的地震火灾特征及防火要求,对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在遭到破坏和平时情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有限元法对油气储运系统中典型钢结构设备在地震火灾荷载作用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料遭到强地震荷载破坏后,钢结构的抗火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震灾害、建筑物、人口、经济、抗震救灾等多方面出发,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进行有效结合,对地震危险性、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构建城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张家口地区16个县区为例,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建立精细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较差,怀来县地震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筑群中砖混结构建筑数量众多,抗震性能较弱,在地震中的破损率较高,逐一进行抗震性能测定难度巨大。本文提出基于常时微动观测的城市砖混结构建筑群抗震性能快速评价方法,提供初步的决策参考建议,适用于在大范围城市建筑群中快捷地筛选易损建筑。选取呼和浩特市区331栋砖混结构建筑物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分别建立适用于研究区域建筑物长轴和短轴平均共振周期与建筑物楼层数的回归关系,作为衡量研究区砖混结构建筑群抗震能力的快速判断标准。筛选出82栋抗震能力较弱的易损建筑,其中24栋为重点关注对象,主要分布于人口较为密集的老旧城区,多为4层(含)以上住宅类型,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具有面临潜在地震危害的风险,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加固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