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鲍店井田的层滑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滑构造是影响矿井采掘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根据鲍店煤矿实际揭露资料,系统分析了鲍店井田层滑构造的类型、特征、发育规律和对生产的影响,并对未采区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掌握煤层赋存规律,地质异常判断和处理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华亭煤矿井田煤系中发育有顺层滑动构造,具体表现为煤层顶、底板中的挤压破碎带,煤层中伴生有劈理、擦痕、拖拉褶皱等构造。顺层滑动构造系煤田主体为斜构造的次级构造,由于顺层滑构造的存在,对矿井生产技术带来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闽西南苏桥-小溪洋井田推(滑)覆构造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资料,深入研究了闽西推覆构造带前峰处的苏桥-小溪洋井田地质特征。结果显示:井田剖面几何形态为一典型的"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拆离滑覆构造是井田两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层间拆离滑覆构造形成于早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井田在区域拉张环境下遭受剥蚀改造,发育飞来峰构造,并使F5、F6断层产生反转。从而,在构造推覆体下找煤应特别注意地层缺失情况,区域隐伏煤田的预测应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潘集矿区构造特征及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对潘集背斜两翼的潘北井田和潘一井田中的层滑构造进行研究,将矿区分为10个主层滑区及29个层滑亚区。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层滑构造的产生与南北向主应力场及大型断裂所构建的局部应力场密切相关;层滑构造导致矿区形成近东西向薄煤带,发育以Ⅱ和Ⅲ类型为主的构造煤;层滑构造多发育在背斜两翼,且以断滑型和揉皱型为主,而在背斜核部则以断裂型为主;在纵向上,层滑构造类型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相对浅的区域,层滑构造以断裂型为主,往下是断滑型,而在较深部位及断裂构造交汇处,则主要表现为揉皱型。   相似文献   

5.
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层滑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中揭露的层滑构造为基础,分析了3号煤层中层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探讨了该区层滑构造形成的主要机理,指出了层滑构造的发育部位和主要滑动方向。  相似文献   

6.
峰峰通二井田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井下地质调查,率述了通二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及煤层断裂展布规律,表明已采区中,小型煤层断层的展布具有分区性和方向性等特点,并就层滑断裂引起煤层变薄与增厚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深部)未采区进行了构造预报。  相似文献   

7.
涟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家铺向斜石炭纪地层内,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挤压推覆构造集云断层和金盘仑断层,又有重力滑覆构造大成坪断层与飞来峰群,并具有多期多层次特点。勘探结果表明,这些推覆构造常造成煤层重复,扩大了煤炭资源量。向斜内测水煤系中,常见层间滑动断层,尤以主采煤层顶板附近的顶板断层最发育。它有时对煤层及顶、底板破坏较大,是井田勘探与开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井坑井田煤层连续性和煤层的可采边界受井田滑动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发育于文笔山组与童子岩组之间的滑覆构造和天瓦山东组与童子岩组之间的推覆构造.对井田滑动构造进行研究,为寻找推覆体(老地层)之下二叠系煤层提供基础依据,指导井田勘查.  相似文献   

9.
渭北煤田小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渭北煤矿区大量实际调查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层滑结构的发育类型,阐述了层滑构造的发育规律,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提出了典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矿井构造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矿井构造定量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东坡井田讨论了BP模型的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构置和优选等问题,利用东坡井田已知资料使用有序地质量最优分割方法和插值法得到学习样本,经过学习样本的训练,对未知单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淮南煤田张集井田层滑构造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对层滑构造进行了系统分类。根据层滑构造的表现形态分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两种基本类型,根据不同层滑构造的组合形态又可分为书斜式、垒堑式、阶梯状和"y"与反"y"字形等,并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不同层滑构造类型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镜质体的反射率各向异性恢复了矿区构造应力场,张集井田中生代以来至少受到两期构造应力场作用,NWW-SEE方向的拉伸是形成张集井田层滑构造的主要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汶煤田汶南井田滑动构造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简述了滑动构造在山东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注南井田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及滑动构造对煤矿生产影响的情况,研究了滑动构造在汶南井田的发育规律,结合汶南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的特点,提出了该滑动构造发育的邻近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预测了滑动构造对汶南井田11煤层及13煤层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文  姜波  王桂梁  胡超 《地质科学》2004,39(1):50-62,91,T001,T002
层滑构造在煤层及其顶、底板间普遍发育,它对地质勘探、煤矿生产、矿井工程灾害防治以及煤层气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淮北煤田海孜煤矿为例,在研究宏观层滑构造带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层滑构造的微观特征和形成机理。构造煤是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对构造煤与构造岩的微观特征测试,发现层滑运动除了产生脆性变形外,还产生较强烈的塑性变形。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和构造岩组构,结合层滑构造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煤岩体应力、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层滑构造以顺层剪切为主,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14.
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是影响勘探基本工程线距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据构造和煤层的等性块段划分和赋值原则,以及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与煤层稳定程度的确定原则,综合考虑了断层、褶皱分布特征和煤层厚度、可采范围、零点等因素,将宁夏灵武煤田碎石井矿区羊场湾井田划分为若干等性块段,并分别赋值。结果显示,该井田各主要煤层的构造指数平均为0.29,各主要可采煤层指数平均为0.7,进而确定该井田构造简单、煤层稳定。   相似文献   

15.
琚宜文 《矿井地质》1997,(2):7-13,6
本文对海孜煤矿已采区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它常发育在7、10等煤层顶板附近,而以7煤层为最严重,这是7煤层形成急剧增厚变薄以至不可采区的主要原因。层滑煤厚变化带不仅在平面上的展布具有方向性、等距性和分区性等特点,而且还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叠加复合,由于上述特征,层滑构造对煤矿生产产生了多种影响。在工作中利用构造煤厚规律对未采区开展了构造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青海煤田各界对牡丹沟井田地层、构造、煤类、煤层对比的不同认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提出热水组宜归属于侏罗系底部,认为牡丹沟井田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形态叠加的推覆构造,可采煤层“M0”主要分布于井田的西部、中部、为今后牡丹沟井田重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基础上,总结了高河井田的构造发育特征,初步探讨了井田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8.
陕西旬北浅变质岩区的大型层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着重探讨陕西西旬北地区志留系和泥盆系浅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发现这两套地层在构造式要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存在着大型的顺层滑动构造-层滑构造,层滑构造面上下的两套地层是相对独立的构造变形单元。  相似文献   

19.
煤层层滑构造会引发煤层性质变化,进而影响煤矿安全开采。为此基于层滑构造发育的地质特征,应用反射波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煤矿已揭露地质信息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煤层层滑构造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分析层滑构造在不同地震属性下弹性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立不同地震信息响应特征与层滑构造之间的关系。基于层滑构造所引发的煤层变化及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解释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划分构造煤发育带,进而圈定层滑构造区域。  相似文献   

20.
孟庄井田的层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孟庄煤矿采区所揭露的资料,研究了本矿层滑构造的基本表现形式,阐述了各种层滑构造的特征,提出了层滑构造的形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