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花溪地区早-中三叠世碳酸盐角砾岩楔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中三叠世贵阳花溪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向深水盆地的过渡带,各沉积体系域特征明显,特别是低水位期碳酸盐角砾岩楔发育。野外调查发现研究区共发育4期低水位碳酸盐角砾岩楔,说明该区在早-中三叠世至少经历了4次明显的海平面变化。碳酸盐角砾岩楔的位置迁移反应了台地边缘位置的迁移和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大小,其中谷立角砾岩舌相对于其他角砾岩楔向台地方向延伸距离最远,代表了台地边缘位置向台地方向迁移的距离最远,张家湾角砾岩楔代表了安尼初期的海平面快速下降。通过角砾岩楔的沉积特征和各岩石地层单元的几何接触关系判断出该区碳酸盐台地前缘演化过程:缓斜坡型台缘→沉积型台缘→礁镶跌积型台缘。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泥盆纪板内盆地层序地层与控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南方泥盆纪是加里东构造旋回后沉积在前陆盆地基底(华南统一陆块)上的盖层。为一套向上交深的倒置的楔形体,堆积在两侧受挟持的南北向空间内。泥盆系露头层序地层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具河流回春的低水位碎屑扇形体做为盆地内早期充填物,代表盆地基底与上覆层之间存在构造变动和海平面相对下降的信息;标志海平面上升到最高点的低速沉积物,以瘤状泥岩、瘤状灰岩和生物层叠加超覆在浅水台地上;高水位沉积体系和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台地转为陆上暴露环境,形成南北展市约200km的碳酸盐喀斯特,古溶蚀空间成为有用元素最有利的运移通道和卸截场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二叠纪沉积体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形成了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海相、陆相及过渡相并存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根据典型剖面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识别出4类沉积体系,即陆地沉积体系、混合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斜坡盆地沉积体系。总结出4类基本的沉积体系组合,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是控制沉积体系变化及其空间展布的决定因素。最后对成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二叠系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碳酸盐台地体系-斜坡盆地体系组合和混合沉积体系-斜坡盆地体系组合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层序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峰  郭岭 《地层学杂志》2011,(2):164-171
实测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其厚度达870.9m.在对剖面寒武系沉积相、露头层序地层学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剖面由下至上可以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于寒武系时期研究区处于碳酸盐台地环境,缺少低水位体系域.该剖面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控制该区沉积相发育和分...  相似文献   

5.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生物群上出现了两区特征分子和过渡区的混生现象,并处于台地与盆地交接部位。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Ⅱ类沉积层序和二个Ⅰ类沉积层序,早寒武世的三个Ⅱ类沉积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中寒武世晚期到晚寒武世的二个Ⅰ类沉积层序皆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组成三元结构。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体系演化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自早寒武世早期本区海平面达到最高位和最大上升速率后,至寒武纪末研究区海平面总体处于下降过程,即海平面为累进式的缓慢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容纳空间旋回层序,沉积供给也可以形成特征的、可以鉴别的供给旋回层序。具有过渡性界线的三级或高频旋回层序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供给双重因素控制。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盆底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于盆缘沉降具有明显的构造-海平面分带,岸线在构造-海平面带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层序界面和层序堆叠样式,也同样影响着低位体系域的构成。深水盆地环境古地形特点及沉积物供给制约着深水沉积序列。构造运动显著地影响着沉积层序发育。碳酸盐缓坡和平顶镶边陆架的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发育受其坡度、盆地深度及下降幅度的因素的作用。台地边缘和大陆边缘盆地浊积岩层序的发育和体系域组成受控于差异的沉积物源(平顶碳酸盐台地、镶边台地和陆源碎屑岩陆架)、古地理及构造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塔中地区中及上奥陶统沉积相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及上奥陶统是塔中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之一。在综合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塔中地区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规律。礁滩沉积和斜坡沉积构成了台地边缘相的主体。碳酸盐台地上不同期次发育的边缘相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和TZ10井构造带和塔中南缘断裂构造带上,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分布状况代表了塔中地区构造对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通过大量二维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发现在塔中广泛分布的丘状隆起地震相、楔状前积反射地震相和杂乱反射地震相相同样多沿主要构造线延伸,内部反射杂乱,成乱岗状反射。把已经认识的沉积相类型和这些地震相的分布特征相比较,可以确定这种地震相就是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沉积体。这样,就有可能利用丰富的地震资料,预测有利油气富集的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南海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 采用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是沉积物中源自陆源的细菌膜脂支链甘油双烷基链甘油四醚(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bGDGTs)与主要来自海洋泉古菌中的类异戊二烯GDGTs(isoprenoid GDGTs,简称iGDGTs)的含量之比,在古环境研究中,用来区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判断沉积环境.通过对西科1井的数据研究发现,西科1井BIT指数随深度呈现三段式规律性变化,从下到上呈现高-低-高的变化,反映了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海平面变化及碳酸盐台地生长发育的过程:在中中新世晚期,受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下降影响,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形成礁-滩交互的沉积地层,由于大气淡水的影响,造成BIT指数呈现高值;到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持续上升,有利于西沙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使该井沉积环境以礁内泻湖相为主,造成BIT指数呈现低值;在第四纪冰期,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总体下降趋势,西沙碳酸盐台地又频繁暴露于地表,造成BIT指数又呈现高值.研究表明,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受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更大,说明南海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也受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黔南桂西地区(东经105°-107°,北纬24°20'-26°40')地跨扬子准地台和加里东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南盘江沉积盆地的北部或西北边缘。区内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地层出露良好、层序完整,为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详细研究该区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对了解台地边缘特征和演化、海平面变化以及边缘的构造作用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为确定三叠糸南盘江沉积盆地的西北或北部边缘的构造性质提供可靠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地区详细的露头调查、钻井资料分析,结合古生物、古生态以及地层对比,对研究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详细解剖,得出区内台地边缘骨架礁-凝块石灰泥丘生态-沉积演化对碳酸盐台地边缘构筑具有积极作用的认识。研究表明区内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碳酸盐台地边缘坡折带尚未形成,台地边缘礁滩欠发育,且台地前缘斜坡坡度较缓;第二阶段,碳酸盐台地镶边开始形成,发育骨架礁及滩相沉积,垂向上构成进积-加积组合序列,台地前缘斜坡变陡;第三阶段,微生物逐渐占据后生造礁生物生态空间,发育台地边缘凝块石灰泥丘,与上覆台地边缘滩构成垂向加积组合序列,促进了台地边缘正向地貌的发育,使区内台地边缘更加陡峭,台地前缘斜坡发育滑塌角砾岩。造礁生物生态演替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影响并控制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构筑过程。  相似文献   

11.
川西泥盆系观雾山组沉积相研究缺乏横向对比,沉积模式还存在争议。根据川西北部白家乡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实测成果,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观雾山组为碳酸盐镶边台地沉积,期间发生短暂的碳酸盐缓坡化;桂溪剖面观雾山组同属碳酸盐台地边缘,观雾山组中段发育开阔台地深水沉积,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潟湖沉积。研究区碳酸盐镶边台地包括台地边缘和前缘斜坡两种亚相,前缘斜坡亚相发育于何家梁剖面,以塌积岩沉积为标志。碳酸盐缓坡包括深水缓坡和浅水缓坡两种亚相。随着海平面变化,观雾山组碳酸盐岩发育三个沉积旋回,第一、第三沉积旋回为镶边台地沉积,第二沉积旋回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观雾山组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生物碎屑滩和上斜坡微相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生物礁中在油气运移之前形成的溶蚀孔洞已被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滩间微相泥质(泥晶)白云岩不利于溶蚀孔洞形成,这二者均不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准同生成岩作用是当今碳酸盐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它客观地记录了沉积物沉积之后、埋藏以前的演化历程,因此可以敏感地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帮助识别地层层序和层序界面、本文从准同生成岩序列、成岩作用类型两个方面对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方碳酸盐台地从震旦纪到志留纪十分发育,它对认识中国南方沉积地壳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碳酸盐台地从台地内部结构研究发展到对碳酸盐台地边缘、台地几何形态、台地边缘形态的研究,并把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与大地构造、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动力演化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碳酸盐台地发展、演化、沉降、生长的定量模拟、此外,还特别重视重大地质事件和非现实主义沉积作用探索。中国南方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随着扬子板块的裂谷拉张、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沉降和前陆挠曲,经历了碳酸盐台地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完整威尔逊旋回动力演化、最终这个巨大的碳酸盐台地因挠曲沉降淹没和大量碎屑岩覆盖而消亡,是具有非常良好远景的油气资源探区。  相似文献   

14.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纪沉积相及其时空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生物群上出现了两区特征分子和过渡区的混生现象。由于受沉积物补给、海平面升降和碳酸盐建隆作用的控制,各时期在沉积环境上表现了各自的特点,经历了由盆地→陆棚→斜坡→台地边缘浅滩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黔南地区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剖面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多样、岩性组合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场所。本文以黔南独山地区甲刀寨剖面为基干,以数条相邻剖面为辅助。运用沉积学及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露头实测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层序划分及对比,认为黔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主要为碳酸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台盆相沉积,而独山地区仅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台"、南南西"盆"的格局。层序充填特征表现为:早期层序充填主要受控于三级海平面变化;晚期构造运动相对加强,构造活动和三级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充填,表现在台地内沉积的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6.
横切碳酸盐台地可以出现不同的沉积环境和相,其中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的沉积环境复杂,相的类型多,变化大,而且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层和层控矿床的重要控矿相位。另外,盆地边缘或斜坡的沉积相序类型及演化,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方面。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早已引起沉积学者及构造学者的注视,并有不少的论述(Wilson,1975;Mountjoy和James,1982;Read,1982,1985;Cook,1984;曾允孚等,1984)。现将碳酸盐台地边缘或斜坡的类型及沉积模式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层序地层应考虑碳酸盐"加工厂"、气候条件、构造背景、沉降速率、与陆地连接情况和底质类型等多种因素。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别于Vail的碎屑岩层序地层模式,并且气候条件是一个值得多加考虑的因素。通过不同相区碳酸盐层序地层的划分,笔者建立了研究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即陵山沱期为缓坡背景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灯影期为碳酸盐台地(初始)背景层序地层模式。在高水位体系域中识别出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已识别出浅潮下和环潮坪两种不同类型的副层序旋回。通过层序地层分析,笔者认为陡山沱底部的白云岩属于低水位楔。  相似文献   

18.
马永生  梅冥相  周润轩  杨文 《岩石学报》2017,33(4):1021-1036
华北地台寒武系第三统,大致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在其中上部大面积发育鲕粒滩相灰岩,从而不符合标准的威尔逊碳酸盐相带中"台地边缘颗粒滩相"的概念。在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基于沉积相序列的层序地层划分表明,这些鲕粒滩相地层,常常构成层序的晚期高水位体系域或强迫型海退体系域,表现出层序地层框架下特别的鲕粒滩形成样式,成为相对快速沉降背景下的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的沉积响应,从而不符合标准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因为在标准的层序地层学模式中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相对海平面上升和停滞阶段,而且在海平面下降期将形成一个连续的侵蚀作用不整合面。再者,与海侵作用期的陆棚相钙质泥岩和深缓坡相条带状泥晶灰岩、及其所代表的泥质碳酸盐沉积物主导的浅海陆架型台地相对应,强迫型海退过程之中发育的大面积分布的鲕粒滩,代表着寒武纪类型多样的碳酸盐台地类型中的一种新的碳酸盐台地类型,即鲕粒砂所主导的浅海碳酸盐陆架为特征的一种特别的碳酸盐台地,即浅海陆架被颗粒质的鲕粒沉积物大面积覆盖,向海一侧为缓坡、向陆一侧为潮坪。所以说,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的寒武系第三统,鲕粒滩的层序地层位置所代表的特别的形成样式,以及所蕴含的寒武纪碳酸盐台地的类型,将为更大区域的追索和对比、以及华北地台第三世的古地理重建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9.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东河砂岩是沉积于早海西期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旋回性地层单元,它是由最底部的低水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Ⅰ类标准沉积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的沉积地层。LST以缺失其早期的盆底扇、斜坡楔状体等为特征,仅发育其晚期的陆上河流充填沉积;TST中不发育凝缩层段,副层序在垂向上以弱退积至加积方式堆叠。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区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据全球海平面变化,结合钻井、野外露头及地震资料,将柯坪-巴楚-麦盖提斜坡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24个三级层序。总结每个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特征,建立柯巴麦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揭示层序内体系域构成特征。提出柯巴麦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发育3种层序模式—低位、海侵与高位模式,分析其控制因素。将寒武系沉积模式归纳为2种:碎屑岩沉积模式和碳酸盐台地-蒸发台地沉积模式,为塔西南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