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Grassland is a major carbon sink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The dynamics of grassland carbon stock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s so far, however,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the long-term dynam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grassland carbon stock, including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is study, spatial-temporal substitu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go sativa L.(alfalfa) grassland biomass carb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 in a loess hilly region with different growing years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lfalfa was the mono-dominant community during the cutting period(viz. 0–10 year). Community succession began after the abandonment of alfalfa grassland and then the important value of alfalfa in the community declined. The artificial alfalfa community abandoned for 30 years was replaced by the S. bungeana community. Accordingly, the biomass carbon density of the clipped alfalf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ver the time during 0–10 year. During 0–30 year, the SOCD from 0–100 cm of the soil layer of all 5 management patterns increased over time with a range between 5.300 ± 0.981 kg/m2 and 12.578 ± 0.863 kg/m2. The sloping croplands had the lowest SOCD at 5.300 ± 0.981 kg/m2 which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bandoned grasslands growing for 30 years which exhibited the highest SOCD with 12.578 ± 0.863 kg/m2. The ecosystem carbon density of the grassland clipped for 2 years increased 0.1 kg/m2 compared with the sloping cropland, while that of the grassland clipped for 10 year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o 10.30 ± 1.26 kg/m2. Moreover, the ecosystem carbon density for abandoned grassland became 12.62 ± 0.50 kg/m2 at 30 years. The carbon density of the grassland undisturbed for 10 year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loping cropland and the grassland clipped for 2 years. Different management patterns imposed great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biomass carbon on artificial grasslands, whereas the ecosystem carbon density of the grassland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from the clipping to abandonment of grassland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皖南山区草地资源和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皖南山区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皖南畜牧业的措施,以促进山区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皖南畜牧业的发展及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2004,(5):11-17
中国是草原大国。草地面积达到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3%,位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的土壤侵蚀时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的空间差异,以及草地退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并对该区近30年来土壤侵蚀的动念变化进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域微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占源区总面积的46.47%,而草地生态系统发生微度以上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达56.04%.源区土壤侵蚀类型是以冻融侵蚀伴随着水力侵蚀或风力侵蚀的复合侵蚀为主,...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分等定级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是指市(县)行政区域内的全部耕地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宜农未利用土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可用于农耕用途的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和宜农未利用土地;不包括建设用地、自然保护区,也不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相似文献   

6.
今熙 《国土资源》2002,(2):25-27
这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曾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里有广袤的戈壁、沙漠,这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7.
草地退化杂类草入侵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及日趋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草地生态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较系统总结了草地退化、杂类草入侵遥感监测方法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常规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方法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草地退化在群落尺度上往往表现为优质牧草种类减少,杂类草种类增加。在草地退化过程中,杂类草侵入,往往导致植被覆盖度增加,因而传统的基于植被覆盖度、生产力和产草量下降的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方法,无法反映草地退化在植被种群方面的变化特征,尤其是杂类草入侵的草地退化过程。而目前基于高光谱数据的草地退化杂类草入侵监测方法,结合地面光谱测定和对退化草地物种特征微弱光谱差异的定量分析,能有效识别群落中杂类草种类,并反演出占群落的面积比例、高度和盖度等,可为草地退化监测及其治理提供群落演替过程及其态势的重要指标,为草地退化监测提供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三江源南部1977年MSS、1990年TM和2004年TM三期遥感影像,结合1∶10万地形图、1∶100万草地图、1∶100万植被图和野外考察等资料,分析该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区草地总体呈轻度退化,即为轻度破碎化退化、轻度覆盖度下降、轻度破碎化和轻度覆盖度下降复合型退化,共占研究区退化总面积的84.3%;轻度退化草地主要散布在唐古拉山东北部区域,中度退化草地多数分布于河流、居民点周围,草地轻度沙化/盐化退化主要发生在湖盆周围、河岸附近、滩地等区域。草地退化面积随海拔高度升高近似于正态分布,退化面积集中4 400~5 300m左右。1977~1990年和1990~2004年前后两期草地退化面积占研究区草地面积12.6%和18.9%,指示着草地状况的恶化。同时,对前后两个时段比较发现,草地退化发生以破碎化为先导,随后发生覆盖度持续降低。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的变化反映了区内气候的趋干化。另外,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前期草地和沼泽变化有转好迹象。  相似文献   

9.
走草原的日子令人心痛。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温带草原,而其中科尔沁草原曾经是最古老、生命力最旺盛的草原。牧草青青,无边无涯,在地表水丰富的沼泽、河流地带还能形成一片片原始野性十足的森林。一年盛夏,我们驱车行驶在科尔沁草原坑坑洼洼的沙土道上,极目远望,一片黄沙,稀疏的牧草枯黄而纤弱,百里不见人烟,自然也见不到牛羊,偶尔可见几处孤零破败的蒙古毡包,在灼人的阳光下闪着惨白。这就是科尔沁草原吗?到哪里去寻找“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科尔沁草原。站在三江源草地上,置身雪山、蓝天、碧水、野花渲染的宁静和肃穆中,眼里不时闪过像瘌痢头般的一片片沙地,于是这人为的一景败坏了勃勃兴致,心被愤怒和悲凉啃噬而流血……中国草原的破坏是全方位的,中国草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内蒙古、青海、新疆、黑龙江……十个省区草原已经沙化或正在沙化,剩下的草原如果还得不到保护,也许有一天,草原真的会变成永久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草地恢复态势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为了正确认识该地区草地退化恢复的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4年和2012年2期遥感影像,利用人工解译的手段获取了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变化态势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化草地的恢复态势,以及草地退化现状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2004-2012年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后,该地区草地退化呈现不同程度的减缓态势,而且局部地区草地状况明显好转;② 三江源地区各县草地退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退化草地变化以轻微好转和明显好转为主,退化发生和退化加剧现象仅发生在极少数县;③ 2012年三江源退化草地面积比2004年降低了5.78%,其中中度退化草地的面积减少最显著,下降了5.35%。黄河源和长江源草地退化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玛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北部和治多县东南部草地退化最明显。三江源生态工程自实施以来,草地恢复态势及现状分析对归纳总结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教训,以及合理指导二期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锡林郭勒盟为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草地的退化与恢复影响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为了便于制定区域生态恢复的防治措施,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防治土壤风蚀危害,本文基于气象、遥感数据,运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结合锡林郭勒盟的草地覆盖度变化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草地覆盖度变化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锡林郭勒盟土壤风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主要集中在植被盖度较高、降水相对较多,风场强度相对较低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中度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荒漠草原区与浑善达克沙地区,且侵蚀面积随侵蚀强度的增加而递减;防风固沙服务功能量的分布趋势与土壤风蚀模数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保有率的分布特征与植被盖度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表现为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气候暖干化背景下,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的影响,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的草地覆盖度减小区转为以微度和轻度为主的覆盖度增加区,轻度和中度以上侵蚀为主的草地覆盖度减小区转为基本持衡区;草地覆盖度的降低与增加对土壤风蚀的加剧和抑制作用明显,大部分地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保有率的下降(提升)与风蚀季节草地覆盖度的减小与提升呈显著正相关(r0.6,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锡林郭勒盟东部3旗、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以及锡林浩特市)1975年MSS数据、1990,2000\2005年的Landsat TM数据,以及2009年的HJ-1等遥感影像,在分析研究区陆地植被覆盖与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变化遥感解译的分类系统,构建了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5期草地现状、4期草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结合草地资源调查要求和三调成果内容建立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构建了基于三调成果的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对利用三调成果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部MODIS植被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250m空间分辨率的每8天NDVI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年平均NDVI及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2000-2008年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9年内蒙古中部地区79.60%地区的植被总体上保持稳定,17.33%的地区得到了明显改善,3.06%的地区仍存在较强的退化或沙化趋势。退化或沙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成条带状分布,反映了农牧交错带地区生态仍然较为脆弱,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保护,东南部地区的植被恢复明显。植被年际动态主要受该地区暖干化气候影响,气候变暖造成植被NDVI增加,而降水波动导致NDVI随之变化,降水的作用是气温的2.8倍,有些地区可达到11倍之多。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Map的全国草地资源图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介绍了利用美国 ESRI公司的 Arc GIS 8.1软件产品中的 Arc Map模块完成全国草地资源专题地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样品图打印输出工作的全部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草地资源数据来自对 1 999~ 2 0 0 0年全国范围 L andsat TM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解译结果 ,背景数据为 1∶ 5 0 0 0 0 0的地理底图数据 ,包括居民点、行政边界、公路、铁路和水系等要素 ;所有数据都已经存贮为 ARC/ INFO- Coverage文件格式。该工作有两部分具体的任务 :1分省草地资源制图设计与样品图输出 ;2 1∶ 5 0 0 0 0 0分幅草地资源制图设计与样品图输出。两部分共完成和输出 2 4 0余幅草地资源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16.
准确认识三江源植被生产力月度尺度的时空格局变化,对三江源畜牧业生产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可稳定获取的重访周期为4 d的16 m分辨率GF-1/WFV数据使中等空间分辨率的月度NPP产品生产成为可能。本文建立了一套以GF-1/WFV为基本数据源的中等空间分辨率草地月度NPP估算技术方法,并评估了其在三江源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在黄河源区玛多县的实验表明以GF-1/WFV为基础,以MODIS13Q1数据为补充,可以获得覆盖全区的中等空间分辨率月度NDVI数据,据其反演得到的草地NPP,地面验证精度在70%以上,优于MODIS NPP产品精度,且能更为详细地反映草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差异,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利用GF-1/WFV数据生产中等空间分辨率的草地月度NPP产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遥感红边指数与表征绿色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化参数有密切的关系,是植被长势监测的重要因子。为寻找出最适用于城市草地生长状况监测的红边指数,本文基于Sentinel-2A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红边指数在城市草地健康状况估算方面的差异。本文以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城市草地为例,在全面分析各种健康水平草地光谱响应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选取了6种与草地生化参数相关的红边指数,即红边位置REP、地面叶绿素指数MTCI、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DRE1、新型倒红边叶绿素指数IRECI、红边叶绿素指数CIred-edge以及叶绿素吸收指数MCARI2,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欧式距离对这6种红边指数在草地健康判别中的优劣进行了定量对比。结果表明:IRECI指数对草地健康状况最为敏感,该指数在不同健康等级草地的值域区间和均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判别总精度均大于85%;NDRE1和MCARI2指数次之,其他3个指数则难以判别草地的健康状况。因此,在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城市草地健康遥感判别中,推荐使用IRECI指数。  相似文献   

18.
受社会制度变迁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生态退化和草畜矛盾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近百年来,放牧方式的改变、农业开垦的占用、加之暖干化的气候变化影响,使得哈萨克斯坦各类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时空格局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草地退化的过程与机制对认识中亚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尤为重要,也是对绿色丝路建设过程中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支撑。土地覆被数据是生态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但目前广泛使用的各套全球数据集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会导致对生态变化成因的认知以及对未来变化的模型模拟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从对草地类型识别的定义、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3方面对比5类全球土地覆被数据(UMD 1992-1993、MCD12Q1 2001、GLC 2000、CCI-LC 2000、Glob Cover 2005)中哈萨克斯坦草地分布的异同,以期为哈萨克斯坦的相关研究中土地覆被数据集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 分类系统中对草地类型的界定、遥感数据源、辅助分类数据、分类方法、验证数据和方法的不同是5套数据草地资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MCD12Q1数据与其他4套数据的草地分布面积相差最大;② 5套数据中草地分布都重叠(完全一致)或四套数据重叠(高度一致)的区域仅占39.66%,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典型草原带和部分半荒漠草原带;围绕典型草地分布区,空间一致性由内向外逐渐降低。5套数据完全不一致区域占26.78%,主要位于荒漠草原带;③ CCI-LC2000数据与其他几类数据的重叠区域最高,有76%的草地与5套数据的完全一致以及高度一致区重叠;在分布不一致区域中,极易造成混淆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为旱作耕地、灌溉耕地、耕地与自然植被镶嵌体、裸地以及灌丛。  相似文献   

19.
平整的土地、宽畅的柏油路、成排的井房、高高的变压器……民权县双林土地整理项目使昔日的沙丘茅草地变成了“生金产银”的优质高产田。看着这喜人的变化,项目区的老百姓由衷地说:“没想到这么多年的废弃茅草地能变废为宝,土地整项理目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实惠……”  相似文献   

20.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产业,一些发达国家奶业已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牛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均乳品消费量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奶业,搞好奶产品的精深加工。黑龙江省草地资源较为丰富,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奶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