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采用Morton法.首次利用气候资料计算我国90个站的月、年平均反射率值。取得了满意成果。这种方法避免了无实测反射率资料地区由查图带来的误差。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沙漠反射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物反射光谱特性测试是遥感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遥感图象的灰度值与地物反射率的大小关系极为密切。本文通过野外实测光谱资料的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沙土粒越大,反射率越低,粒度越小,反射率越高;(2)沙土含盐量越大,反射率越高,含盐量越小反射率越低;(3)沙土有机质和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增加,一般反射率时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6-1990年我国14个具有地理、气候代表性的日射观测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地面反射率的若干最新特征,为认识和研究我国地理和气候变化提供了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鹏飞  李国平 《山地学报》2007,25(6):649-654
利用中(国)日(本)青藏高原陆面过程合作试验(GAME/Tibet)设立于青藏高原西部狮泉河和改则两地自动气象站(AW S)1997~1998年观测的大气、辐射和土壤等资料,计算了两地的逐时地表反射率,并进行了日平均、月平均和日合成分析,据此讨论了青藏高原西部地表反射率的若干变化特征,并在计算了对反射率影响最大的因子——太阳高度角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青藏高原西部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半年,由于降水使土壤湿度增大,植被生长、地表反射率值较低;冬半年,受土壤湿度减小、雪盖覆盖影响,地表反射率值较高,12月平均值可达0.5以上。而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清晨、黄昏地表反射率高,中午地表反射率低,大致呈U形曲线,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相反。该工作有助于深入了解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的平均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国平  肖杰 《地理科学》2007,27(1):63-67
根据1997年10月至1998年11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两个自动气象站连续观测的大气、辐射和土壤资料,在分析高原西部地面反射率冬、夏季日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地面反射率与土壤和大气若干重要因子(如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改进气候模式和卫星遥感中高原地面反射率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该文应用1998年的LANDSAT5 TM影像,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标、辐射校正,求得地物的行星反射率,在简单的大气校正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山区阴影处植被的反射率求取大气向上垂直的透过率,反求大气光学厚度和太阳入射方向上的大气向下的透过率,从而确定大气校正的各项参数。并对大气校正前后的图像进行比较,发现校正过的影像中的典型地物的反射率和其标准的反射率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麦田能量转化和水分传输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利用麦田微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田水分能量转化传输等征,结果表明,灌溉前比灌溉后波文比大,日际午间(11:00~15:00)波文比与空气动力学阻力相关系数达0.72,比波文比与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关系显著,灌溉前比灌溉后反射率大;日平均反射率在孕穗期最大,在0.21~0.22间,而后逐渐下降,乳熟期仅为0.15~0.16左右,从3月20日~5月30日,麦田总蒸散量为297mm,净辐  相似文献   

8.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利用实测辐射资料揭示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夏季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晴天辐射比较强烈,总辐射最大瞬时值超过1 000 W\5m-2,有时甚至超过太阳常数。春小麦下垫面平均总辐射与典型晴天的日变化比值在0.6~0.8之间,净辐射比值在0.4~0.6之间,在裸地时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表明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地表辐射的影响比较大。此外,日平均反射率起伏较大,最大为0.24,最小为0.11;春小麦下垫面的地表反射率为0.17,裸地为0.20。植被叶表面的水珠会导致反射率增大,而风速的增大会引起反射率的突变。受土壤湿度及太阳高度角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反射率日变化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TM 影像和SPOT影象,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并根据遥感影象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SPOT影象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分为4 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冬季453个光谱观测数据, 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得到了一些新认识,主要有①碧空条件下,塔中地区沙漠的地面可见光通道反射率约为25.8%,近红外通道反射率约为28.6%;②碧空条件下,沙丘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具有在沙丘各部位,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大于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而在沙丘的不同部位间,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变化较小,沙丘朝阳坡的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略大于背阴坡;③碧空、昙天、阴天中,可见光与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均是以阴天为最大;④在较晴朗的天气条件下,沙丘的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均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⑤霜对沙面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起增加的作用,与无霜时比,可见光通道反射率增大约2.6%,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增大约3.5%。  相似文献   

11.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地面反射光谱特征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冬季453个光谱观测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得到了一些新认识,主要有:①碧空条件下,塔中地区沙漠的地面可见光通道反射率约为25.8%,近红外通道反射率约为28.6%;②碧空条件下,沙丘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具有在沙丘各部位,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大于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而在沙丘的不同部位间,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变化较小,沙丘朝阳坡的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略大于背阴坡;③碧空、昙天、阴天中,可见光与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均是以阴天为最大;④在较晴朗的天气条件下,沙丘的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均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⑤霜对沙面可见光及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起增加的作用,与无霜时比,可见光通道反射率增大约2.6%,近红外通道的反射率增大约3.5%。  相似文献   

12.
宁夏干旱区强对流降水过程雷达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使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数据,进行极坐标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换,计算得到了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2004—2005年较强对流降水51次过程中的组合反射率图像资料。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获取了角二阶矩、熵、对比度、相关、差值倒数矩等图像纹理参数的具体数值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强对流降水过程中,雷达组合反射率图像与中国南方相比,数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新一代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资料遥感图像的纹理结构不够明显,相对纹理清晰度不高,仅有较弱、较细的纹理,图像较为平滑、稳定,表明对应的降水云团比较均一。  相似文献   

13.
试从现有的大量遥感影像中提取不同环境下地物的反射率,以目前常用的ETM+影像数据和荔枝波谱数据提取为例,先对影像进行系统校正得到星上反射率,然后采用6S大气校正模型对图像进行订正,反演地物的真实反射率,并采用与野外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星上反射率、6S反演的反射率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结果证明6S校正法是一种较高精度的地物波谱反演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从现有的大量遥感影像上直接获取荔枝的反射率.为下一步的自动高效从影像反演地物反射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6年7月10日云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利用OTT-Parsivel地面激光粒子谱仪观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进行了冰雹粒子分布特征分析、瞬时雨强计算分析和雷达反射率因子计算分析。过程中存在较多直径接近5 mm、降落末速度大于5 m/s的粒子;通过雨滴谱仪计算的降水量与区域自动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相似;通过雨滴谱仪计算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降水强度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地面雨滴谱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冰雹天气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表反射率是地面辐射场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地表反射率的研究对辐射场的变化和地表热状况,特别是对于近年来我国所开展的地表热平衡的研究及其他地表现象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反射率的理论及其变化规律,在国外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1990年2年—1991年1月近地面辐射平衡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夏季辐射强度大,寒季小。大气透明度全年都很好,透明度系数大多在0.8以上,寒季的透明度系数略大于暖季。年平均总辐射强度为119.2W/m~2,10—3月的总辐射累积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年平均反射率0.42,夏季裸地平均反射率为0.27,寒季雪面平均反射率为0.51。年平均净辐射强度为11.7W/m~2,地表相对大气而言是热源。10—3月净辐射强度为64.1W/m~2,4—9年净辐射强度为-40.6W/m~2,前者说明地表在该段时间内吸收热量,后者为损失热量。  相似文献   

17.
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在地球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卫星数据反 演水体、浓密植被等暗背景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而对于干旱、半干旱 以及城市等高反射率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仍面临严峻挑战。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 反演的困难主要是地表反射率的确定精度较低; 气溶胶的指示作用随着地表反射率的升高而降 低。为精确反演高反射率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对 比算法、高反差地表法等几种主要的反演方法, 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 指出了它们的优势 与不足, 并分析了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辐射校正水平的遥感数据,分别利用遥感影像的灰度值(DN)、表观反射率(TOA)与地表反射率(Surface)提取研究区NDVI,采用定量遥感和回归分析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不同辐射水平下提取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大气对于提取的植被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特征上,根据灰度值、表观反射率与地表反射率提取的NDVI基本都可以用来反映植被信息变化特征,相应的NDVI值呈逐渐增加趋势;根据地表反射率反演的NDVI曲线差异明显。在时间特征上,NDVI整体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基于地表反射率的NDVI与年际之间线性关系最好,且NDVI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奇台地区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碱化土壤实测光谱反射率曲线与八大离子、pH、碱化指标相互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基于离子光谱特征波段反射率的各碱化指标一元及多元光谱反演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Na^+、CO_32-、HCO_3^-含量与光谱反射率正相关,最高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0.798、0.749,而Ca2+、Mg2+含量与光谱反射率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均不超过-0.370,反映出前3类离子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关系更为密切。SAR(钠吸附比)和ESP(碱化度)与Na+相关系数同为0.954,TA(总碱度)、RSC(残余碳酸钠)、pH与CO_3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49和0.953,总体上Na^+和CO_32-含量对各碱化指标的影响更大。各碱化指标与土壤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TA>RSC>ESP>pH>SAR;其中TA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达到0.863。碱化指标TA的离子光谱特征波段反射率反演模型精度最好,其R^2为0.703,比利用实测光谱反射率建立的pH反演模型的R^2高约14%,说明前者精度更高,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内土壤的碱化程度。利用离子光谱特征波段反射率实现对土壤碱化的预测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表反射率的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表反射率是地面辐射场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地表反射率的研究对辐射场的变化和地表热状况,特别是对于近年来我国所开展的地表热平衡的研究及其他地表现象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反射率的理论及其变化规律,在国外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