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籍信息系统中动态地块存储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归纳了地籍信息系统中地块动态变化的基本类型 ,提出了存储动态变化信息的两种解决方案 ,分别称之为基于多边形的数据结构和基于弧段的数据结构 ,讨论了它们具体的实现 ,并比较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多解析度八叉树数据结构理论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GIS理论研究的深入,三维GIS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从理论上对不同八叉树数据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基于多解析度的八叉树数据结构的三维物体表示及其相关的存储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支持多解析度的指针八叉树数据结构的原型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理论向实践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含水层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地下水含水层结构的立体表达方法。为了实现基于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各种专题图形的自动生成,讨论了结合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平面格网数据的组织模型,以及在该模型基础上的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方法。给出了地下水含水层可视化具体实例的计算结果。由实例可知,该方法是有效的,且在地下水含水层可视化、地下地质体的立体表达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时间GIS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乔彦友 《地理学报》1996,51(5):463-470
时间GIS是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应用不仅方便了历史数据的存储,而且使得基于时间的空间数据分析成为可能,改善了传统GIS的动态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本文对在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用时间标识的方法建立了各种地籍要素的时空数据结构,以数据更新和查询为例研究了时空数据的操作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设备树在路灯AM/FM/GI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AM/FM/GIS中基于“设备树”的设备设施管理模式,运用“设备树”来组织路灯电力网络中的设备设施对象;阐述了如何从设备设施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具有树状层次结构的逻辑网络模型,并根据该逻辑模型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来构建“设备树”;并介绍了设备树在南京市路灯AM/FM/GIS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倪晋仁  李英奎 《地理学报》2001,56(5):611-621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类比快速生物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观测一期望比值(O/E比)计算等具体过程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的动态评估,这一方法在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应用表明,评估得到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历史开放过程较为吻合,说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不侧重于研究具体评价模型在不同区域和空间尺度应用时的精确性问题,而是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相对于某参照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快速评估,以便提高不同区域数据及结构的重用性和可比性,节省评估和费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3S与模型方法的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是湿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该文总结和探讨基于3S技术与模型方法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包括研究尺度与区域选择、景观数据获取与处理、景观分类体系构建及指数模型与动态模型的选取与应用等;结合湿地景观格局与动态变化的研究内容,评价湿地景观格局的分异特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等,指出当前湿地景观格局与动态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胶东半岛龙口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3年地形图、Landsat 1992.6和2002.6两个时期的TM影像,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城镇聚落的影像特征,研究了城镇聚落及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然后分析并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城镇聚落信息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胶东半岛龙口市近20年来,城镇聚落动态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3S一体化技术的鹿泉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采用3S一体化技术建立了鹿泉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依靠PS对空间数据快速定位,RS数据发现土地动态变化区域,再利用GIS平台进行空间数据组织、管理、分析与可视化。据此,分析1986-1996年鹿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强约束Delaunay-TIN的三维地学模拟与可视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该文以煤层为例,在分析地层底板空间信息特征的基础上,以地层底板等高线为数据源,基于强约束Delau-nay三角形研究含量断层约束的三维地学模拟的数据组织方法,设计地层底板要素的数据结构,并讨论底板各要素的拓扑关系。进而以Delphi和OPGL编程,在CeoMo^3D系统中开发插件,实现了地层底板的3D可视化和基于Voronoi图的地层体积与矿层的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的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动态模拟方法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是一种时空动态变化的复杂地理过程,如何有效地模拟这一过程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GIS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具有模拟地理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该文首先对CA模型进行扩展,再与GIS集成,提出一种模拟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时空间动态过程的新方法,并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GOCAD耦合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GIS技术建立的伪三维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的需要,也不能用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GOCAD采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DSI)计算三维图形中线段或三角形的节点位置,降低了线或面的粗糙程度,实现了真三维模型的构建.为了充分发挥GIS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GOCAD真三维建模能力,研究基于GIS-GOCAD耦合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从GIS的2D数据结构到GOCAD的3D数据结构的自由转换,提升了GOCAD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选取成兰铁路(成都—兰州)龙门山段作为示范研究区,建立其三维地质模型,直观、立体地展示了研究区地质体结构的宏观基本形态,并为进一步的三维数值模拟奠定了几何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湖泊及其动态变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监测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湖泊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应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基于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分别以洱海和潘阳湖为例,利用单波段阈值法、波段组合法等方法提取了湖泊水体现状信息;通过波段运算、波段替换等方法提取了湖泊的动态变化信息;对比分析了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两类湖泊动态变化信息提取监测效果。研究表明:应用波段组合法提取湖泊水体信息有较高的准确度,而缨帽变换法提取湖泊水体信息准确度偏低;受湖泊界限标准不统一、季节性水域变化,湖泊周边地理环境等影响,平原湖泊水体分布状况较高原湖泊水体分布状况复杂,多种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结合使用更适用于平原湖泊遥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根据建立“河北省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的需要,分析用户需求,探讨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数据结构、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63,自引:16,他引:63  
李颖  张养贞  张树文 《地理科学》2002,22(6):677-682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沼泽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5年来,三江平面沼泽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沼泽正在大幅度地转化为耕地,沼泽已经到了完全破碎化的边缘。最后分析了沼泽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100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这些地区开展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土壤水分测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中子水分仪和时城反射仪已成为常规测量仪器,新型仪器不断出现,总的趋势是仪器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壤水分有其时空变化规律,一方面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和水平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降水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的最重要因素,气温、太阳辐射等其它气象因子对土壤含水量也用一定影响。此外,坡向、坡度、坡位等地形因子以及土壤特性、地表植被、土地利用情况等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也有重要影响。总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是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是对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就我国而言,宜加强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促进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下游近40年来土壤侵蚀变化--以云南彝良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以金沙江下游区最为突出。为揭示该区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今后水土保持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选择该区域较为典型的彝良县作为研究实例,采用航片判读、实地调查、GIS等方法编制了1960、1980和2000年土壤侵蚀图,据此分析该县1960~200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特点,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在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爬虫技术的城际信息流网络测度及其经济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城际信息流、产业流等为基于"流空间"的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了进一步研究城际信息流的经济意义,通过编写Python爬虫程序对基于百度搜索的我国271个城市之间信息流进行统计和数据结构化。结果表明:城市信息流总量是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通过对结构洞理论的延伸,证明了在城际网络中,中心节点具有较高的冗余度。通过回归分析算法证明了城市信息流总量受到城市人均GDP、货运量、互联网接入用户数、城市的区位及其行政等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邻域因子是城市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该文提出了动态邻域约束思想,在借助蚁群优化(ACO)算法提取城市用地转换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元胞自动机(CA)模型构建了基于动态邻域约束的ACO-CA城市动态模拟模型,实现了对城市用地的动态模拟,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设计不同方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当采用动态邻域方案时,总的Kappa系数比静态邻域方案高1.70%;城市用地的Kappa系数比采用静态邻域方案时的模拟精度高出6.37%。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基于动态邻域思想的ACO-CA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城市用地的动态变化;采用动态邻域约束条件时,尽管算法的复杂度有所增加,但与静态邻域约束方案相比,城市用地模拟精度要高,且更符合城市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GIS的宁夏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0年三期遥感图像,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耕地增加、草地减少是宁夏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特点,城镇居民建设用地有较快增长但规模不大,其它土地类型变化不大基本处于动态平衡中。进一步分区域的对比研究表明,各区土地利用变化随自然条件不同有不同程度和幅度的变化,并且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会产生耕地结构不合理、草地退化和荒漠化等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