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取地倾斜的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安徽安庆4.8级、江西瑞昌4.9级等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当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的形态及多项指标超出二倍标准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出现转折,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  相似文献   

2.
何翔 《地震》1994,(4):65-72
本文利用永胜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资料长度为1月和1年的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研究了振幅因子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地震前EW2分量M2波与NS分量O1波的γ值具有不同程序的异常变化,异常量为1.5%-7.7%;在地震发生前或地震发生时,各个主潮波γ值误差变大。用震例分析证明了倾斜固体潮振幅异常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潮汐偏角法对山东泰安、马陵山、烟台3个台的石英摆倾斜仪、自记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显示:泰安、马陵山分点潮汐偏角在华北各次5.0级以上地震,特别是黄海地震前1年7个月至1个月时段内出现的高值或低值异常,表明潮汐偏角可应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泾阳ML5.2级地震的地形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褶积、广义回归及差分方法对泾阳地震前后关中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泾阳地震是大面积应力积累和调整的结果;(2)所监光明日报 各断裂活动丰中短期形变异常;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活动特征;(3)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的或反向;(4)各断层活动速率呈准同步变化,曲线形态大都呈现典型的α、β、γ相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祁连山中东段及共和盆地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强震的地磁短期异常特征和预报指标.结果表明,磁暴、低点位移和地磁垂直分量的相关性在强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发震时间距低点位移异常开始的时间在1个月内,距磁暴出现的时间为倍九日期的±3天内.发震地点一般位于低点位移异常形成的分界线附近或低点位移异常所围绕的某个区域内.若相关系数异常持续5个月以上,在异常区内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广东及邻区地震前地磁变化和异常判别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华 《华南地震》1999,19(1):52-59
应用差值,相关,地磁特征线以及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广东,海南,广西3个台的地磁资料,寻找适用于本区的地磁分析预报方法及地震异常判别指标,结果表明,当参量超过1.5倍均方差时为异常;异常出现半年内在异常台站附近(距离小于250km范围内)发生地震.若两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则未来地震将可能大于6级,在单台分析法中,地磁特征线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效果较好,用特征线法,当广州台特征线参数K-0.  相似文献   

7.
首先建立地电场日变幅各向异性度(S值)方法:对不同测向的地电场日变幅换算成各向异性系数,进而提取异常信号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台站的映震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1)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地震前兆信息异常,对于5级左右地震,在震前4个月之内,震中距200 km范围内各台能够记录到地震的短期异常,异常出现的早晚与各台震中距的远近有关;对于4级地震,震中距越近异常越明显;(2)在正常情况下,S值曲线一般在均值的2倍均方差以内波动;当出现异常时,异常判据为S值2日以上超过各台均值的2倍均方差、曲线形态发生畸变;(3)各台映震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可能与地下介质电性结构、发震构造与各台构造关联性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门源东北4.2级地震前湟源台、门源台的波速比异常特征分析1引言波速比异常是地震前兆现象之一,国内外的许多震例己经说明,在较大地震前地震波速或波速比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变化,一般认为:地震发生前存在应力在未来震源区集中的过程,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孕...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磁偏角短临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自1987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各地磁台地磁偏角在Ms≥5.0级以上地震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离各地磁台300h以内的中强地震前地磁D分量会在短期内出现异常现象(可通过斜率值和相对速率值变化提取异常信息),该异常对地震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判断具有实用价值,而对震级的判断较差,异常可显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判别指标:斜率值或相对速率值超过预定的警戒值视为异常,异常大都在震前2个月至1个月前后的时间内出现。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5.1级强余震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琼中、邕宁,广州等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双低点”异常,地震序列缺震和地震迁移等方法,较成功地预报1995年3月23日北部湾5.1级强余震。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珲春7.0级深源地震地下流体中期、短期、临震、震时、震后异常,分析了地下流体异常特征。认为其时间展布具有阶段性,配套性和集中性,异常出现的时间与震中距密切相关,其空间展布具有迁移性,中期异常由外围向震中收缩,其速率很小,进入短期阶段,速率迅速加大。临震异常由震中向外围发散,其速率加大到剧增。此即为我们捕捉岩石变形临失稳阶段提供信息,是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的一种尝试。本文尚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构造的关系,地下流体异常的场兆、源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variations obtained with using GPS measurements before the Hokkaido earthquake (M = 8.3) is presented. Anomalous behavior of TEC was detected within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ain event. Anomaly appeared as the local TEC enhancement situ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orthcoming earthquake epicenter. These structures occurred during 5 days prior to the shock at the same interval of local time. At the process of the earthquake approach the amplitude of modification was increased, and it has reached the 85–90% level relative to the non-disturbed conditions 18 hou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area of strong positive disturbance has extended over 1500 km in latitudes and 4000 km in longitudes. The analysis have shown that according to the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its locality, affinity with the epicenter, dome-shaped zone of manifestation, characteristic time of existence) the detected ionospheric anomaly may be associated to the precursors of seis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陈立德  罗平 《地震》1997,17(1):1-13
简述了孟连7.3级地震中、短、临3个阶段的预报情况及主要依据。重点讨论了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前1a震中附近地震学空间扫描出现小震频度、调制比等8项异常,为云南省异常项目最多的地区;震前235d内震中附近出现中强震的时空密集活跃。定点前兆中期异常的主要特征是,某些项目具有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幅度大,如龙陵水氡异常持续时间长达4.5a;永胜短水准、短基线异常幅度分别达20.9mm和22mm。  相似文献   

16.
ZK03井水温异常与印尼8.7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认为该井水温出现的中、短、临异常可能与印尼8.7级地震有关.年日均值图显示,中期异常出现在震前11个月左右,表现为脉冲式向上突跳及阶跃式上升,最大异常量为日均正常上升速率的84倍;中短期异常出现在震前4个月和1个月,最大异常量为正常日均波动值的274倍;临震异常出现在震前的第9天,震前25小时达到最高值,最大异常量为正常日均波动值的2.5倍.水温异常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省地震局代县中心地震台的水准观测项目在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M6.2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M6.2地震前存在着大范围的应力积累、调整过程。代县台的7条水准测线均存在长、中期形变异常。异常时间大约1a~2a左右。异常幅度变化大。地震发生在测线观测曲线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排除了乌鸦嘴泉水氡测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该泉氟离子和华安汰内井、泉州四至井水氡先后出现的异常,论证了2004年秋至2006年冬福州乌鸦嘴泉水氡存在的年动态畸变异常的可靠性,认为该异常可能是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域M 7.2地震的中长期前兆异常,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恒春海域强震前福州乌鸦嘴泉水氡的变化特点.从几个测点的水氡先后出现长达1~2年的年动态畸变异常,认为在关注水氡的短期或短临异常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中长期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云贞  王吉易  张素欣 《地震》1999,19(1):90-96
采用“九五”攻关提出的水氡动态图像分析方法,对二次大同5.8级地震水氡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简介了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生成方法。研究表明,地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区的时间演化与地震具有“扩展-急剧扩震-地震-持续扩展-地震-收缩”的关系,且与多种异常发展的中期,中短期和短临阶段相对应,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演化与震中,地质构造和地热等有密切关系。表明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