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对某一制度的理解,过程也许比结果更为重要。 从古罗马开始,人们就开始渐渐关注海洋这片蔚蓝色的水域,海洋制度也几经变迁;而在此过程中,海底一直沉睡着,几乎从未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当历史的车轮跨入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海底的重要性日渐显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深沉的海底世界,广袤无垠,它不仅有奔腾的激流,宏伟的火山,灼热的喷泉,神奇的生命,而且还蕴藏着许多星际信息。比如某星球从宇宙中消失了,海洋便将这次事件记在那神秘的“记事本”上,月球上某一次火山喷发,从海底就能找到此迹象的凭据——海底拥有许多星际的不速之客,只是人们很难听懂那波涛的诉说罢了。这星际的不速之客便是星屑(或叫宇宙尘)。对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72年至1876年,英国著名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在进行海洋科学考察中,除了发现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外,最大的收获便是从深海采到了珍奇的小颗粒宇宙尘。历史跨过了19世纪的横杆,在1950年间,美国也采到了海底星屑。紧接着,1967年前后,日本也成了占有海底星屑的国家之一。这些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迷人的,辽阔的海洋鱼跃鸥翔,海天一色,景象万千。海底活跃着色彩斑斓的鱼类,使深邃的海底世界充满了活力。当然,海底的板块活动、火山爆发,又给海底世界蒙上了神秘恐怖的阴影。虽然当今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但对身边的海洋却还知之甚少。海洋特别是海底世界同样有待人们深入研究认识。  相似文献   

4.
沈婷婷 《海洋世界》2014,(11):20-23
"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经沉睡了数个世纪,并将继续安枕在巨大的海虫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虫的火焰将海底温暖,人和天使都将目睹它带着怒吼从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将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充满巨大压力和极其黑暗的海底世界里,生活着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甚至可能无法想象的生物。海洋的深海区域从海平面下方3218米)处开始,它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光线从来没有到达过这里。我们对海底世界所知甚少,目前对它的了解只是来自于海底挖掘出的沉积物以及遥控潜艇拍摄的照片。因此,海底世界已经成为海洋生物学家“未被开发的金矿”,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难得的海底考察都能够提供丰富的新物种和罕见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底先驱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占世界海洋面积的65%,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可能进行商业开采的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该资源分布于世界大洋底层,以太平洋分布最广,估计储量为17000亿吨,是一项巨大的战略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财团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展开勘察活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采矿、冶炼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已具相当规模;进入80年代,一些国家已完成勘探目标区的圈定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采矿和选矿试验研究;估计21世纪20年代后即可进入商业性开采,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正在引起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8.
深海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XPLORATIONOFDEEPSEARESOURCESANDTHEIRCONTINUALDEVELOPMENT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辽阔的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而矿产资源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浅海海域的砂矿和油气之外,深海之底还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很多潜在经济价值的多金属结核(壳)矿产资源。随着海洋开发时代的到来,商业性开采深海底矿产资源将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严峻的问题。1深海底资源的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陆域的一些矿产资源亦日趋枯竭,为满足需要,进而转为从深海底寻求资源。为此,一些发达国家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形成的类似冰状的固体物质,主要赋存于低温高压背景下的海底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地带(颜文涛,2006)。自20世纪7 0年代海洋油气勘探过程中在海底一定深度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层并采集到实物样品以来,社会对它的关注程度便日益提高。海底滑坡是一种会造成重大破坏性后果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近些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发现,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导致海底岩层稳定性降低,这是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胀,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海洋就成了人类最后的开发基地。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除了积极开发海底资源外,还组织了海底旅游和海底探险等,为开发海洋做了有益的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就开始向海底进军,指望在美丽幽静的海底世界营造自己的乐园。如果说一条又一条新开辟的海底隧道仅仅是意味着人们乘坐地铁从海底走向海峡对岸的话,那么,美国于1994年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海底大酒店,却为人类将来有可能在海底居住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面上流急浪涌、飓风台风已为众所周知,但海洋底部很不平静的事实则少为人知。类似飓风的激流却一年到头都在海底爆发着,这些激流能推动着海水以每秒高达50厘米的速度流动.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它们不仅冲垮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危及石油钻井平台、某些神秘的水下世界。海洋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在某些海底区域中,每年爆发的海底风暴达5~10次。  相似文献   

12.
(三)实施21世纪海洋战略的意义 1.政治意义 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奠定我国海洋强国地位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海洋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无论是公元前1600年前后的爱琴海文明,还是公元前5世纪~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继而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随着海洋经济的繁荣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数千米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生存着古老的海洋生物。然而,好奇心并不是海洋科学家探索深海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深海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它们对人类的未来意义非凡。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法、  相似文献   

14.
滑翔机获海洋能源动力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面积。正是由于海洋面积的广阔,以及人类受到不能像在空中那样翱翔的限制因素,海底世界一直保持着神秘,未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7,(5):7-7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吸收大约一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而其中大部分反应都发生在海洋表面以下100米的区域之内。海洋中多种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碳,而当它们死后,会穿过海洋的“昏暗带”沉至永远漆黑的海底。然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海洋“昏暗带”的生物活动实际上是碳沉积的“把关人”,决定着浮游植物捕获的碳被永远存储于海底,还是很快又再回到海洋表层。  相似文献   

16.
海洋深层水动力环境调查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钢  徐晓庆 《海洋科学》2013,37(6):121-125
深水海域是21世纪人类重要的能源基地,走向深水是世界石油、也是中国石油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海洋深部洋流体系给海底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威胁,海底油气管道一旦发生破坏,不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将造成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深海海洋观测是我们认识深海水动力环境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回顾了对海洋深层水动力环境调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华 《海洋信息》1999,(11):21-22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药物资源,其经济价值相当可观,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地球近一半石油在海底 地球海底蕴藏有1350亿吨石油,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40多年来,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发展很快。如今全世界海上油气钻井已发展到2663口,其中美国海上油气钻井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维护国家海洋维权,是中国海监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我国海洋维权执法的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对外海洋科研、海洋环境保护以及铺设海底电缆管道调查为重要内容的执法活动;从本世纪开始,我国海洋维权执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覆盖我国管辖海域的中国海监实施的由不定期转为定期维权巡航,标志着我国海洋维权执法正朝着正规化、规范化的海洋维权执法行列迈进。  相似文献   

19.
1997年3月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召开了“第二次海底电缆应用国际会议”。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海洋科学工作者John Delaney和Bruce Howe参加了这次会议。前者由于发现了在海底热水带在光合作用下而能生活的生物,因此成为有名的海洋地质学者;后者是首次获得海洋声波层析成像的学者。日本近十年来积极倡导海底电缆的4D观测,在此领域世界领先。日本在1997年1月17日,应用1964年日本和美国间铺设的最早国际海底电缆。TPC-1和距东京400km的南伊豆小笠原的海底电缆设置了世界最早的海底地震站,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中指出,尽管中国靠海,并曾在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200多年来,这一观点一直统治着西方世界。但实际上,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而目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中华民族早在1万多年前就已利用海洋贝壳作装饰品。中国海洋渔业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海洋盐业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前,在旧石器时代,南海就有人类的活动,这已被广东“贝丘遗址”所证实。早在秦汉的广州(古称番禺),已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