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煤层作为岩石圈重要的碳库,被岩浆破坏和吞噬,直接加速了地质历史上岩石圈的碳循环。为揭示该过程中接触变质煤微形貌的变化过程和原因,本研究采集了皖北袁店二矿岩体外围不同热变质程度的接触变质煤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可溶有机组分分离、气相色谱-质谱(GC-MS)、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等实验。结果显示,趋近岩体,样品挥发份、氢、氮、可溶有机质含量减少;灰分产率和镜质组反射率增加;可溶芳烃当中萘系列相对含量降低,菲系列相对含量升高。未受影响煤和浅热变质煤显微组分主要由胶质结构体组成,后者裂隙发育。天然焦主要由镶嵌结构体组成,局部发育形状不规则的脱挥发孔,孔径多介于20μm×50μm至50μm×150μm。火夹焦主要由多孔炭和炭微球组成:多孔炭富含圆形-椭圆形气孔,孔径多介于0.5~3μm,炭微球群发育在裂隙以及气孔内壁上。分析表明,趋近岩体,煤层热变质程度持续增加:浅热变质煤是煤层受较弱热变质而脆性断裂的产物;天然焦是浅热变质煤脱挥发份、塑性形变所致;火夹焦是天然焦被岩浆进一步中间相化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接触变质煤消失过程中微形貌的变化是煤岩组分热蚀变、脱挥发份、中间相化的...  相似文献   

2.
抚顺煤田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湘赣中南部地区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伟尔  杨起 《现代地质》1993,7(3):326-336,T002
湘赣中南部地区的煤主要是高变质煤。虽然深成变质作用存在,但煤本身变化显著,煤与石墨、天然焦同层异矿,煤层围岩蚀变和煤变质带展布与侵入岩体及火山岩的分布密切相关等,都证明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赣中南部地区煤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形成广阔的高温区,从而形成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侵入岩体周围形成煤变质正向环带,岩体群之间则形成反向环带;接触带煤变质呈现向石墨或天然焦两个不同的演化方向;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控制了这一地区煤变质带展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以杨谈勘查区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区内岩浆岩的侵入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区内岩浆主要以岩床形式由西南向东北侵入煤系,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厚度呈南厚北薄的特点。区内共有7层煤不同程度的受到岩浆侵入影响,多沿煤层顶、底板侵入。岩浆侵入加大了含煤地层厚度及煤层间距,同时使煤层的变质程度进一步加深,局部变质为热变煤或天然焦,煤层灰分、碳含量增加,挥发分、氢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煤层中的岩浆岩侵入造就了大量的接触变质煤,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为了详细探讨岩浆岩体距煤层距离对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通过对塔山井田5222巷的辉绿岩岩墙及周围煤层的地质编录、系统采样,及煤样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研究接触变质带的煤岩煤质特征。结果表明:接触变质煤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各种天然焦微观结构,如镶嵌结构、流动结构、热解碳等;侵入体对煤层的瞬时加热显著提升了热变煤的煤级,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由正常煤的0.67%~0.87%增至接触变质煤的0.94%~3.67%;接触变质煤中水分含量和灰分产率显著升高,挥发分产率降低;靠近岩墙的煤样中C含量上升,H、N、O含量下降。综合分析认为,岩墙接触变质作用对煤层的影响范围约4.5 m,即1.25倍岩墙宽度,而严重变质带为1.6 m。研究成果为煤的开采利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选择电极(ISE)、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研究安徽淮北朔里煤矿5号煤层与侵入岩浆岩(岩床)接触面附近煤的光学性质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与岩床直接接触的热变质煤在光学上显示天然焦的典型特征,除惰质组以外的显微组分大都变成了较粗大颗粒状镶嵌结构体,各向异性显著,小球体发育,微气孔很发育;与岩床间接接触(岩床之下)的热变质煤镶嵌结构体变细,各向异性变弱,微气孔不发育,未见小球体。研究还发现,从岩床下边缘至煤层底板泥岩表面的8个煤分层都显示铈(Ce)严重亏损的特征;在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上,Ce负异常"V"型谷非常显目,表明岩浆的高温将煤中原来的Ce3+氧化成Ce4+而与其它三价稀土元素(RE3+)发生了分离。数据显示,在朔里煤矿岩床接触变质煤中,稀土元素丰度与煤的灰分产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岩浆熔体中的微量元素迁移到周围煤中并未造成灰分产率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梅田矿区岩浆热变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王运泉  莫洁云 《地球化学》1999,28(3):289-296
梅田矿区主采煤层-龙谭组12号煤层主要是受矿区北部骑田岭花岗岩侵入体影响的典型岩浆热液变质无烟煤,煤的变质指标如挥发分和镜质组反射率R^0(max)等与岩体有密切关系。本次研究按距离岩体由近而远采集了一系列煤样,运用中子活化(INAA)和微区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样品中近40种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As,d,Hg,Pb,Se等对人体有毒元素在煤中的质量分数较地壳克拉克值高数倍至数十倍,  相似文献   

8.
基于鄂尔多斯临兴区块的地质背景,分析了紫金山岩体的岩浆热变质作用及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燕山期是本区岩浆岩活动最强烈的地质时期,形成了紫金山岩体。靠近紫金山岩体,煤的变质程度快速升高,煤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高达4.9%;围绕紫金山岩体,煤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煤层气含量呈现环带状展布特征,煤层气含量快速升高。研究认为:由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形成的高温烘烤作用下,岩浆热变质引起煤的二次生烃导致煤生气量增大和吸附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陶二煤矿扩大区岩浆岩发育,岩性为闪长岩、闪长玢岩,呈层状侵入煤系地层及煤层,使煤层厚度变薄、分叉,局部吞蚀成无煤区,岩浆的侵入使煤层结构复杂化,煤变质程度增高,局部成为天然焦。  相似文献   

10.
鲁西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煤变质作用主要属于区域变质,部分地区接触变质作用明显。通过对煤田煤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时期主导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叠纪以前研究区在构造作用下沉降,煤变质主要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且各地差别不大,至三叠纪末期煤的变质程度已经接近长焰煤;三叠纪以后南北煤田R值出现显著差异,中北部各煤田煤变质仍然由深成作用主导,而南部济宁、巨野、滕南等煤田在侵入体的作用下,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开始主导煤变质,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巨野、滕南等有岩浆侵入或接近煤层的局部地区;在东部煤田含有大量无烟煤和天然焦,肥煤所占比例明显比中西部大,这是由于郯庐断裂剧烈的水平地层错动,煤系受到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后备煤炭资源基地,煤层大多聚集在白垩纪断陷盆地中,其中,五间房含煤盆地煤炭资源丰富。通过对该盆地东南部3个钻孔57件煤样的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探讨了煤层的煤质特征、煤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煤层以低—中高灰、高挥发分产率和低—特低硫为特征;具有较高的镜/惰比和结构保存指数;煤相类型主要为潮湿森林沼泽相,自下而上,成煤泥炭沼泽覆水程度总体有所加深,上部泥炭沼泽具有水体逐渐加深的水进型特征,下部泥炭沼泽具有水体逐渐变浅的水退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e Harlem coal is postulated to have been deposited in raised-bog settings. It was initially deposited as low-sulfur peat, but groundwater of a later origin altered portions of it to high-sulfur coal.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of 172 samples from 31 locations on a moisture- and ash-free basis have a quadrimodal distribution with two major modes at 0.75% S and 2.0%S. Multiple sampling and analyses at specific mine site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sulfur of a later origin occurred either laterally adjacent to sandstone channels or vertically adjacent to faults. Significant sulfur addition also occurred above clay partings at these sites. The original low-sulfur nature is preserved where the coal bed is isolated from descending groundwater by a thick impervious layer. Trace-element analyses show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obile elements such as Na and Mn in the high-sulfur coals.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沈北煤田煤炭地下气化原理、条件、煤炭气化开采依据,煤炭气化开采的发展远景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is mostly anthracite and its metamorphism has been less documented.By analyzing systemat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and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of the Ceshui Formation cola in the Lianyuan coal basin,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anks,coal metamorphic regions,the extension of coal metamorphic belts.coal metamorphic gradients,coa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of heat-production and -storge conditions,buried depth of the Indosinian-Yenshanian granites at the margins of the Lianyuan coal basin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results in conjun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s,endogenetic deposits with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measur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esicles indicate that the telemagmatic metamorphism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in the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宁红阳煤田局部采区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通过煤田构造发育规律和演化史研究、油气地震勘探资料解译、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和方法,预测了该煤田深部及外围煤炭资源的赋存状况、远景勘探开发区及煤炭资源量。结果显示:煤田二区为正常背斜的控煤构造,-1500m以浅的煤炭资源储量为83148万t;煤田南部岳家堡背斜往南发育,徐往子勘探区东部存在一个低次序含煤向、背斜构造,可作为远景勘探区,估算-15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为1.85亿t。   相似文献   

16.
反映煤储层渗透性的参数之一——块煤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储层的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体结构,煤体的整体结构决定煤炭筛分试验所获得的块煤率,所以块煤率可以从整体上反映煤储层的渗透性。辽中地区几个矿区煤储层块煤率与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性,为块煤率作为评价煤储层的参数之一,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含煤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吉林省主要成煤期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古近纪;沉积类型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均有存在,控煤构造及成煤环境是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的两大控制因素,通过总结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主要成煤期含煤地层聚煤作用特征,提出了吉林省重点应在推覆构造下、玄武岩盖层下及新近纪盖层下寻找新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8.
冯洁  侯恩科  王苏健 《地质通报》2018,37(12):2184-2191
宁东煤炭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备受关注。采用公式法及现有3个工作面实测数据研究,确定了首采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高度,对比首采煤层至主要含水层之间的距离与导水裂缝带发育的高度差值,预测首采煤层开采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宁东煤炭基地首采煤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一般为20~80m,其中大于180m的区域面积约5.9km2,集中于西北部灵武矿区;石炭纪—二叠纪煤矿区横城矿区7个钻孔导水裂缝带突破石盒子组达主要含水层(新生界含水层)底部,侏罗纪煤矿区灵武矿区9个钻孔的导水裂缝带已经沟通地表。将首采煤层开采影响含水层的程度划分为影响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微弱4种类型,各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4.7%、40.31%、18.65%、26.34%。  相似文献   

19.
针对演马矿煤矸石矿井填充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中制定了两种动态淋溶控制实验,来模拟煤矸石矿井回填后的控制效果。其一是将煤矸石与粘土均匀混合填充;其二是将煤矸石与粘土分层填充。通过这两种控制实验的比较分析可知,粘土层的吸附、转化作用,对控制煤矸石中有害元素的溶出有一定的效果。考虑分层样对F-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建议选择分层方法进行煤矸石矿井填充。  相似文献   

20.
李定启 《岩土力学》2014,35(Z1):1-7
为深入探讨硬煤的煤与瓦斯突出机制,对深部硬煤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试验进行研究。根据断裂力学、岩石力学及煤与瓦斯突出有关理论,提出深部开采过程中硬煤掘进工作面薄板理论假设,并将该理论应用于深部硬煤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研究。对硬煤掘进工作面薄板理论分析,认为工作面尺寸、煤的弹性模量、围岩侧压系数、瓦斯压力等因素对硬煤掘进工作面突出具有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岩应力、煤的坚固性系数较大的情况下,硬煤突出临界条件主要受围岩应力、煤的弹性模量、围岩侧压系数及工作面尺寸等因素影响,而受瓦斯压力影响相对较小;在围岩应力、试样的坚固性系数较大且煤的弹性模量和侧压系数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突出的临界轴向应力随模拟工作面尺寸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减小。试验结论基本符合本硬煤突出薄板模型理论公式,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硬煤掘进工作面煤薄板模型理论及硬煤掘进工作面突出机制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