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商王太甲的桐宫地望问题,是商代史研究中一重大课题,它的确认,对商代早期考古分期和有关商代都城性质确定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十多年前,由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在《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一文中提出:“最近在河南省偃师县城关镇西侧尸乡沟一带发现了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即‘偃师商城’,论者皆以为汤都西亳。我却不以为然。该遗址实为太甲所放处桐宫,乃早商时期商王之离宫所在。”(1)1998年,邹先生又重申了这一看法,他以为“太甲所放处就在偃师商城,但并不认为偃师商城仅仅是太甲所放处。偃师商城应为商汤时所…  相似文献   

2.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3.
打开《辞海》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可以知道豫北安阳是战国后期由“宁新中”更名而来的。在明清以来的《安阳县志》和《彰德府志》中还可以查到宁新中更名安阳的说法出自《史记》一书。《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月,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王)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卒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最后一句话,便成了安阳名称来源的根据。“宁新中更名安阳”之说被后来的史志书籍广为引用。然而若把《史记…  相似文献   

4.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5.
三、宁新中更名安阳之所在1、安阳城和宁新中今焦作市东北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安阳城。曾是安阳城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此名称的历史,至少在北魏时就有了。《魏书·地形志》载北修武县已有安阳城。《修武县志》载南阳城曰:“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水经注·清水》云:“修武,故宁邑,亦曰南阳矣。”这里说明“修武”、“南阳”、“宁”和“安阳”似乎是一地。又《括地志》云:“怀州获嘉即古之南阳。”清吴作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载获嘉县条云:“环宇通志:获嘉县在卫辉府西南百里。本殷之宁邑,周之修武也。…  相似文献   

6.
商王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仲丁迁于敖。”裴■《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荣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5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52)一为仲丁迁敖地望河南开封说;(53)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境内说;(54)一为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55)在这四说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春秋谷梁传》话邯郸《竹书纪年》说邯郸《汉书》论邯郸邯郸学步出自于《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个成语典故说的是一个燕国年轻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3):40-41
雨量观测我国的雨量观测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的殷商时代,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大量水文、气象记述,对雨量有小雨、大雨、急雨等定性描述。从南宋开始观测雨量后,至明代洪武年间至永乐及其后若干年仍在继续观测。清雍正二年(1724年)北京开始记录逐日天气和降雨、降雪起止时间、雨雪大小的定性描述,称《晴明风雨录》,直至光绪二十部人洪之上鹤当至现鹤巨  相似文献   

9.
1995年3月27日《文汇报》刊载该报记者的文章.就最近有传媒报导“南极冰盖开始融忆.海平面将上升几十米”从而引起了人们心理惊慌之事,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超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陶康华高鼓工程师。两位专家都认为.所谓海面将上升“36到90米”为不实之词。本刊今刊载张超教授的文章,进一步阐述南极冰盖融化与海平面上升问题,以正某些传媒的误导。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以其西北部宽阔无垠的大草原和东南部层峦叠嶂的大山脉(大兴安岭尾脉、七老图山山脉)相结合的特殊地貌,哺育了她特有的古代文明。《荀子成相》载:“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水经注》云:“砥云,辽水所出。”今克旗的西拉沐沦河的白查河都是辽水的主要上源。1975年在百岔川下游天宝同出土的商代铜(?),它们同近年来先后发现的克什克腾岩画一起,共同证明了克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据《蒙古游牧记》和《热河经棚县志》载,自周秦至汉初,克旗均为匈奴  相似文献   

11.
秦简夫,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他的杂剧《东堂老》在元代后期剧坛独树一帜,其思想意义是值得重视的。《东堂老》的基本剧情是写扬州富商赵国器临死前把不肖之子扬少奴托付给东邻李实——人称"东堂老"。赵国器死后的十年中,扬少奴游手好闲,结交无赖柳隆卿、胡子传,荡尽家产,沦为乞丐。东堂老暗中用赵国器当年寄存的五百两银子买下其家产。后见扬少奴吃尽苦头,已有悔改之意,遂说出托孤之事,归  相似文献   

12.
该论文选题很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地名学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内容。该论文写成后,得到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的肯定和指教,并为该论文写了评语。评语指出:《论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是一篇水平较高的历史地理考证论文。此文在研究历代名家对商汤都亳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钻研资料,广征博引,比较分析,然后提出其研究结论。本文的结论,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我们日后探索夏商文化考古学分期的重要参考材料郑州商城乃至其他商汤都亳说均不能充当此重任戢认为按照本文的论证过程,这样的结论是适当的。在历来研究这个课题的论文中,本文不仅有扎实的基础,并且具有创新的意义。 我国历史学界曾对商汤都亳地望展开过大讨论,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认识。我们希望学术界发表不同看法,把讨论引向深入。由于该论文的文字较长,本刊将分三期刊登,本期刊登的是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泰山雄伟壮丽,文化积淀深厚,历来是重要的旅游胜地。明代中后期,朝山进香成一时之风气,宗教旅游盛行。泰山又称"岱宗",乃群岳之宗,香火自然比其它地方更旺。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醒世姻缘传》描叙: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两广的"男人、妇女都从几千里、几万里家来(泰山)烧香……一为积福,一为看景逍遥"。邻近的山东、北直隶(今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与山东部分地区)、河南以及山西、陕西香客更是纷至沓来。所谓"积福",是指集聚福运;所谓"看景逍遥”就是旅游休闲。  相似文献   

14.
拍卖地名命名权之事,在全国许多城市发生过。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说法各异。下面对此略陈管见。 一、拍卖地名命名权,从提法到行为都不可取。“拍卖”,是商业用语。《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一定规则,通过公开竞购,将现货逐批、逐件售给出价最高的人的买卖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拍卖”,其对象为现货,为商品,为有形之  相似文献   

15.
商汤伐厦桀是我国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由于年代久远,史乘寥寥,加以载记或相牾,自古以来学者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有关几个历史地名的地望等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末能有一个较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这次战役中若干历史地名的地望作一番初步考证,使这些历史地名的地望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一、关于夏桀都城的地望问题关于厦桀的都城地望,史书上说有二:一说在今山西安邑,见伪《尚书孔传》:桀都安邑”。唐孔《疏》云:“桀都安邑,相传为然。”一说在今河南洛阳至巩县一带。见《逸周书·史记》:“昔有…  相似文献   

16.
正地名是有价值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围绕地名的争议时有发生。处理地名争议的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求是原则,尊重事实;二是双赢原则,在实事求是前提下达到双赢。关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南阳原址,争论了一千年了。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中华书局1959年版《古文观止》)。南阳有湖北襄阳说和河南南  相似文献   

17.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  相似文献   

18.
柳毅传书洞庭湖的故事出自唐人传奇《柳毅传》,流传很广。自来人们都以为该洞庭湖指的就是在今湖南的洞庭湖,笔者所见各家注本对此要么不加注释,加注即未见别解。然而仔细推敲,却并非如此。《柳毅传》开头说:“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这里的“湘”因有后文的洞庭湖相照应,显然指的是今湖南的湘江。此后柳毅在见到洞庭君时又说:“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如此则洞庭似乎也应在楚。据此两点,可以得出文中洞庭即今湖南洞庭的结论。但文中其他的一切描写都与此矛盾。整个地理背景都与湖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9.
三、商汤都亳地望郑亳说辨析商汤都亳地望郑亳说,这个论说是十多年前由邹稀先生提出来的。他在那部著名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就他的商汤都亳地望“郑亳说”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他认为其他诸亳说“都是汉以来学者所附会,并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因此都是不可靠的。”他的结论就是郑州商城才真正是商汤的亳都。为了说明问题,他例举了四条理由:一、文献所见郑地之亳;二、郑州商城出土陶文证明东周时期郑州商城名亳;三、汤都亳的邻国及其地望与郑州商城相合;四、商文化遗址发现的情况与成汤都郑亳相合。我们认为邹衡先生在此否定诸亳说,独尊其“郑亳说”是有欠公允的。  相似文献   

20.
安吉颜真卿墓始建年代考颜真卿是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是唐代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大历七年(772)九月任湖州刺史,至十二年八月离任赴京,在湖州当了整整五年刺史。在任颇多政绩,“政尚清静,长孤养耆,彻备浚隍;式廉明,进吏事,特责大指而已。郡人悦之,立碑颂德”。①颜真卿一生正气浩然,置生死于度外。天宝中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巨功;从湖州离任后,继而以铮铮铁骨面对叛将李希烈淫威,以身殉节。颜真卿死后,史载葬陕西万年县颜氏祖茔。此外还有墓址4处,各处地方志都记载确凿。分别是河南偃师墓,宋代米芾《鲁公真仙记》说真卿“仙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