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10):7-7
对于生活在南半球的不会飞的大型鸟类(统称为走鸟类动物,如非洲鸵鸟、澳大利亚食火鸟和食火鸡、南美洲三趾鸵鸟、新西兰几维鸟)的进化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假说。此假说认为,这些大鸟是由同一个不会飞的祖先进化而来。现在,这个假说受到了质疑。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走鸟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具有飞行能力;之后每种鸟类单独进化,分别失去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困惑中闪现曙光早在近一个半世纪以前,达尔文已在《物种起源》中给我们描绘了一棵巨大的“生命进化之树”,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大家都知道,两栖类由硬骨鱼类的肉鳍鱼演化而来,再向包括恐龙和现生龟鳖蛇在内的爬行类演化发展,再由爬行类演化出鸟类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在地球生命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硬骨鱼类的起源是一次非常  相似文献   

3.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  相似文献   

4.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  相似文献   

5.
江泓 《海洋世界》2019,(5):34-37
企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鸟类,它们在进化中完全放弃了飞行的能力,成为强大的游泳者。在遥远的白垩纪时期,一种鸟类同样放弃了飞行转而进入水中,它们就是神奇的黄昏鸟。  相似文献   

6.
对于鸟类来说,迅速长大看上去是非常有意义的,长得越快,就能够越早拥有逃避捕猎者的能力。了解恐龙及其进化并不是研究的惟一目标,也是为了加强人们对其真实情况的认识。它们并非仅仅像蜥蜴那样,也不仅仅像鸟那样。它们属于自己的一个类别,它们就像恐龙那样。  相似文献   

7.
桂枝 《海洋世界》2004,(9):31-33
对于鸟类来说,迅速长大看上去是非常有意义的,长得越愉,就能够越早拥有逃避捕猎者的能力。了解恐龙及其进化并不是研究的惟一目标.也是为了加强人们对其真实情况的认识。它们并非仅仅像蜥蜴那样,也不仅仅像鸟那样。它们属于自己的一个类别.它们就像恐龙那样。  相似文献   

8.
阿蒙森和斯科特先后于1910年和1911年踏上征服南极点的征程。同时,在东方的一个角落里一艘小帆船也悄然起航,向地球的南端驶去。日本的白濑矗(1861年6月10日出生在日本秋田县由利郡金浦村,幼名知教。)作为白种人之外的人类,首次在南极留下了足迹。白濑的南极探险和阿蒙森一样,首先以征服南极点作为开端。1910年7月,白濑发表了征服南极点的探险计划,但没有得到政府资助。当时,日本正沉浸在日俄战争胜利气氛中,忙于国内事务,又没有向海外派遣探险队的先例,因  相似文献   

9.
丁汝昌原名先达,字禹迁,号次章,安徽庐江北乡丁家坎村人。1836年11月18日,丁汝昌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854年1月,18岁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1861年夏,程学  相似文献   

10.
南极企鹅是世界上最具风度的动物。它们属于鸟类,却不会飞,常常迈着绅士般的方步,行走在零下60℃的冰天雪地里。企鹅是卵生动物,雌性企鹅一次只产一个蛋。但持续6周的孵化任务却是由雄企鹅  相似文献   

11.
北极既是鸟类的王国,也是鸟类的天堂。一提起鸟类,立刻会激起人们无尽的联想。它们那光彩斑斓的羽毛,婉转的歌喉,和谐的群体,温暖的巢穴,长途的迁涉部令人类为之羡慕不已。不仅如此,鸟类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动物之一,从长年冰雪的北极边缘到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从波涛汹涌的浩瀚的海洋到遮天蔽日的热带丛林,从寸草不生的干旱沙漠到人口稠密的大小城市,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鸟类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可变大小样方法相结合,对七里海潟湖湿地非繁殖期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27科60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科14种,占物种总数量的23. 33%;非雀形目鸟类17科46种,占物种总数量的76. 67%。湿地水鸟数量占全部鸟类总数量的95. 11%,水鸟类群主要为鸥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鹭类。鸟类居留类型主要为旅鸟和夏候鸟,分别占物种总数量的35. 00%和33. 33%。鸟类区系方面,以古北界鸟类和广布种鸟类为主,分别占物种总数量的63. 33%和26. 67%。经统计,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1. 86、0. 39和2. 31。七里海潟湖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是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和觅食地,鸟类尤其是水鸟资源丰富,应当受到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1 996— 1 998年、1 997— 1 999年分别对黄河三角洲及其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 ,分析了浅海滩涂湿地鸟类种群组成、区系组成、季节居留型 ,研究了鸟类多样性及其特点 ,确定了鸟类多样性分布中心 ,提出了加强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8年,1997-1999年分别对黄河三角洲及其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浅海滩涂湿地鸟类种群组成,区系组成,季节居留型,研究了鸟类多样性及其特点,确定了鸟类多样性分布中心,提出了加强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计算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自1861年以来新桥水道冲淤过程明显被分为三个阶段:1861~1926年的66a间新桥水道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后又重新产生淤积,总容积变化不大;1926~1958年的33a间新桥水道在不断的冲刷中总容积由2.603亿m3增长到5.076亿m3;1958年至今的45a时间里水道容积基本保持在平均5.02亿m3.1926年新桥水道10m等深线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1947年5m等深线向上延伸,扁担沙已经不再与崇明岛相连;1958年上下扁担沙的5m等深线基本连成一体,可以认为此时新桥水道已经形成.从新桥水道的横断面变化来看,其主泓不断发生变化,主泓经历了向北移的过程,移动约为1.1~2.8km.  相似文献   

16.
江苏近海海域是具有数十年历史的鸟类学研究地区,对于海洋性鸟类繁殖、保护以及江苏省鸟类名录的修订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首次系统调查、整理了近40年间江苏近海海域鸟类多样性,分析了鸟类多样性的群落结构及与风电、养殖的关系特征。通过对连云港、盐城和南通近海海域以及少数离岸岛屿4个季度的野外调查,共计发现鸟类69种2 393只,隶属于11目27科。其中,雀形目和鸻形目是近海海域鸟类的重要组成类群,鹱形目、鲣鸟目和潜鸟目在江苏近海海域稳定存在。本研究将江苏近海海域记录鸟类丰富至182种。2020年调查发现的鸟类物种占总记录鸟种数的37.91%,首次记录到的鸟种有27种。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风电建设与鸟类多样性在距离尺度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筏式养殖与鸟类多样性在距离尺度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近海海域鸟类对风电场具有明显的规避倾向,而对筏式养殖区域具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针对当前江苏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较低、人为干扰严峻的背景下,本文研提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建议,为近海海域空间优化和保护地体系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芙蓉岛鸟类生态类群和多样性,本文以2019年9月芙蓉岛鸟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样点法对芙蓉岛鸟类的种类、生态类群、区系、居留型和鸟类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5目15科31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有效决议汇编》附录Ⅲ中的鸟类1种。从生态类群构成上:鸣禽19种,猛禽7种,涉禽4种,陆禽1种;从鸟类地理区系构成上:广布种23种,古北种7种,东洋界1种;从居留类型构成上:冬候鸟5种,留鸟3种,旅鸟17种,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混合类型6种。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为3.83,均匀度指数(J)为0.77。芙蓉岛鸟类优势种为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家燕(Hirundo rustica)和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本文对芙蓉岛鸟类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报道,对芙蓉岛鸟类资源的本底调查以及该区域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88-1999年进行4次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调查资料,研究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概况,首次报道了该区鸟类13目30科108种,指出泉州湾河口地区鸟类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因素,建议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以保护该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9.
1996-1998年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连续进行了3年观察和调查,共观察到和鉴定出湿地鸟类199种,隶属于16目38科。  相似文献   

20.
海鸟的迁徙     
正鸟类迁徙是指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进行的周期性的迁居现象,是鸟类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本能适应,具有定期、定向且集群的特点。根据鸟类迁徙活动的特点,可把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两大类。留鸟是指终年留居其繁殖地的鸟类。在海鸟中,留鸟不超过5%,且都为海岛种类,如加拉帕格斯群岛的企鹅,不迁飞的鸬鹚、岩鸥等。它们属于留鸟中的游荡鸟,占整个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