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深厚软弱地基上桩箱基础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土体—结构体系整体分析方法,以某26层桩箱基础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为例,探讨了深厚软弱地基与输入地震动特性对桩箱基础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以下结论: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与建筑物的地基条件与输入的振动特性等因素有关。一般地,SSI效应使上部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减小,但当输入加速度峰值较低时,建筑物部分楼层的绝对加速度反应有可能增大。在给定的输入地震动作用下,SSI效应使上部结构的楼层相对位移增大,但也可能存在减小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SSI效应对深厚软弱地基上桩箱基础高层建筑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在此类建筑的抗震分析中考虑SSI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ABAQUS/Standard作为研究平台,将CPR1000型核反应堆结构简化为多质点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二维CPR1000型核岛反应堆结构与地基土相互作用模型,采用剪切变形梁单元模拟核反应堆结构,缩减积分平面单元模拟场地土,主要研究了SSI效应对于核反应堆结构及附近场地地表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SI效应对核反应堆附近5~7倍基础半径范围场地地表的地震反应特性有显著影响,对地表峰加速度的影响超过15%,场地基本周期延长0.04 s以上;SSI效应使核反应堆安全壳结构及内部结构的基本周期由0.24 s、0.18 s依次增大为0.4 s、0.26 s,对核反应堆厂房结构节点的地震反应起着不利作用,使安全壳结构、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移分别增大43%~76%和26%~59%,使两者的峰值加速度分别增大31%~65%和12%~75%。  相似文献   

3.
水平向地震下双层岛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地铁车站建设的实际背景,以浅埋于深厚软土场地中某个典型的两层双柱三跨的地铁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考虑SSI效应时地铁车站结构水平向非线性地震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侧向有软土层存在时地铁车站结构的水平向相对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规律。结果表明:车站结构顶、底板之间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接近于自由场地对应点间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而车站结构的侧向水平相对位移曲线明显区别于自由场地对应深度范围内两点间的水平相对位移曲线,采用三次多项式能很好地拟合车站接轨的水平相对位移沿侧墙高度的变化曲线,初步给出了各拟合参数用车站结构顶、底板间最低水平相对位移拟合的经验公式;同时,考虑SSI效应时,传递到车站结构基底处的峰值加速度反应明显大于自由场地对应点处的峰值加速度反应。  相似文献   

4.
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单跨7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场地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的粘弹性阻尼结构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时程分析,探讨了SSI(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硬土和稍硬土地基条件下,SSI效应明显降低了结构的楼层位移峰值,若在抗震设计中对客观存在的SSI效应加以考虑,设置较少数量的阻尼器(与刚性地基假定条件下确定的阻尼器数量相比)就能使结构的实际地震位移反应满足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地震位移控制目标;②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与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特性密切相关;③与刚性地基相比,SSI效应使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降低,且地基越软,降低幅度越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场地条件选用合适的阻尼器类型和性能参数,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减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设计并完成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将同种加载条件下的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SSI效应对一幢十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在SSI效应作用下,基底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和频谱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SSI效应的作用,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的结构地震反应存在较大差别,且在一定条件下,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能起到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曲线,同时考虑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及非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建立了软弱场地上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简化算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软弱场地上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计算流程,深入研究了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在不同影响参数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参数研究发现:软弱场地条件下多层隔震结构考虑SSI效应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随波速参数、周期比和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相应的隔震效果越差;而软弱场地条件下高层隔震结构在达到一定的周期比时,考虑SSI效应的水平向减震系数随波速参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较小,考虑SSI效应的水平向减震系数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软弱场地条件下隔震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可达到预期值,隔震结构能取得较理想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考虑SSI效应储油罐的子结构实验方法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应用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来研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储罐的抗震性能,该方法将土体简化为双自由度八参量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模拟,储罐作为试验子结构应用振动台加载,两部分联机完成振动台子结构试验。该方法能完成大比例尺储罐试验,具有传统试验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SSI效应对储罐动力响应的影响。分别研究了不同储液高度和不同地基刚度对储罐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时,罐体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均有所减小,土质越软,效果越明显;随着储液高度的增高,位移、加速度反应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地区深厚软弱场地地震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南京、盐城、常州、泰州、启东和上海的6个典型场地作为长江下游地区深厚软弱场地的代表,探讨了深厚软弱场地的地震效应特性.选用Taft、El Centro和Northridge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将Taft、El Centro和Northridge地震波加速度时程的峰值水平分别调整为0.35 m/s2、0.70 m/s2、0.98m/s2,对6个场地进行了输入不同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水平的54种组合的地震反应分析,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近断层地震动中长周期、短持时和高能量的加速度脉冲将对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的隔震结构将产生动力耦合效应,可能进一步放大隔震结构地震响应。为此,通过一幢框架-核心筒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考察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框架-核心筒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和隔震层变形等响应规律,揭示隔震体系的损伤机理。基于集总参数SR (sway-rocking)模型,分析不同场地类别与不同地震动类型对隔震体系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相比普通地震动减震效果变差,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和隔震层变形等超越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1.5倍;对于Ⅲ和Ⅳ类场地类别,考虑SSI效应使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进一步放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随着土质变软增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二次结构常常在大震甚至中小地震中发生损坏或中断工作,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设计方法。对一幢典型结构,考虑不同场地条件、主体结构隔震以及二次结构不同阻尼比的影响,计算各层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与相对位移反应谱。分析表明,主体结构隔震或同时增大二次结构阻尼是取得二次结构较好减振效果的有效途径,主体结构的隔震阻尼不宜太大,主体结构隔震后二次结构对所在楼层位置的敏感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