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在在 NOAA 国家天气局业务基础上制作许多天气要素的统计预报,最成功和最广泛使用的预报是由所谓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制作的。MOS 预报主要应用于天气尺度,时效为每天两次高空观测(00时和12时)以后12至60小时。对于更长的时效,国家天气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一种结合统计和数值(动力)预报的所谓完全预报的较老方法。经典统计方法仍然是对于中尺度系统和时效小于12小时预报的主要工具。本文使用比较验证图表,讨论了这三种统计预报方法的使用和精确度,总结了每种方法的现状和最近的发展。指出 MOS 方法是怎样逐渐开始应用于过去主要是采用其他两种统计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对于延伸的和长期预报,很可能 MOS 未来将能够用于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工作和归档的任何时段。对于短时预报,MOS 可能将与经典的统计方法结合,并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的预报结果作出任何时间的地方更新的预报。这样,到本世纪末,MOS 很可能成为所有天气自动指导预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气象》1981,7(2):22-23
一、过去天气电码应着重反映天气演变 编码的任务应当是:第一、把已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或云况)尽可能都反映出来;第二、尽可能比较完整地把这些天气现象(或云况)的演变表达清楚。 要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首先需要在时间概念上,区分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和特殊天气,同时这三个方面所反映的天气内容又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点,有机联系,密切结合。因此,现在天气电码应该是尽可能反映近期主要的天气现象(或云况),而过去天气电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旬的要素预报,多数做法是在寻找前期相关性好的因子。利用统计方法各旬建立一套相互独立的预报工具。这不仅忽略了天气的连续性演变,同时一年有36个旬,工作量也特别大。本文通过分析多种要素时间系列与预报量时间系列的关系,综合建立一套全年各旬均可使用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4.
试用转移概率作曲江年降水旱涝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时间单元的天气只取某一种状态 ,天气就成为时间离散 ,状态离散的随机时间序列 ,即马尔科夫链。天气从某一时间的某种状态 ,变成另一时间的某种状态 ,称为状态的转移。转移概率指某一时间出现某种天气状态的条件下 ,下一个时间出现各种天气状态的条件概率。若将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分成若干种状态 ,多年资料组成一个各态遍历的马尔科夫链由此只要统计出各种状态的转移概率 ,就可以利用它由前一时间的状态预测下一个时间的状态。1 方法简介  首先将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分成若干种状态 ,多年资料组成一个各态遍历的马尔科夫链 ,由此求取…  相似文献   

5.
象通常制作天气分析预报一样,把湿有效能量用于日常业务,也是通过一套图表来实现的。本文对目前我国气象台站所用的湿有效能量图表作一综合简介。 一、湿有效能量演变曲线 它与广大气象台站所用的温、压、湿等演变曲线一样,由于其简便、直观,能揭示对流层单位面积气柱内湿有效能量MAE、或湿-比有效能量Amk演变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因而被广泛采用。一般说来,MAE_1、Amk演变曲线有如下几种 1.分析演变曲线突升陡降与天气的关系。由于演变曲线的突升陡降,反映了湿有效能量的激增与激降,它往往对应着天气的  相似文献   

6.
MOS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S方法,即模式输出统计方法是利用数值预报成果作天气要素预报的一种方法。由于近年来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完善,对天气形势场的预报准确率不断的提高,这一种方法逐渐成为许多国家作日常短、中期天气要素预报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数值预报业务工作的发展(B模式投入正式使用~*),MOS方法也正在我国一些台站成为日常主要预报手段之一。今回顾这一方法的过去,分析它的现状并展望它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家琏 《气象》1981,7(3):31-31
制作天气预报,首先必须了解过去和现在大气演变的情况,以便根据气象学等原理推断其未来的变化。在现阶段,表达大气演变情况的主要工具仍是天气图。 天气图是根据各地的气象要素实况绘制而成的。如何把世界各地千变万化的气象情况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一起呢?在当前的通信条件下,只能通过电码的译转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探空电码和绘图报电码就是观测员和预报员之间进行技术对话的语言,它主要是为了分析天气图而制定的。 在天气图分析中,除必须分析形势场外,还须划出各种天气区,以便具体分析形势和天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例如大范围的坏天气,通常是和锋面、切变线、高空槽、低涡等相联系的。根据天气区的变化,结合高空和地面的风、温度、露点,3小时变压等的分布,即可确定锋面的具体位置和性质。从锋面附近的天气演变可以分析出该锋面对天气的影响程度,制作预报时可参考实况推测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中期预报主要凭借于经验方法,但天气形势瞬息万变.往往超乎于人的判断能力.因此预报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客观预报方法,依照天气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较准确地定量化计算出大气的实际变化.当前,数值预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能够获得欧洲气象中心及北京气象中心T_(42)L_9系统发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美国在天气预报与警报方面近期进展 过去几十年来,气象学家们在研制大气现时状态观测系统和使用观测资料改进预报大气未来状态的计算机模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此,尽管总人口增长了,但因闪电、龙卷、飓风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却已稳定地减少。在向公众解释和传递预报结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天气局已利用这些进展,雄心勃勃地从事一项现代化计划. 许多现代观测系统正在被应用 ·下一代雷达 (NEXRAD)是多普勒雷达,不仅能确定降水的位置、类型和强度,而且能确定空气的运动。这些雷达能前所未有地观测到大气运动和当时的天气,尤其是强烈的局地天气。天气局现在正在全美各地安装159部NEXRAD。实践证明,NEXRAD代替老式雷达后,对强天气的短期警报准确率大大提高,空报率减少。 ·下一代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 NEXT)将替换目前还在轨道上的那些卫星。GOESNEXT将提供比现时更濒密和更高分辩的云图。还将提供全球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学预报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天气学着重研究天气系统进入本地区前各方面的动态变化,从中找出它的变化规律,再利用这些规律预测未来如何演变。数值预报从初始场开始,计算它的运动轨迹,着重研究大气环流和天气形势未来变化。虽然它们的研究起点、研究重点不同,但方向一致。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有力的促进了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天气数值预报中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3):176-184
本文指出在天气数值预报中要解的天气方程组与我们能有的求解条件是不相配称的.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把方程组化成最合适的形式而最充分地利用可能有的定解条件(特別是最可靠最完全的气象量测的分布)以使预报效果最好.在某些情形下,天气数值预报可以提成“演变”问题,从而可能使用过去的资料.作为某一气象量的初值问题,天气数值预报也可能使用一部分过去资料.而在以前的天气数值预报是并不使用过去天气资料的.本文最后讨论了这样提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决策分析方法评价不完全天气预报的经济价值并研究马尔可夫过程的一组动态决策模式.这种动态模式的数学表达式将未来天气状态的不确定信息与决策过程结合在一起.同时,研究了天气信息价值以及模式在气象学上的应用实例.作为模式的一个具体应用,详细讨论了休耕和播种问题.在这一问题中,假设农场主的目的是在无限时段中使总期望效益增至最大.还估计了当前的季节降水预报以及这种预报质量提高之后对农场主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耀生 《气象》1986,12(8):28-29
一、气象学的基本特点 气象科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指从它诞生之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现在它的因果关系、变化规律仍存在很多未知数。 天气预报问题更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在我国农村、沿海地区的一些农民、渔民根据天、物象的变化情况,结合经验,可以对某些未来的天气变化作出判断。这里既没有使用复杂的仪器,也没有进行任何数学运算。然而近代的数值天气预报,却利用了当代最先进的观测、通讯及计算工具,通过对复杂的大气运动方程组进行了亿万次运算之后,才给出大气未来情况的预报。 气象学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以挪威学派的气团、锋面为基础,采用定性描述,通过综合分析一推理判断的天气气候学方法;另一支是以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为基础,采用定量计算,通过因子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结论的动力学方法。前者以综合推理为主,非数值计算为  相似文献   

15.
前言强对流天气是浙西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灾情重,危害大。用常规的天气图方法预报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难度较大。使用金华的雷达回波资料及环境气象要素作因子,经统计、筛选,建立判别预报方程和单站回波因子加经验的预报方法,作浙西地区春夏强对流的预报。并根据回波路径和回波演变以及地形特点,确定影响范围和落区。  相似文献   

16.
用韵律,周期相结合做长期降水天气过程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韵律、特征周期等都是预报中应用广泛的统计值,它反映了相距一定时间的两种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之间的联系,是长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少台站利用过程前180d、150d、90d的天气过程,结合温度、气压曲线等方法来作天气过程预报,有其一定的准确性,我们也曾作过一些工作,但准确性、强度仍有误差,稳定性不好。在过去的分析中,我们找出了一些单独使用韵律迭加及特征迭加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现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再增加些本地和区域的特征值,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长期天气过程预报的模式方法,对天气过程和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即时预极(Nowcasting)是指对当时的天气状况的监测并对0—2小时内的天气作外推预报,甚短期预报(very-short-range forecasting)是指0—1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被认为是未来20—30年天气预报发展的方向之一。这两种预报出现和迅速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现在和将来要求预报的内容(时、空强度)愈来愈具体,而造成强烈灾害性天气,很多是尺度很小、生命期很短的中小尺度系统。这种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一般只有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不能用一般的短期预报方法解决,而只能依据雷达、卫星和地面中尺度网等资料,根据实况和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概念模式来外推或预报出天气未来演变位置。在外推中还要考虑其它因子影响(如地形、边界层等状况)来估计天气系统的生消和加强过程,因此还要现代化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本文摘自 WMO 第621号技术报告(1983)。  相似文献   

18.
邹浩  高泉平 《气象》1986,12(8):11-12
一、引言 多年来,人们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的天气系统划分天气型,并在分型的基础上建立预报方法,以求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本文介绍划分上海盛夏降水天气型的方法。 天气型的划分必须使它反映某种天气过程的基本特点,分型条件又须明确,以免给日常业务预报使用造成困难。因此我们在分型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分型的天气意义要明确。划分天气型的目的,是要把某种天气的复杂演变过程,归纳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同类中的共同点是基本的,而异类间的差异是明显的。 2.分型的条件要简单、客观,便于在预报业务中使用,不会因人而异。 3.划分的天气型,概括率要高,要求分型结果能够在逐日业务预报中使用。因此在分型时必须考虑所有的研究样本,不应把特殊样本排除在各型之外,以致在实际使用时发生无法确定类型的困难。 二、天气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曹鸿兴 《气象》1981,7(3):16-16
为交流近年来统计气象预报的学术成果,了解国际动态,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于1980年12月25—29日在西安召开了“时间序列与多元统计分析”专题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63人,共收到了85篇材料。会议的材料大体上反映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统计气象学的水平。会议报告大致分五个方面,即多元分析新方法,预报应用与效果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分析的应用,统计-动力与天气-统计预报等。 时间序列分析是由分析变量的历史记录,寻找其自身演变规律,从而作出未来的预报的。会议上,着重介绍和讨论了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Box-Jenkins方法,如构造自回归(AR)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  相似文献   

20.
数值天气预报的创新之路--从初值问题到反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丑纪范 《气象学报》2007,65(5):673-682
基于大气并非是一个确定论的系统,从信息论的视角考察了数值天气预报问题。认为表征初值和边值的数据可以视为输入信息(信息源),而数值模式则不过是一个信息变换机构,它把输入信息变换成预报结论而输出来,输出的预报结论则是未来天气状况的信息。于是预报的准确性受制于:一是输入信息所包含的输出信息的信息量,另一是信息在变换过程中丢失的信息量。从初值的形成过程揭示出了当前观测系统在一个时刻提供的数据没有包含初值所要求的全部信息,而缺失的部分或多或少的隐藏在过去的观测数据中。提为初值问题意味着只依据一个时刻的状态导致输入的信息量缺失,应考虑过去的历史数据以增加输入数据中所包含的预报量的信息。文中指出由于输出信息比输入还多的数值模式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改进带有根本性。进一步论证了数值模式的误差信息,也或多或少的隐藏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为了充分使用过去的观测数据,本文建议改变问题的提法,不提成初值问题,提成反问题。资料同化本质上是反问题,其欠定性不应人为夸大。提成反问题的数值天气预报能充分应用过去的历史资料,将天气方法、统计方法、动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这个反问题如何具体求解方面,在分析了业务和研究的区别,模式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的统一的基础上,给出了反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强调无需构建新模式(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只需运行现成的模式,借助所关心的预报对象的历史数据来改造现成模式,因而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