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986年2月9日、3月1日和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发生的5.0级、5.4级和5.5级地震震群,微观震中分别在(48°39′N,126°32′E)、(48°40′N,126°32′E)和(48°40′N,126°35′E)。宏观震中在德都县讷谟尔乡、沾河林业局和引龙河农场等地,震中烈度均为Ⅶ度。有感范围东到佳木斯,西抵加格达奇,北至黑河市,俄罗斯境内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歇洛戈尔斯克均有  相似文献   

2.
1986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一)20时42分,在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内发生了5.0级破坏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48°39′、东经126°32′。据地震现场考察,宏观震中在讷谟尔河和滨北铁路线相交处的讷谟尔乡一带,震中烈度为七度,北部龙镇和沿河两地一般为六度震害,两侧德都县城为五度。震区人畜均无伤亡。这次地震持时短,震中区的居民普遍反映此震的有感时间只有3—5秒。震前无有感地震发生,仅有一次0.2级微震。从现场考察的结果看,震前曾出现宏观异常,局部地区出现水氡突跳、水井变色、水位上升、狗咬人、猪不进圈、地声、地光等现象。震中区距五大莲花池市火山口仅30多公里,但休眠2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七时二十四分三十五秒在我县生康区下扎科公社麦玉弄至瑞达之间发生了6.0级地震。宏观震中为北纬31°52′,东经99°42′。震源深度为17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北西走向的下扎科断裂上。极震区平均烈度为7度。地震造成部分房舍倒塌或严重破坏,共死11人,轻重伤13人,损失各类牲畜48头(只),损失折款共约292万元。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20日16时零7分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与景泰县之间发生了M_s=6.2级地震,这是甘肃省自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后36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兰州地震研究所立即组织两个考察队奔赴灾区考察。经过几天的调查,确定了这次6.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景泰、天祝两县的交界处,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7°07′,东经103°37.5′。极震区烈度为八度,其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长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月7日山西运城出现了一次震群活动.至1987年2月1日共发生地震801次.最大地震为4.7(M_L),位于东经111°03′、北纬35°11.5′,震源深度5.5公里,震中烈度达5度强.由于运城震群的震源较浅,3.0级以上地震在震区普遍有感,甚至2.0级左右或2.0至2.9级间的地震也不同程度地有感.因此,这次震群活动对当地群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18日22时57分和10月19日1时1分在山西省大同县、阳高县境内连续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震级分别为Ms5.7级和Ms6.1级。据山西省地震局公布的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分别为北纬39°56.9′,东经113°49.95′和北纬39°56.6′,东经113°49.8′,极震区在大同  相似文献   

7.
1988年4月25日21时40分,在芦山县太平附近发生了4.5级地震。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北纬30°27′;东经103°00′。雅安行署地震办公室和四川省地震局测量队联合派员对震区进行了考察。经考察,震中位于两河口北面,即北纬30°25.8′,东经103°04.2′,震中烈度达Ⅵ度。  相似文献   

8.
1944年3月10日发生在我国北天山西段的7 1/4级地震的震中曾先后被定在北纬42°30′、东经82°30′和北纬44°、东经84°。1986年在新源县城南的卡克博河发现了一条长18km的地震形变带②。经对形变带滑坡体上树木生长年代和滑坡壁坡角研究后判定,该形变带应为1944年3月10日7 1/4级地震造成。在研究前人资料和增补新烈度点的前提下重新勾绘的等烈度线显示出卡克博河地震形变带与极震区几何中心相一致。本文在综合分析北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与不同方向活断层的关系中发现,沿卡克博河断裂中强以上地震有呈线型分布特征,结合发现古地震遗迹等因素,作者建议将1944年3月10日7 1/4级地震的震中定在新源以南(43.3°N、83.3°E),称为1944年3月10日新源7 1/4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10.
西藏当雄6.6级地震与尼木6.5级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北纬29°48′,东经90°21′)发生了Ms6.6级地震,而在1992年7月30日16时24分在拉萨市尼木县(北纬29°35′,东经90°15′)曾发生过Ms6.5级地震。上述2次地震发生在同一活动构造带上,地震类型相同,震级、震源深度也相差不大,但2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却相差很大。作者在地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造成地震灾害损失轻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前言     
1986年7月10日9时15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5.1级(四川省地震台网定为4.7级、国家地震局《震情》31期公布震级为5.0级),微观震中:北纬27°25′,东经101°27′,震源深度15千米;宏观震中:北纬27°19′,东经101°20′。即盐源县黄草乡一带。震中烈度Ⅵ度。盐源县右所、左所及  相似文献   

12.
1985年4月18日13点52分在云南省禄劝—寻甸地区发生一次Ms=6.3级强烈地震。 据全国和云南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北纬25°50′东经102°51′,宏观震中位于禄劝 县至寻甸县交界的九龙、转龙、马街一带,极震区烈度为8°。 截至4月22日统计,地震造成22人死亡,重伤111人,房屋倒塌1万2千多间,震  相似文献   

13.
1985年4月18日13时52分,在云南东川、禄劝间(北纬25°50′,东经102°51′)发生6.3级地震,震中烈度为七度。据云南省地震局提供震源机制解为:  相似文献   

14.
1960年11月9日18时43分42秒松潘漳腊附近发生6.7级强烈地震,仪器测定震中位置为北纬32°42′,东经103°42′。震源深度20公里。震源机制参数:A 节面走向北47°东,倾向南东,倾角60°,顺时针扭动;B 节面走向北41°西,倾向南西,倾角88°,反时针扭动;主压应力方向北89°东,仰角19°。极震区位于漳腊南东侧,震中烈度Ⅸ度,宏观震中位置为北纬32°47′;东经103°40′,宏观震源深度7公里,地震使6个公社受害,面积达31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月6日凌晨,新疆拜城县境内发生5.9级中强地震。据区内地震台网测定其地震参数为:发震时间1月6日06时52分47秒。 微观震中 北纬41.9° 东经81.2° 震源深度 12公里 这次地震于奎屯、伊宁、新源、库尔勒、轮台、巴楚、阿合奇、乌什等地均不同程度有感,震动范围长轴长860公里、短轴51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宏观调查结果,地震发生在拜城县城西北40公里的山区,宏观震中取极震区等震线的几何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42°02.5′、东经81°29′,震源深度11公里;极震区烈度为Ⅵ度,包括水泥厂、电厂、羊场煤  相似文献   

16.
1986年8月6日12时03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映秀镇附近发生了M_L=4.0级地震。仪器测定震中为:东经31°02′;北纬103°22′,震源深10千米。这次地震明显有感范围;北至自水河,南至三江口一带,西至耿达,东至灌县及彭县关口场一带,大致呈北东向,受地形和构造控制。宏观震中在映秀镇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8′;北纬31°03′。震中烈度为Ⅴ度。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1月22日甘肃肃南5.7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地震的基本参数及序列根据甘肃区域地震台网和全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是: 发震时刻:1988年11月22日01时46分1.7秒; 震中位置:北纬38°35′,东经99°32′,即肃南县城以南的祁连山中;  相似文献   

18.
1955年9月23日,渡口市仁和区与会理县交介的拉、鱼鲊发生了63/4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震中位置为东经101°56′,北纬26°251′。这次地震造成593人死亡,1103人受伤,例塌房屋15,000间,震裂10,000余间。这次地震强度大,破坏严重,地震前有没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19.
1986年3月13日16时41分19秒,在云南省鹤庆县北衙区、黄坪区(北纬26°12’、东经100°11’)一带发生5.3级(M_s)地震。极震区烈度为六度强,长轴北西方向,长16公里、宽4公里。地震使北衙、黄坪两区的房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有八人受轻伤。1987年5月18日10时03分08秒,该处又发生一次5.0级(M_s)地震,震中为北纬26°11’,东经100°11’,极震区烈度为六度,长轴仍为北西向,长9.5公里,宽3公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公元512年5月12日山西北部的一次7(1/2)级强震的有感区、破坏区、极震区、佘震分布区以及震前山西北部的地震活动形势作了分析研究,提出这次强震的震中位置大体是北纬38°50′,东经112°50′,在今代县境内,取名代县地震。发震构造为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