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自然灾害与农业资源综合监测工程的整体技术方案,并阐明了3S技术为核心,“4D“技术为关键的总体框架,对自然灾害预防与救灾决策以及对农业资源的有效监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浙江测绘》1997,(2):52-52
这一示范工程系国家测绘局“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6个单位承担,预计1998年下半年完成。这一示范工程拟实现的攻关目标是:建立为国家高层决策机构和社会各界服务的自然灾害与农业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体系,为灾害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实时的测绘务服;加快遥感技术在测绘系统的推广应用,形成满足不同需要的自然灾害和农业资源遥感动态监测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开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沙宗尧  边馥苓 《测绘通报》2004,(3):49-50,54
将GIS技术应用于农业中, 实现Internet上农业相关资源信息的分析、决策、监测与展示,本文给出了系统的设计与特色,为GIS的农业应用提供了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为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农业发展状况,今年在各省设置农业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网点,利用卫星遥感拍照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各地土壤有机质、水分含量和农作物产量、病虫害发生等有关数据信息,以促进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农业遥感研究应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得益于中国自主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在过去20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呈现出天地网一体化的趋势;农业定量遥感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技术方法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取得突破,农业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从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农业定量遥感、农业灾害遥感、作物遥感识别与制图、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测、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等方面对中国农业遥感科研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赖以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利用3S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期调查与动态监测,逐渐成为人们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以1∶5万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韩城市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图的制作为试验样本,利用遥感和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基于Erdas Imagine 8.4的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辅以人工干预方法,以遥感影像数据(Landsat 7)为数据源,对土地资源的定期调查与快速监测的工艺流程与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DMC+4小卫星在国际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伯林  左烨 《遥感学报》2005,9(4):468-474
针对国际灾害监测星座应用技术和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着重研究了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星座应用技术和DMC 4小卫星的数据特点,研究了利用小卫星星座对防灾、抗灾救灾的突出作用,研究了小卫星地面系统集成技术和星地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控制体系,以便进一步推动国内小卫星技术、遥感应用技术、卫星星座技术、天地一体化运管控技术和机制创新的发展。促进中国灾害监测星座的研制,最终实现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中国自然灾害遥感的发展历程, 综述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自然灾害遥感在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并结合具体灾害实例, 论述了遥感在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和评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灾害遥感学科发展为导向, 对灾害遥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客观现实,探讨遥感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分析遥感技术在农区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时空动态监测、农作物污染变异监测和农业气体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提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建立综合农业立体污染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立体污染的时空动态模拟分析,为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价研究工作取得进展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众多,灾害分布广泛,且多发的国家。每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上千亿元,因此如何防灾、抗灾、减灾是急待解决的任务。“八五”期间,我国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科院、地矿部、林业部、水利部...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遥感》2006,(3):28-28
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3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将帮助实现我国及周边国家自然灾害的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地球信息科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廖克 《测绘科学》2001,26(2):1-6
分析了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 ,为地球信息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论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的内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以及地球信息图谱等基本概念 ,阐述了地球信息科学在资源清查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现代化管理、农业规划决策与生产管理、灾害预测与灾情评估、环境污染与生态变化监测、全球变化监测与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在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实时监测与灾情分析、皖东孤山林场松毛虫害探测及江淮地区特大洪涝灾害灾情评估等工作中应用TM图像的成功实践,分析了TM图像用于监测及评估这些自然灾害的理论依据、关链技术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对在农业资源管理中应用GIS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在了解了宁波市农业资源环境的特点以及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利用GIS的二次开发技术,对宁波市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构建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平台的农业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对农业资源数据进行分类与存储设计以及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功能。从技术实现的角度阐述了系统的开发环境、集群节点部署、农业数据资源与模型发布等关键技术,并以洪泽湖地区为例,实现了该地区农业用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水资源分布、气象信息等农业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共享查询。实践证明,基于云平台的农业综合信息系统,能很好地支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为农业综合数据管理与共享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遥感与GIS在蝗虫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蝗灾是世界上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蝗虫监测与预报因此成为各国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新兴的遥感与GIS技术由于其在空间定位、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 ,必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文中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遥感和GIS进行蝗虫监测和预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技术路线、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自然资源部水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的职能需求之下,面向中国“十四五”及二零三五年远景卫星发展规划,亟需厘清水资源属性卫星遥感监测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剖析中国卫星地表水资源监测能力。本文在对国内外多种类型卫星(包括光学、激光、雷达、重力、GNSS-R等)水资源监测能力及属性反演前沿技术(以地表固液态水的范围、水位、体积变化等为主)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地表水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的现状和不足,从观测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未来卫星遥感地表水资源监测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敦煌石窟虚拟重现与壁画修复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珍贵稀有文物遗址已处于濒危境地,如何有效保护、研究与开发这些文物资源已经显得非常的迫切与重要。研究了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文物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对文物实施数字化保存、重现和修复;并以敦煌文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现实、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敦煌石窟虚拟展示、脱落壁画复原与演变模拟等系统,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文物保护研究的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国情为国家基本国情之一,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于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安全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针对灾害的防御与应急工作,以灾害领域专题监测的内容、监测方法以及专题监测体系的构建为主要内容,进行面向服务的灾害领域专题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