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利用单孔波速测试技术,对上海越江隧道工程场地作稳定性地质调查与评价。剪切波测试成果表明,工程场地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Ⅳ类;不需要考虑土层的液化现象;Ⅶ度地震烈度条件下,工程场地不会发生震陷问题;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为0.60~0.81s。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泉州市区和福州市区场地土的动力特性和地脉动频谱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地脉动信号的频谱分析获得频谱结构特征,由此来深入研究该地区岩土的动力特性及场地土层的地脉动动力响应。通过场地脉动的测试,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方法对观测到的地脉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根据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地脉动频谱结构特征及场地土对地脉动的频率响应的特性。研究不同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的频率依赖以及频率选择作用。结果表明,地脉动的频谱特性与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地基土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覆盖层厚度是影响地脉动卓越周期的重要原因,其中软土层对地脉动的卓越周期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国强  杜立志 《世界地质》2018,37(3):952-957
通过波速测试技术进行岩土体弹性波速度原位测试,利用岩土体的纵、横波速度值能够进行场地类别划分,确定场地卓越周期,以及计算地基土的动参数,为岩土工程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计算获得了徐州苏宁广场场地土的纵、横波速度以及场地土的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徐州苏宁广场场地为二类场地,利用波速值计算场地卓越周期为0. 415 s与规范中查表获得的特征周期一致。为该工程场地工程地质评价和抗震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跨孔地震波速测试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和分析重大工程和高层建筑基础岩土结构的动力特性时,首先应测试及计算地基土的动态参数。如纵波速度(V_p),横波速度(V_s),动剪切模量(G_d),动弹性模量(E_d)和泊松比(v)等。近年来,应用跨孔地震波速测试方法可较精确地测定各地层的V_p及V_s,从而推测基础地层的沉积时代,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划分场地类别,计算饱和砂土液化势以及场地的地脉动卓越周期等。已经越来越得到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并在一些土建工程的原位测试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锐  赵倩玉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4,35(Z1):299-305
通过对2011年新西兰发生的6.3级地震中获取的硬土场地、软土场地和液化场地强震记录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3种类型场地的地震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强震记录为震中距小于50 km,且峰值大于0.05g的23个场地上的加速度记录,其中含3个硬场地、11个软场地和9个液化场地。3种类型场地上的放大系数谱对比分析表明,硬土场地、软土场地和液化场地上的地震动特征具有明显区别,三者层次清晰,差别显著,从地震动表现上液化场地已构成一个与常规场地并列的独立单元;液化场地减少地震动高频分量但同时对低频分量显著放大,与非液化场地相比,液化场地可使其上短周期结构反应减小一半,但同时可使其上长周期结构反应放大2.5~5.0倍;土层的液化对此次地震中克莱斯特彻奇市中心CTV大楼的破坏应有很大影响,大楼自振周期约为0.7 s,地震中土层液化使场地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由0.1~0.3 s增到0.5~1.0 s,与大楼的自振周期趋于吻合,加重了大楼震害。以此为鉴,按现有规范中地震动的设计方法,如遇液化场地将对长周期结构给出明显危险的结果,因此从振动角度今后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可液化场地上的地震动应给予特殊考虑。  相似文献   

6.
工程场地纵、横波波速测试是近年来在工程勘察中取得一定效果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以工程实例为依据,结合新型XG-1型悬挂式单孔波速测井仪测试结果,说明了横波波速可以确定场地土类型、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估算场地卓越周期、评价岩(土)体质量,为场地工程地质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瞬态面波技术在冲洪积层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建伟 《云南地质》2004,23(1):96-103
瞬态面波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对场地要求低等特点。采用适宜的工作参数和技术方法,在冲洪积层勘察中可较好地了解其物质分布,从而进行场地土类划分及评价、饱和砂土液化分析等,为设计、施工提供各层位物理力学指标等参数,亦为抗震设计提供场地卓越周期等资料,补充和丰富工程勘察资料,提高精度,缩短工程周期。  相似文献   

8.
季节冻土场地上的地脉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张掖市的一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地脉动的测量和分析,研究了场地的脉动频谱特性随季节的变化.对场地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冬季随着上覆冻土层的出现,使得场地刚度发生变化,频谱形状也明显地改变,地脉动的卓越频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某国际机场地基土波速试验为例,讨论了剪切波速在确定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划分、进行液化判别和Gdmax的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建筑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工程讨论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思路、区域及近场区地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设计参数的确定等.经研究认为,在研究区域中存在发生七级左右地震的地质背景,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在研究中同时得到的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可供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场地的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场地与城市在空间尺度上相去甚远 ,但工程场地所具备的与环境行为相近的共性 ,使其属性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 ,工程场地是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 ,众多微观单元的组合构成了环境的宏观总体。为此 ,工程场地的三大属性特性、适宜性、稳定性 ,可以作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的基础。从工程场地分析推广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还将有助于保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地质、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价了沈阳城区的岩土工程特性,据此,将其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分区。这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区域性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开展与其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为此有必要研究和构建科学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中心城区、规划新城、村-镇和"京津冀"都市圈4个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子系统。其工作精度分别为1:5000~1:10000、1:10000~1:25000、1:25000~1:50000和1:50000~1:1000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峡水库区奉节县城迁建新址为例,将地质灾害作为一个敏感性因素,纳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提出地质灾害贡献度的概念,并将系统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领域,采用系统“串—并联”相结合综合指标评判法,对该县新址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与分区。评价结果经抽样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GIS 手段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多影响因素空间数据库,确定本区域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评价体系。运用GIS 技术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评价分级准则,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处理,采用聚类分析法初步确定4 类地质灾害聚类区。Ⅰ类区为抚顺市区工程活动主导因素型地质灾害区; Ⅱ 类区为沟谷盆地及其边缘工程活动诱发因素型地质灾害区; Ⅲ类区为北部及中部丘陵工程活动微弱因素型地质灾害区; Ⅳ类区为南部低山丘陵自然因素主导型地质灾害区。  相似文献   

16.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区域稳定性及预选桥位线方案是大桥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是利用航、卫片地质解译调查 ,分析研究拟选桥址区及其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 ,新、老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 ,并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 ;利用5 0至 90年代的航、卫片资料 ,分析评价了拟选桥址区长江岸带变迁及稳定性 ;对预选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优选桥位线方案进行比较与论证。  相似文献   

17.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实际意义,以及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研究了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并以烟台市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关系出发,讨论了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作用特点和地质环境系统指标体系,探讨了地质环境的适宜性和敏感性分析原理与分析,并提出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不协调时的对策及地质灾害管理战略,在此基础上,以某城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19.
朱伟  李玲  杨鹏  杨崇敬  艾洪键 《地球学报》2024,45(1):112-122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区,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 选取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 地形排水条件、地质灾害及其他因素6个一级评价因子, 构造活动、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等13个二级评价因子, 利用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进行区内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得到了相应工程建设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 日照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 大部分地区适宜进行高层建筑工程建设, 占84.5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 全区多数地区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适宜区, 适宜性差及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付疃河两岸附近和海岸附近、大型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一带区域及城区; 轨道交通建设适宜性良好, 小部分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付疃河下游夹仓和小古镇一带及其沿海地区。评价结果可有效地服务于该地区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和工程选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