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近岸和浅海砂矿地质讨论会”于1984年2月16—19日在上海召开.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建材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和高等院校所属的36个单位、53名代表和30余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专题研究论文40余篇.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秘书长杨启伦高级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大会宣读论文12篇,第二阶段分组宣读论文20篇,随后代表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暨研究计划启动会议,于2011年1月26—2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成功召开(封底)。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本东京工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近海力学和极区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OMAE)”定于1986年4月13日至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由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日本造船学会(SNAJ),以及包括中国海洋工程学会(CSOE)和中国造船学会(CSNAME)在内的18个组织共同主办。会议的主题为“Offshore Far East”。预计将有150多篇论文在会上宣读并收入会议论文集。会议期间还将举办技术展览。会议的征文工作日前已经开始。我国国内论文的征集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和中国造船学会负责.希望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9月7日—1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中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台湾学者陈培源教授出席了这届学术讨论会,并在分组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得到国际海洋地质委员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组织的支持和资助.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57篇并已汇编成册.会议分大会报告和分组会议两个阶段进行.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的有:E.Seibold(西德、国际地科联代主席)、业治铮、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6月22-24日,IODP 344航次(哥斯达黎加发震带,CRISP)第二次航次后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12个国家的40余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IODP办公室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同济大学赵西西教授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际第6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会议于1986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754名代表为会议提交了592篇论文(论文摘要发表于《TERRA COGNITA》专刊,Vol.6,No.2,1986)。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世界各国在这个领域的有影响的科学家基本上都赴会了。发起、主办、赞助本届会议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会(IAGC)、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球内部火山学与化学学会(IAVCEI)、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推出了一套《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该报告基于中国大陆建国以来出版的422万余本图书被近3年国内期刊、博硕、会议论文的引用频次,分学科、分时段遴选高被引优秀学术图书予以发布。据研制方介绍,他们统计并分析了2013-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813万余篇、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101万余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39万余篇,累计引文达1 451万条。根据统计数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月16—1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成功召开。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27个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4个海外单位的共26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进行53个口头报告及41个展板报告。与前三届年度学术研讨会相同,会议仍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图1)。  相似文献   

9.
《海洋测绘》2007,27(6):82-82
中国测绘学会第七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10日至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会议由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君同志主持,本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司航保部副部长王健同志致开幕词。有120余位委员、论文作者和测绘仪器厂商等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4篇,有113篇论文收入《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160册。其中有28篇论文和新产品介绍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文章内容包括数字地球与海洋测绘、多波束测深技术、卫星测高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从事海岸带调查、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140余人,香港学者郭彦弘、朱剑如博士也专程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20多篇,全文78篇,其中18篇在大会上宣读,50多篇分组交流。文  相似文献   

11.
李新兰 《海洋科学》1988,12(1):73-73
由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山东测绘学会航测与遥感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省遥感图象应用成果展览会、座谈会”于1987年12月1日至3日在济南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部门等18个遥感单位的30余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90余篇,图件186件。有11位专家在会议上介绍了在海洋、水文、地矿、测绘、农林、国土资源调查、大型工程占地等方面应用遥感技术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26日—3月5日,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来自国内高等院校、中科院研究院所、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地方院所65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海岸、河口环境演变、热带生物海岸、天然气水合物、数字海洋系统等展开了充分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主要论文集中在《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3期上刊载。本专辑收录了北海市市长精练、全面介绍北海历史和发展的大会致词以及篇幅适宜的6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海岸、河口的海洋地质环境调查和变迁以及海岸工程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海岸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海岸带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IODP办公室和中国InterRidge秘书处联合承办的“中国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发展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月23—2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来自海外和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大会讨论组成,分别就当前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及相关的其他地球科学领域国际前沿与动态、国内研究现状与展望、我国“十一五”该领域发展的重点展开了充分研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首先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海洋工程学会和造船工程学会参加的国际近岸力学和北极工程会议,其第十届会议定于1991年6月23至28日在挪威的斯塔凡格召开。征文截止到1990年6月1日。会议包括四个专题讨论会,近五十个技术论文会议。这四个专题讨论会分别是: 1.北极/极地专题讨论会 (1)北极开发和设想(2)极地技术(3)冰力学和冰性质(4)冰工程(5)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7~10日在上海举行,一百多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参加,宣读论文87篇。这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生产、设计单位参加人数比往届多;二是青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和中国海洋学会在天津联合召开了海流测量技术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9名,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交通部、地质矿产部、教育委员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海洋局、天津、上海、山东、福建等十个部门和省市的25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26篇。这次会议是在国家海洋局把测流技术作为七五期间单项技术发展重点的形势下召开的,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与会代表及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此次会议论文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了国内外测流技术现状、海流计性能及使用情况、测流技术发展方向等重要问题。15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采取了报告与学术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学术民主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7.
“海洋始新世-渐新世转换(TheMarineEocene-OligoceneTransition)”国际学术讨论会由美国地质学会主办,1999年8月16日至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Olympia)的Everereen大学召开。SO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比利时、加拿大、中国、英国、德国、古巴、日本、匈牙利、新西兰和美国。会议宣读论文40余篇,墙展10余篇。会议期间野外考察了美国西海岸的始新世一渐新世地层,采集了一些化石。此外,还参观了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关于海洋始新世-渐新世转换的讨论虽学科范围较窄,但探讨比较深入。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对于太平洋板块及其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5月25日至29日在江苏江阴召开学术讨论会,这是继大连、上海、靖江、烟台和厦门会议以来,该会组织召开的第六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44个单位9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8篇,编印了学术论文摘要汇编。会上交流讨论46篇,反映了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科技活动深入开展的生动局面。会议论文目录附表。会议期间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审议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着重研究了上级学会关于专业  相似文献   

19.
王存信 《海洋科学》1985,9(6):54-54
“第二届印度-太平洋鱼类国际会议”于1985年7月28日—8月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东道主日本出席人数最多,为120余人;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为22人(包括台湾省代表4人)。 开幕式于7月29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日本国皇太子明仁殿下和王妃、教育大臣、农林水产大臣、前首相铃木善幸、上届会议主席J.Paxton等,以及各国代表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2月3日~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业务部门的31个单位,60余人。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先生到会讲话,并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对曾宪波同志所做的“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这个报告。与会代表对今后如何开展卫星气象科技活动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技术报告3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