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 ,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 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 4期变质作用 (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河群是出露于辽宁省东部的独具特色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变质岩系遭受了中浅变质作用,经历了三幕变形,它们同是吕梁造山作用的组成部分。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于1 900 Ma 使辽河群固结硬化为结晶基底。辽河群有三幕变形,但对应的热事件仅有一期。研究表明,变质矿物的结晶时间与变质带密切相关,就一种变质矿物而言,于不同的变质带中不仅首次晶出的时间不同,并且结晶结束的时间也不同,即表明不同的变质带具有不同的PTt 轨迹。  相似文献   

5.
辽西高级变质区系指太古界底部小塔子沟组分布地区。北侧以赤峰—开原断裂与内蒙—兴安地槽相隔,南侧以承德—北票断裂与辽西台陷相分,是内蒙地轴的组成部分。小塔子沟组于早太古代末(2800Ma)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为麻粒岩相。老地块的南、北两侧边缘,由于受到断裂的多次活动影响,使之发生退变质作用,愈趋近断裂则退变质作用愈强,从而形成了递变的退变质带。退变质作用的研究表明,小塔子沟组的进变质已达到麻粒岩相,上覆地层大营子组和瓦子峪组变质程度仅达到绿片岩相。辽西上、下太古界的界限可能就在小塔子沟组和大营子组之间。小塔子沟组相当于河北的迁西相,变质年龄为2800Ma,大营子组和瓦子峪组与河北的单塔子群对比,变质年龄为2500Ma。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广西晚二叠世煤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对煤变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煤变质程度是由桂西向桂中、桂东以及桂东南一带呈逐渐减低趋势,平面上煤变质规律明显,影响煤变质有三大因素即深成变质、动力变质、接触变质,以区域性深成变质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5万临汾市幅区调混合岩与混合岩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区内混合岩化主要发育于不同构造阶段形成的片麻岩中。具代表性的岩石,按构造形态分类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化变质岩,囊团—脉状混合岩化变质岩,眼球状混合岩化变质岩;按混合岩化程度差别分类有: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按混合岩化的成因分类有:注入混合岩,变质交代混合岩,变质分异混合岩,深熔混合岩。  相似文献   

8.
河南临汝安沟地区前嵩山群变质矿物、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前嵩山群分属不同的变质建造,其中安沟群属中压相系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登封群头道河组为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同时,两套地层变质作用之间缺少钠长—绿帘角闪岩相,这一变质作用的间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层的间断。  相似文献   

9.
建平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石发育,地质构造复杂。近年研究表明:区内太古宙变质杂岩是由多期变质、变形的中酸性深成侵入岩和少量上壳岩组成,可划分出变质上壳岩组合、叶柏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4个岩石单位。本文主要对区内太古宙变质杂岩的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进行讨论,初步确定了早期韧性变形阶段(鞍山期划分4个变形幕)和晚期脆性变形阶段(印支—燕山期)。构造层次由早期深部层次向晚期浅层演化;其变形由流动机制—压扁机制—弯曲机制—韧性剪切机制到剪切破裂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原岩为一套富含铁质的基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经变质作用已形成一套片麻岩类夹大理岩及磁铁石英岩。该套地层多呈零星分布,成岩期为3500Ma-2500Ma,建平群变质作用为2500Ma~1400Ma。  相似文献   

11.
分布在贺兰山脉北端的贺兰山群变质杂岩是一套变质程度已达角闪麻粒岩相的孔兹岩系。以往的研究者均认为它的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中太古代。本文利用变质岩中矿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同变质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及变质岩和花岗岩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值结合地质事实,证明这套变质岩的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2.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形成于晚太古代,遭受过多期变质和变形的改造,其中发育了不同期次和层次的动力变质岩。变余韧性剪切带内发育了条带状片麻岩和变粒岩,相伴有变余鞘褶皱和构造透镜体,变余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地壳加厚作用的初期。变余糜棱岩貌似条带状片麻岩,但在青石中保留了早期石英拔丝构造和加粗的动态重结晶长石集合体。糜棱岩化作用的温度在550℃以上,变形后沿面理形成了饼状或椭圆状青石,变晶时温度近600℃,压力近300MPa。  相似文献   

13.
辽南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吕梁期变质变形作用关系密切。金矿化带的展布与金矿体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组构特征,直接赋矿围岩为辽河群盖县组糜棱岩化千枚岩、变砂岩及云母石英糜棱岩等。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作者定义这类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含金剪切带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上鞍山群变质沉积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的对比,确认区内两层位黑云母化学组分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其形成时变质条件的不同。随变质程度增加,区内黑云母的Si、AI~Ⅵ,Fe~(3 )、Mg和K含量增加,而Fe~(2 )、Al~Ⅳ和CH降低,Mg/Fe~(2 )比值从1.00增至2.18。中鞍山群黑云母变质温度为550—620℃,变质压力在5×10~8Pa左右;上鞍山群黑云母变质温度为450-500℃,变质压力低于5×10~8Pa。黑云母含铁系数(f)可作为鞍山地区寻找富铁矿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浙江陈蔡群孔兹岩系的变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和变质作用,认为浙江陈蔡群孔兹岩系的原岩建造属火山—沉积型,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其原岩建造包含了两个大的火山—沉积旋回,即从基性火山岩开始到泥砂质碎屑至碳酸盐岩沉积。指出孔兹岩系的原岩建造形成于古岛弧环境,经受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其早期变质发生于晋宁期,加里东期出现迭加变质,包括从低角闪岩相到高角闪岩相阶段的两期变质,均属中压相系区域动力热流变质。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旅顺、金县、庄河、岫岩一带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部分地层遭受了低级—很低级的变质作用,构成了一个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狭长变质带。该变质带与区内印支期北东向构造关系密切,并与印支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内在联系,即印支期构造岩浆岩带控制了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分布。变质作用类型以区域性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局部地段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显示了区域动热力变质作用的特点。据此,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区域动力变质带是经受以强烈抬升运动形式为主的印支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从原二朗坪群中解体出来的石界河群主要为一套泥砂质沉积建造。根据矿物世代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可划分出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红柱石-堇青石带四个变质带,其变质作用属低压相系,变质过程中温压演化趋势和变质作用PTt轨迹综合研究表明石界河群因秦岭群向北逆冲而被掩埋,在深部发生热松弛而升温,之后又因构造隆起和侵蚀,压力明显下降,但温度则继续保持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十堰—武当地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和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发育的变质岩可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该地区含石榴子石片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变质作用条件。结果表明: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方滩—王家山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的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44℃~410℃和368℃~431℃,属于低绿片岩相;由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十堰—大木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22℃~440℃和535℃~540℃,属于低—高绿片岩相。结合区域变质变形研究成果,认为十堰—武当地区中低级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构造带印支期洋盆闭合伴生的俯冲-增生过程有关,它使得不同变质级别的岩石发生并置然后一起抬升。  相似文献   

19.
在丹凤群中,部分斜长角闪岩含有由阳起石内核和镁普通角闪石外环组成的环带角闪石。外环形成于主变质期,而内核是早期变质矿物的残余。早期变质作用属低压相系的斜长石-阳起石相环境,发生在丹凤群形成之初;而主期变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的中压相系的角闪岩相。大约在海西—印支期后又出现了伴随韧性剪切作用的退变质现象。早期变质和主期变质作用可能分别与秦岭造山带的裂谷作用和裂谷闭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胶南造山带榴辉岩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主要有绿辉石、镁铝榴石、柯石英、金刚石、金红石等。柯石英、金刚石均呈微晶状包裹于石榴子石、绿辉石中。柯石英多已转化为石英聚晶,并使包裹它的矿物产生放射状胀裂纹;金刚石呈近等轴八面体等,其形成压力达3.5GPa以上。榴辉岩围岩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主要有辉石类(透辉石、霓石、暗硬玉)、钠钙质钠质角闪石(钠闪石、镁钠闪石)、多硅白云母(3T型)、钠长石、绿帘石等。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广泛出现指示区内存在两期高压变质作用:早期为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晚期为高压绿片岩相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多次碰撞是区内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