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讲解到地形成因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个实验(边操作边叙述):左手拿住小木条的一端,另一端抵墙,用力挤压使木条上拱成“背斜”,右手用一把较锋利的刀子轻砍其顶部,只听叭地一声,木条一下就断裂了,再取出一支同样质地大小的木条,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在冥思苦想用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明了的方式,可以最直接的表达初为人师的感受。直到有一天坐在必胜客的餐桌前,看到美味的匹萨,终于有了答案。据说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烧饼,回国后就尝试着做,因为不知道拿什么做馅,就把番茄、鸡蛋、奶酪等五花八门的材料都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理古城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护国路,由于旅游业发展而生机勃勃,成为外国旅游者云集之地,于是人们把它称为“洋人街”。 “洋人街”起步于1984年。小伙子金策根据外国人喜欢背包自由旅行的特点,开起了当时毫不起眼的“旭日自行车服务部”。规模从最初的八辆扩大到七十多辆。当看到外国人无处洗衣时,就搞起了洗涤衣物的业 务。后来发现外国人饮食习惯 与中国迥然各异,又开起了全 城第一家“吉姆西餐厅”,为外 国人提供西餐,还推出自创的 “吉姆西餐”以及各种鸡尾酒。 小小的餐厅常常到了应接不暇 的地步。于是“洋人街”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将一切的人、事、物都链接在一起,社交网、物联网、传感网等各类基础网络与应用网络系统不断涌现,一切都可以数据化,一切都被数据化,一个数据的世界正在飞速发展。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所说: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一个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科学范式得到科学界的认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中存  相似文献   

5.
走近毕加索     
我们坐在阳台上看圣维多利亚峰和对面松林里的古堡,这似曾相识的14世纪建筑,原来是毕加索有名的别墅,他死后就葬在这里。为了保持伏芳那格村居民环境的安宁,法国政府从不宣传这事,知道的人不多。吃完午饭,女儿和我散步到古堡的铁门前。门旁告示上写着:“毕加索博物馆在巴黎,请勿坚持要入内参观。“铁门内坐着一只目光炯炯大黑眼睛的浅色短毛狗。它安静而好奇地看着站得远远的我们。不知何时,我们身后出现了一对中年夫妇模样的人,那位先生大概看了告示不以为然,竟上前去摇铁栏杆门,那狗马上对他大叫起来。那人退了一步,就拿出录…  相似文献   

6.
王燕 《地理教学》2005,(4):32-33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许多待开掘的细节——教师的体态和言辞、教学内容的引入和承转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令人为之一振的亮点。只要我们能深入地发掘,精心地设计,就有可能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7.
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米,是世界铁路海拔的最高点,被称为“世界的屋脊”。站在唐古拉山下,我们25名赴藏人员都用刀戳破了手指,将血滴进一碗碗白酒里,接着每人都端起来喝一大口,最后,把剩下的又泼在雪原上边,跪下来,朝着唐古拉山叩三个响头,一步一回首地走向军车……——报告文学《血祭唐古拉》  相似文献   

8.
台湾阳明山     
正阳明山是台北市的后花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植被,它也是台湾一片著名的火山区和温泉乡。因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在阳明山我们可以看到冒着热气的硫气喷发孔和沸腾滚滚的磺泉。它的最近一次喷发是在七十万年前,但至今地热气与硫磺气仍源源不断地冒出。硫气喷出后外围温度逐渐下降,冷却后呈黄色硫磺结晶,即为硫磺。它色浓者宛如黄澄澄的黄金,被人戏称为"愚人金"。图中岩块就附着硫磺晶体,拿在手里闻有股硫磺的特殊臭味。小油坑海拔约805米,是阳明山地质活动相当活跃的景区,走到小油坑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喷着热气的硫磺气  相似文献   

9.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3,(11):56-57
正好的电影,犹如精神导师的精彩一课,能带来心灵的震撼、生命的感悟和精神的升华。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利用一些好的电影,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去欣赏电影,也不失为一种既愉悦心智又增长知识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教师有心,就会发现有很多优秀的电影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资源,或在课堂中引入电影片断为所学知识点服务,或在课后推荐,以此来拓宽学  相似文献   

10.
在古城襄阳东南隅,绿影壁巷的东端,有座大型彩色石雕照壁,因是用青绿色石料雕砌而成,故称绿影壁。 我国古代大凡豪门贵族的私宅,正对大口都有一堵遗壁,建在大口外称照壁,建在门内称影壁。这绿影壁原是明襄王府门外的照壁,本应称绿照壁,只因明襄王府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无所谓门内、门外之分,只是襄阳人习惯称绿影壁,故而沿用。 襄王府是何时建?据《襄阳县志·沿革》载:明襄王瞻善系仁亲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被封,宣德四年(1429年)王府设长沙。正统元年(1436年)王府迁移襄阳城内东南隅,重新营建,占…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地名工作的实践证明,地名管理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主动、迅速地与市场经济接轨,走有偿服务的新路子,这是搞好地名管理的唯一出路。 一、利用丰富的地名资料出图、编志、录、发挥地名成果的作用。几年来,我们积极向财政申请经费,也请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搞点赞助,出版地图、地名志、地名录,依靠和发挥地名成果的优势搞部分创收。我们重在社会效益,为社会服务。潍坊市潍城区原是潍坊市政府所在地,再加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国内外宾客来得较多,地图和地名录也就成了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从出现以来.一直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卓证。大量事例说明.任何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利弊共存的,人们在改变其生存环境的同时,必然受到环境的反作用.甚至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这一代人自豪地炫耀改造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开发浅部矿产。在地表浅部已经发现了很多大型的以及超大型的金属矿床。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金属矿产资源较为稀缺,而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当前已有的矿产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国家的需求了,我们有必要延长矿山的寿命,作好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隆中谈名     
隆中之有名,盖因其为诸葛亮之住地也。南朝宋代的史学家裴松之写道:“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现在该地已不归河南邓县管辖,而属湖北襄樊市。初冬季节,来到隆中。在襄樊火车站前花四元钱买了一张票,坐一辆破旧的面包车,逛荡十分钟,再爬一个十分钟的坡儿,隆中就到了。脚下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的地方,已被襄樊师专的楼房所占,有百八十亩吧。罗贯中写隆中,山也秀雅,水也澄清,地也平坦,林也茂盛,住下来以后,才知道这里只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大沟,节气已到,山水林地全然透着肃杀的寒气。显然我来的不是时…  相似文献   

15.
肖克 《中国地名》2014,(4):5-12
我们粉碎了敌人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以后,根据地和红军都扩大了。二、六军团会师时共8000人,刚过一年,即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就发展了两倍半,有21000多人。在敌人新的大规模进攻将开始的时候,我们于11月19日,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了新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6.
漫话皇姑屯     
公元1928年的一天,随着一声巨响,为此皇姑屯的名字便人尽皆知了。皇姑屯这个名字的由来始于后金年间。据传说,老罕王努尔哈赤的一位公主爱上了一位年青英俊的汉族青年侍卫官,井暗定了终身。但当时的“满”“汉”是不能通婚的。于是老罕王定计将青年侍卫害死在沈阳城外的西郊某地。公主知道后,伤心欲绝,最后也在青年侍卫被害死的地方殉情而死。后来人们就把公主埋葬在这里并称之为皇姑坟。最初这里只有一户看坟的老夫妇。后来逐渐地搬来了许多人家也就改称叫皇姑屯了。在本世纪初,日本人在这里修筑了铁路,也就有了今天的皇姑屯车站。…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然而,许多地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或只被用在教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人,或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运用了很多互不相干的情境。对此,我们认为,若能让某一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在逐步地扩展这种情境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初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时,无论是城镇,还是山村,在转了几个弯后,往往会迷失方向,不辨东西南北。在人多的地方,可以问路,若是僻远山区,一旦迷失方向,就得依靠自己平时积累的地图知识,分清方向,所以,学会野外定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古人用琥珀比喻美酒的颜色炫目迷人,但也恰恰证明了琥珀的颜色是如何的醉人!琥珀的英文是Amber,源自古代阿拉伯语,意为"海上漂流物"。这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琥珀是在暴风雨后被海浪打上岸的宝石之故。琥珀原矿琥珀的名字,中国古代即有之。中国古人对琥珀的认识颇为奇特,传说是老虎变的。如宋代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记有老虎的魂魄入地化作琥珀的传说。对  相似文献   

20.
传奇式的罗曼史30年代,江南春日,风光如画。无锡观前街省立无锡中学的操场上。荣毅仁和他在豁然洞读书的同窗好友过赓先一起在无锡中学进修。那天中午,他俩在无锡申新三厂吃罢饭回校,在操场上散步,忽闻“滴铃铃……”只见校门口包车上下来一位小姐。那小姐一身淡雅的装束,短发乌黑,俊俏秀丽,楚楚动人。荣毅仁顿觉眼前一亮,心头掠过一丝说不出的感觉,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这是啥人?”两人去问学校的门房。门房说:“你们不认识?是杨家小姐啊。”原来是当地名门杨干卿的二小姐杨鉴清。她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转回省立无锡中学读初中。荣毅仁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