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期两天的“国际地球年”开年仪式2月13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落幕。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及学生代表近千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参加活动的代表们通过了“巴黎宣言”,建议各国决策者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更多了解地学专家掌握的知识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呼吁政府和科学界共同努力,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促进地学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2005年11月22日,联合国第60届大会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联合国“国际地球年”,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地学为主导的国际年活动。中国是上述联大决议的提案国之一。“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已于2007年成立。  相似文献   

2.
正8月4~6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中期评估。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2月13日批准的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按照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每四年进行一次进展评估。12年来,地质公园严格按照"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不断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多方位开展地质科普宣传,多角度开拓地质旅游,根据历次评估反馈意见建议进行积极整改,不断丰富地质公园科普宣传方式方法,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5):F0003-F00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目前,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教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Shahbaz Khan主任签署了“软件应用与技术支持的科学教育国际合作协议”。协议规定,首都师范大学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免费提供100套Imagelnfo遥感影像处理平台软件(英文版),以支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2):F0003-F00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目前,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教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Shahhaz Khan主任签署了“软件应用与技术支持的科学教育国际合作协议”。协议规定,首都师范大学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免费提供100套Image Info遥感影像处理平台软件(英文版),以支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继上世纪90年代初《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地质学题录与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后,2006年以来,本刊先后又被美国《石油文摘》、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收录,这表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是广大作者、审稿专家与本刊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部网站2007年2月8日消息,2006年本刊先后被美国《石油文摘》、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收录,这表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是广大作者、审稿专家与本刊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顾问寄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地矿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孙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局委员.国际太平洋科学…  相似文献   

8.
论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地球信息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有关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行星地球。具体来说,它是一门以全球变化与未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为对象,研究利用机器来检测、变换、传输和控制地球系统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的原理,目标在扩展人类信息功能(尤其是智力)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形成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还指出2017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是通过中子捕获形成的。因此,作者在此篇中补充了这部分内容,对化学元素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很好的介绍。尽管地球基因(或称地球化学基因,亦称地球化学DNA)的概念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地球微观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只有像绘制人类基因图谱一样,绘制出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才能逐步解开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密码。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联合6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共同绘制地球化学图谱,相信后续有关"绘制地球基因图谱"等系列内容的探讨与解读,将会给读者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10.
扼要报导了国际大地测量学术界的一次重要会议-IAG2001年科学大会。根据会议的学术报告,对坐标系统的统一与协调,全球重力场研究,导航卫星的应用,地壳形变与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和谐发展,造就了适宜生命生存的地球环境,遗留了反映地球演化过程的地史记录.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对地球演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做法.我国目前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其中12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我省有国家地质公园4家.  相似文献   

12.
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将于1997年8月在北京举行。 北京国际地理信息系统(GIS)学术讨论会系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周期性的国际地理信息系统讲坛,每三年一届,从1987年开始,已举行过3届,1997年的第四届会议将和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办的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联合举行。 会议由国际欧亚科学院、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3.
冰层下的奇怪火山俞平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邀请火山专家考察了一座最为奇特的火山。南极洲西部的冰山座落在盆地里,这个盆地南边是横贯南极的山脉,北面是马里伯德地岛,基岩低于海平面。1994年2月一个地球物理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盆...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统计分析与综合分析方法 ,研究了全球变暖、构造活动、地球 (以及月球和行星 )轨道效应、太阳活动等对降水的影响。认为构造活动、地震、气候变暖与降水或洪涝灾害有一定关系 ;地球的轨道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从而与旱涝相关 ;月球行星轨道效应和太阳活动均与旱涝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气候变冷和构造活动变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则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万有引力和向心力在行星公转和自转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指出地表任一质点随同地球自转所作的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较之离心力更为实在的外在动因,并认为该动因是由地球引力所提供的。最后对向心力在地壳形变和地球动力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地球信息科学》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正式向目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新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与交叉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技术,实现对资源、环境协调发…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文化与文艺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地球科学的发展为何要与几百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联系起来?这是近年来国际地学战略发展趋势,是2004年8月即将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之一。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地球科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来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进程,民族精神、文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不断减少的地球资源,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宣言,这是一个令每个地球公民都应当积极面对的沉重课题。既然是提倡珍惜地球资源,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刨根问底弄清楚:消耗地球资源最大的"胃口"在哪里?如何通过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从2016年第1期起每期页码由112页变更为144页,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作为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的权威性学术刊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关爱,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投稿量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使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快地发表,打造更权威的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学术交流平台,编辑部继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增加页码以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从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作为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的权威性学术刊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关爱,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投稿量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使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快地发表,打造更权威的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学术交流平台,编辑部继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增加页码之后决定再次扩容,从2015年起由原来的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